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170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嘉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牟宗三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4-07

宝云堂旧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口轻微泥渍,书前有页被撕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牟宗三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ISBN 9787532543366
  • 定价 23.7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主要内容:牟宗三哲学是中国传统儒学乃至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第三期儒学”的概念即首先由牟先生所提出。牟先生是当代新儒学主要的、影响卓著的代表人物。他的先后期门生弟子大多是港、台地区哲学界、新生代的杰出学者,影响遍及北美、英、欧陆、日、韩、新、澳洲等地。《中国哲学的特质》和《中国哲学十九讲》七八十年代已有韩文版行世;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Joel Thoraval博士现正拟将前书译成法文印行。1987年香港大学特颁牟先生荣誉文学博士仪式上,哲学系教授F?C?Moo
【目录】
出版前言/1序/1分判与会通——读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罗义俊/1第一讲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1第二讲  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重点在“自然”/9第三讲  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以及康德传统:从莱布尼兹、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23第四讲  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超越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范围内一切实在论的思想,由超越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34第五讲  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超越意义的二元论不能成立/50第六讲  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63第七讲  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方哲学则反是/71第八讲  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  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84第九讲  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94第十讲  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105第十一讲  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117第十二讲  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超越的推证/129第十三讲  “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142第十四讲  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162附录  一  谈民国以来的大学哲学系/182  二  从西方哲学进至儒家学术    ——“王阳明致良知教”引言/191  三  黑格尔与王船山/199  四  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民主精神之汇通与相济问题/207  五  鹅湖之会    ——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大综和与中西传统的融会/21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口轻微泥渍,书前有页被撕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