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2.9折 ¥ 2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老愚 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6515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9787513306515
上书时间2025-01-01
步入中年,人生便到了惊涛骇浪的阶段。原本平静的海面突起巨浪,一波胜似一波,涌向孤身航行的自己。黑云也在头顶做合拢状,留下越来越细的光的缺口。茫然四顾,暗色里只有汹涌的波涛。这是孤独的时刻,所有的力量都在合力把你逼回内心。
由扩张到内省,你感到自己下山了。
那就学会安顿这颗逐渐平静的心,即使有点笨拙。
金刚怒目为度人,慈眉善目乃自度。在我的内心,两种力量杂糅交织,忽而愤怒之神出场,欲铲平人间不平事,行文凌厉激越;忽而平心静气,天地万物皆自在可赏,笔调一变而为清朗圆润。两种迥然不同的东西,在体内达成微妙的平衡,使我不用在入世还是出世之间彷徨。并驾齐驱的两匹马儿,拉着自己的主人往落日之地驶去。
人心激荡,世事叵测,置身于这个数千年未有之时代,犹如航行于大海,身心既受颠簸之苦,也得观影之趣。我试图做一个自律的观察者,如实记录洪水泛滥的世相图,为后人留下一点可信的爪痕;同时,我又乐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愿意将一己之所得,与他人分享,这些自发的文字或许有抚慰人心之效。
这些文字便是近几年心情与意志的完整记录。有私语,也有面对社会的发言,但都忠实于内心。去年六月,在获悉得到亚洲出版人协会评论大奖之后,我在FT中文网专栏“剃刀边缘”里写道:我的写作既为同行者,也为那些暗中审视我的人。
如果我还能写出几行有意思的文字,与那些给予我发声平台的人们分不开。我把你们藏在心里的一个地方,不想轻易让别人发现。
感谢互联网的创造者,正是你们使自由表达成为可能,一个冲破罗网,个体发声汇成滔天巨浪的时代已经来临。
不言而喻,这些文字属于被许可的文字,那些更直接的有待于一个明媚的时代。
我们似乎已经踩在那个时代的边上,却又好像悬在阴晴不定的高空中。
2012年初春 北京车公庄
[序]
老愚的人与文
——张力奋(FT中文网总编辑)
老愚要出集子,问我能不能写个序。我一口答应下来。他是我的专栏作者。过去两年多,他在FT中文网上的专栏“剃刀边缘”,每周一篇。他对中国社会民情的犀利剖析,是很多读者的文字。为他写序,更因为我们结识已久,为友近三十年。写个序,算有资格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从陕西关中农村考到上海,就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我比他高出一届,在新闻系。记得和老愚结识,还是大三时,当时两人都在复旦校刊帮忙,顺便赚点稿费。老愚是秦人,这我相信。看见他,就让我想起兵马俑方阵里的秦兵,特别是侧面,轮廓分明,刻出来一般。多年后,我到秦俑实地察看,仔细端详,发现长长排列的上千秦俑,个个都像老愚。数千年下来,那片中国土地,迁徙流动少,秦人音容依旧。
老愚写过诗,但他好的文字,留给了散文随笔。那是“文革”刚结束不久的年代。如同空气污染,“革命”也玷污了中国的文字。或许是在乡村就读,也或许是秦人文化的顽固血脉,老愚的文字却少有污染痕迹。他的文字干净而诚实,力透纸背。淡淡的叙述中,迸涌着情感的暗流。他年轻时写的乡村童年我很喜欢,有土地气息和人世沧桑,是上品。
和老愚熟悉的都知道,他说话容易得罪人。他横眉冷对,眼里刻着嘲讽。他没有模仿鲁迅,但他的文字有鲁迅的疾恶如仇与嬉笑怒骂,令人刻骨铭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斗争与残酷的革命渐渐淡去,人性由封冻恢复体温,重新滋润备受摧残的生命与性灵。那是中国一个上行的时代,自由之光照耀校园,文明重新播种,百花开满百家,罗素黑格尔,康德尼采。一九八五年,我们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反精神污染”运动,校园喑然,仿佛回放一幕意识形态角斗的活剧。幸好活剧短命,不到一个月即谢幕,老愚写下了“太阳黑子日记”。
