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子建作品中学生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迟子建作品中学生读本

8.5 2.9折 29.8 八五品

库存2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迟子建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26533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9787511526533

上书时间2024-11-21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本《迟子建作品中学生读本》收录了迟子建的作品,包括《暮色中的炊烟》、《看花的姿态》、《一个人和三个时代》、《年画与蟋蟀》、《寻石记》、《撕日历的日子》、《照相去》、《露天电影》、《看不见的邮差》、《风雨总是那么的灿烂》、《花季的乞讨》、《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等故事。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等,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获得靠前、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韩、荷兰文等海外译本。有《灯祭》等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目录
第一辑 人
  我说我
  龙眼与伞
  两个人的电影
  灯祭
  哑巴与春天
  傻瓜的乐园
  暮色中的炊烟
  看花的姿态
  一个人和三个时代
第二辑 事
  年画与蟋蟀
  寻石记
  撕日历的日子
  照相去
  露天电影
  看不见的邮差
  风雨总是那么的灿烂
  花季的乞讨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第三辑 物
  农具的眼睛
  会唱歌的火炉
  苍苍琴
  故乡的吃食
  油茶面儿
  家常豆腐
  北方的盐
  山水豆花
  动物们
  哀蝶
  年年依旧的菜园
  蚊烟中的往事
第四辑 游
  西栅的梆声
  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周庄遇痴
  寻道都江堰
  今日水犹寒
  落红萧萧为哪般
第五辑 景
  寒夜生花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冰灯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
  雪山的长夜
第六辑 情
  萤火一万年
  泥泞
  是谁扼杀了哀愁
  黄沙蔽天时
  伤怀之美
  带笤帚的小鸟
第七辑 理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时间怎样地行走
  我对黑暗的柔情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第八辑 读书谈
  枕边的夜莺
  “红楼 ”的哀歌
  一脉清流消逝
  拾贝壳的人
  多美的夜色啊
  好书如寂寞开放的樱花
第九辑 写作谈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心在千山外
  像泥霞池这样的地方
附录 萃小说
  白雪的墓园
  小狗

内容摘要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青少经典”系列图书精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本套书的四位作者(迟子建、宗璞、贾平凹、刘心武)均是广大中学生所熟知的作家,他们的文章或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或多次成为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文本;本套书精选这些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紧扣青少年阅读需求和写作实际,按写人、记事、状物、记游、
写景、抒情、说理、写作谈、读书谈等主题分为九辑,旨在使广大青少年轻松快捷地阅读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提高素养、
陶冶性情。
这本《迟子建作品中学生读本》收录了迟子建的作品。

精彩内容
 母亲今春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我眼见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玫瑰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按理说,啥尔滨的水质和空气都不如
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生,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慈禧与我》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到了后来,宝玉和宝钗一结婚,小说就不好看了。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间,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着光绪闹变法,怎么样?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
是不听他,光绪帝能死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也能证明他的不仁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给定了性。
我想让母亲在啥尔滨过得丰富些,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场。我陪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上演的是《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磐石湾))《海港》等的片段。当舞台上出现穿着蓝军服、戴着红袖标的娘子军时,母亲直摇头。而到了《磐石湾》的演员演唱“负伤痛冲破千层巨澜”时,她干脆堵起了耳朵。好不容易挨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这样板戏有什么好看的?太难听了!现在怎么还演这个?这东西怎么还成了‘经典’了?”母亲接着
说了一大堆传统折子戏的名字,什么《打渔杀家》《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杜十娘》《空城计》等,她说:“还得是这些老戏是个东西啊,样板戏那叫什么玩意儿啊。”听了她的话,我回去后给他放梅兰芳的唱碟,谁知她对我说:“换了换了,我最不喜欢梅兰芳的戏了。”我诧异,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喜欢男人扮女声,听起来不舒服。”母亲真是本色到家了。
刘老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啥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耍嘛!”母亲伸出手来,绘声绘色地学着演员:“这边观众的掌声不热烈呀,给点儿掌声好不好啦?”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
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母亲说得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再次培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花着钱遭着罪,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
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
个乘客,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
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这是真景啊。”母亲看过两部流
行大片,对里面电脑制作的假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亲切。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老井》有似
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P9-1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