西北高寒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正版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
9.75
2.5折
¥
3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生荣、李巍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正版库存书 非二手
- 商品描述
-
E03-18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生荣、李巍 著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3637169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0页
-
字数
174千字
- 【内容简介】
-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其城镇化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农牧村发展与扶贫开发。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以二元经济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从城镇化基础、城镇化动力、城镇化效应、中心城镇发展、城镇空间组织和城镇化路径等方面,对西北高寒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从城镇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特色化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西北高寒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和策略。
- 【作者简介】
-
王生荣,男,汉族,甘肃定西人,1972年1月生,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现就职于兰州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农业现代化研究》《教育与经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编教材2部;主持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课题多项;荣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会成果二等奖”“甘肃省高校社会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厅级奖”等奖项。
李巍,男,汉族,甘肃兰州人,1978年6月生,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从事城市规划与区域旅游开发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地理科学》《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76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兰州市科技厅课题1项,主持完成“甘肃藏区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甘南州旅游总体规划”等多项纵向课题;荣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会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相关研究进展
1.3.1城镇化动力机制
1.3.2城镇化效应
1.3.3城镇化任务
1.3.4评价和展望
1.4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1.4.1研究的主要问题
1.4.2研究的重点
1.4.3研究的难点
1.5研究方法
1.6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城镇化
2.1.2西北高寒民族地区
2.1.3研究区选择
2.2理论基础
2.2.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2非均衡增长理论
2.2.3集聚经济理论
2.2.4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理论对西北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启示
2.3本书的主要视角和研究框架
第3章 城镇化基础分析
3.1区域概况
3.1.1资源的丰富性与生态文化的脆弱性
3.1.2人口的民族多元性与人才的稀缺性
3.1.3产业发展的低层次与就业的农业主导性
3.1.4地域的广阔性与城镇化的弱质性
3.2区域特征
3.2.1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城镇发展的成本十分高昂
3.2.2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城镇化尚未进入加速发展期
3.2.3经济结构以农牧为主,不利于空间集聚和城镇化
3.2.4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城镇化的要素积累较缓慢
3.3区域地位研判
3.3.1非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区
3.3.2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屏障区
3.3.3非我国参与全球化的重点区域
3.3.4西北多民族宗教文化的交会区
3.3.5甘肃经济发展的低谷区
3.4主要结论
第4章 城镇化动力分析
4.1城镇化发展历程
4.1.1古代城镇化发展
4.1.2现代城镇化进程
4.2城镇化动力
4.2.1各历史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4.2.2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4.3主要结论
第5章 城镇化经济效应分析
5.1研究方法
5.1.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5.1.2研究方法
5.2结果及分析
5.2.1单位根检验结果
5.2.2协整检验
5.2.3脉冲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库存书 非二手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