和老愚过从密的时间,是一九八四和一九八五两年。当时,我快本科毕业,他大三,我们俩一起合作报告文学系列“中国大学生百人自述”,也就是一九八九年结集出版的《世纪末的流浪》一书。一九八五年,适逢复旦八十周年校庆,我主编学生刊物《复旦风》,老愚是得力尽职的责任编辑。当时还没有电脑排版,我让他负责设计版式。为鼓励印刷厂工人赶工,我和他还去排字间检字。对文字,我和他都有些洁癖,都很挑剔,这大概是我们日后都以编辑谋生的一个原因。
老愚对文字,特别是铅字,是有图腾崇拜的。他的藏书,永远品相完好,不在上面眉批,也不愿借书与人。读书,在他是一件精细的体力活:他捧着书,从不折页,甚至不把书完全展开,好似把玩一件古董珍品。我多次挨骂,都因为读书折了页,伤了书。
一九八五年,老愚毕业分配到北京。一开始并不顺,加上他那犟脾气,恃才傲物,常遭领导误解,获得的不公平待遇也多些。近十多年,社会多元了,他的事业也好过起来。年近半百,他可爱的女儿也长成了。老愚变得温润多了,眉毛柔顺了,坏笑的时候也透出更多慈祥。
三年前,我回国出差,和老愚吃饭。我约他先写个杂志评论试试。约他写时评,我心里打鼓。我发现,二十多年磨练,他年轻时的愤怒,已渐渐沉淀为一种对制度和社会的批判。这就是他在FT中文网专栏——“剃刀边缘”的来历。
老愚是性情中人,不善掩饰,更不善保护自己。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中,有一批老愚的同类。对我来说,专栏作家重要的是性格和判断,不是政治正确。我的职责,是给他们各自辟出一块肥沃的田地来,四周扎下篱笆,保护他们,助其自然健康地生长。
记得老愚分到北京后,同在复旦的女朋友尚未毕业,长途恋情变得艰难起来。没有手机的年代,我多次担当老愚长途电话的传话人,奔走相告,约定蜜话时间。一刹那,三十年过去了。其实,无论是养文字养专栏,还是养老婆孩子,道理是一样的,得养。孜孜以求,终成正果。
就此而言,老愚,一点不愚。
2012年元月 伦敦
散文集《在和风中假寐》是专栏作家老愚近几年心情与意志的完整记录。有私语,也有面对社会的发言,但都忠实于内心。人心激荡,世事叵测,置身于这个数千年未有之时代,犹如航行于大海,身心既受颠簸之苦,也得观影之趣。作者把这些感受汇集成书,既为读者,也为这个时代。
老愚,属兔,秦人,1963年出生于关中农村,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在工人出版社、中华工商时报、南方周末、新浪网等单位工作。为FT中文网及新周刊专栏作家,荣获凤凰网2011年度十大洞察力奖和亚洲出版人协会评论大奖。著有《世纪末的流浪》(与张力奋合著)《蜜蜂的午后》《正午的秘密》。
故乡在童年那头
秋意渐浓的中年
什么样的贫穷才可耻
要么一步到位,要么成为剩女
被革命吃掉的人生
故乡在童年那头
雨水
青草
距离的权威
黄金的日子
门槛
我梦见渴望的少年
我们都看不见蟑螂
放下自我的中国文人的田园生活
穿上衣服才有威严
夏天的造句
人类将死于电脑
犯规的乐趣
城市的乡愁
不明亮的文学已经瘫痪
文人已经成为时代小丑
怪风
文化奶妈的时代
女士的“女士优先”原则
我们为什么一次次想象孔子的模样
什么才是冬天
我梦见渴望的少年
我深更半夜打了110
这个春天是我所期盼的
午夜笔记
上帝啊,请你费心吐口痰吧
人人都很憨豆
这是谁家的春天
狐疑这个词
春天的幻象
春天乱弹
新年自勉
那些被鞭炮炸响的耳朵
这个春天是我所期盼的
男人的身体
小虫子的眼色
初夏
婚礼上的猴子
晚秋的觉悟
牙疼买药记
夜里,山上那些星斗
北风里
归乡
夜幕下的鬼影
鸟飞走了
在和风里
性男女
你给我这生命
灰鸽子
黄道吉日
回想北图那会儿
那个日子前
母亲的眼睛看不见了
不联想
花园与花香
哥啊,哥!
星期六印象
天堂
纳帕溪谷别墅的壁炉
手里的机关
交配的云朵
月饼,月亮
无道德社会生活准则
头上有发的日子
有信翩翩来
被俘虏的农具
三聚氰胺性格
易中天这条大鱼
“韩峰日记”细读
瞪眼豪宅
路边
死亡红
俗套滥套子
世事
一个飞走的梦
英雄的变种
一九七六年的眼泪
山楂树纯洁吗?
交配的云朵
季羡林先生的“坏人定律”
成吉思汗的施舍
快要爆炸了
故乡
异人形状录
散去的好日子
本命年怎样做一只好兔子
“瞎子阿炳”的真相
如此纯真,又如此流氓
“一打”是多少
一个含盐的春天
一枚小小的人体炸弹
那些穿红内裤的人
掉在地上的桑葚
揣摩启功先生的人生智慧
不想苟且的“私奔”
“智慧”毒丸
神州处处剧中人
一道若有若无的青春之门
牡丹亭的夜晚
人形蟑螂
复旦书事
江南晚秋琐记
不见之亲
蓖麻,还有青草!
西府的礼俗
散去的好日子
风暖梦影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