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江南
¥
7.9
2.3折
¥
3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格非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42132
出版时间2011-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9787532142132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春尽江南》是格非的长篇新作,是其《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呕心沥血长达10年之久,也是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收官之作。在小说中,格非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其作品中所特有的坚韧、优雅和睿智,小说在艺术结构上运用了音乐的对位、赋格构成法,显示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格非,1964年8月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毕业后留校。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迷舟》《青黄》《戒指花》等,中篇小说《相遇》《傻瓜的诗篇》《不过是垃圾》等,长篇小说《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人梦》等。论著有《文学的邀约》《小说叙事研究》《卡夫卡的钟摆》等。《人面桃花》获华语传媒杰出成就奖、鼎钧双年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招隐寺
第二章 葫芦案
第三章 人的分类
第四章 夜与雾
内容摘要
《春尽江南》是实力派作家格非的最新长篇力作,也是他呕心沥血十余年、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衍变的系列长篇小说的收官之作。
前两部《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写的分别是国民革命早期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而这部《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这部小说,信息量大,艺术结构高超;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
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广泛透视了个体在剧变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度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主编推荐
《春尽江南》是格非的长篇新作,是其《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呕心沥血长达10年之久,也是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收官之作。在小说中,格非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其作品中所特有的坚韧、优雅和睿智,小说在艺术结构上运用了音乐的对位、赋格构成法,显示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耳目一新。
精彩内容
“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
那是仲秋的夜晚。虫声唧唧。从窗口吹进来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她只有十九岁,中学生的音容尚未褪尽,身体轻得像一朵浮云。身上仅有的一件红色圆领衫,已经被汗水浸得透湿。她一直紧抿着双唇,闭上眼睛,等待着他的结束,等待着有机会可以说出这句话。她以为可以感动天上的星辰,可对于有过多次性爱经历且根本不打算与她结婚的端午来说,这句话简直莫名其妙。既幼稚又陈腐,听上去倒更像是要挟。他随手将堆在她胸前的圆领衫往
下拉了拉,遮住了她那还没有发育得很好的乳房,然后翻身坐起,在她边上抽烟。
他的满足、不屑和冷笑都在心里,秀蓉看不见。
他们有好长一段时问没有说话。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圆。院子里的颓墙和井台,被月光照得白白的,就像下了一层霜。更远一点的暗夜中,有流水的汩汩声。秀蓉将脸靠在他的膝盖上,幽幽地对他说,外面的月亮这么好,不如出去转转?
他们来到了院外。
门前有一个池塘,开满了紫色的睡莲。肥肥的莲叶和花朵挤挤簇簇,舒卷有声。池塘四周零星栽着几棵垂柳。可惜秀蓉既不知道莫奈,也从未听过德彪西的《贝加莫斯卡》。吃惊之余,端午又多了一个可以看轻她的理由。
秀蓉想当然地沉浸在对婚后生活的憧憬之中。木槿编织的篱笆小院;养一只小狗;生一对双胞胎;如果现在就要确定结婚旅行的目的地,她希望是西藏。
她的絮絮叨叨开始让端午感到厌烦。她对眼前令人心醉的美景视而不见
,可谓暴殄天物。只是可惜了那一塘莲花。不过,端午对她的身体仍然残留着几分意犹未尽的眷恋。每走几步就停下来与她拥吻。不论他要求对她做什
么,不论他的要求是多么的过分和令人难堪,她都会说:随便你。欲望再度新鲜。她的温和和慷慨,把内心的狂野包裹得严严实实。
到了后半夜,秀蓉发起高烧。虽然端午不是医生,可他立即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对她作出诊断,宣布那是由于浮凉和疲劳而引起的普通感冒,而感冒是可以被忽略的。凌晨时分,端午趁着秀蓉昏睡不醒的间隙,悄然离去,搭乘五点二十分的火车重返上海。临走时,他意识到自己身无分文,就拿走了她牛仔裤口袋里所有的钱。这当然不能算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别人的口袋里拿钱,不仅不是一种冒犯,相反是一种友谊和亲密的象征。
他留下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只有短短的六行。题为《祭台上的月亮》。它写在印有“招隐寺公园管理处”字样的红栏信笺上。不过是临别前的胡涂乱抹,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秀蓉一厢情愿地把它当作临别赠言来琢磨,当然渺不可解。但诗中的“祭台”一词,还是让她明确意识到了自己作为“牺牲者”的性质,意识到自己遭到抛弃的残酷事实。而那个或许永远消失了的诗人,则既是祭司,又是可以直接享用供品的祖先和神祗。
但端午并没能消失很长时间。
一年零六个月之后,他们在鹤浦新开张的华联百货里再度相遇。谭端午装出不认识她的样子,但没有成功。
又过了一个月,他们迫不及待地结了婚。
婚姻所要求的现实感,使得那个中秋之夜以及随后一年多的离别,重新变得异常诡异。双方的心里都怀着鬼胎。他们尽量不去触碰伤痛记忆中的那个纽结,只当它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后来,在连续两次人工堕胎之后,面对妇产科大夫的严厉警告,夫妻俩一致同意要一个孩子。
“也就这样了。”这是他们达成的对未来命运的唯一共识。
再后来,就像我们大家所共同感觉到的那样,时间已经停止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你在这个世界上活上一百年,还是一天,基本上没有了多大的区别。用端午略显夸张的诗歌语言来表述,等待死去,正在成为活下去的基本理由。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失去控制地加速繁殖、裂变。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秀蓉会如何去回忆那个夜晚,端午不得而知。但端午总是不免要去猜测在他们分别后的一年零六个月中。秀蓉到底出了什么事。这给他带来了怀旧中常有的恍惚之感。
他甚至有点怀疑,那天在华联百货所遇见的,会不会是另外一个人。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