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
¥
8
5.3折
¥
1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沈秀涛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01636
出版时间200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元
货号9787545501636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以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方式,精选《老子》名句,准确注解,并用故事趣解名句含义,用传统、经典字画图说名句意蕴,使《老子》这一经典著作散发出生动亲切的气息,从而引领普通读者亲近道家思想,感受其无限魅力,获得无限启发。
目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二章
3.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4.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第四章
5.天长地久。——第七章
6.上善若水。——第八章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
8.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1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11.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
1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十七章
1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1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1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
1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第二十八章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第三十三章
21.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
2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2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第三十八章
24.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三十九章
25.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第三十九章
2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2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2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2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
3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四十五章
31.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3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四十六章
3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
3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四十九章
35.出生入死。——第五十章
3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
37.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五十六章
3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41.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八章
42.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
43.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第六十二章
44.报怨以德。——第六十三章
4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
4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第六十三章
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48.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
4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5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5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5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
5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
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第八十一章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附录 《老子》全文
内容摘要
本书是国学普及读本《国学名句故事绘》丛书之一,适合初中级文化水平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也可作为家庭国学普及读物。书稿从道家经典著作《老子》中精选了55则名句,每则名句含6项内容:名句;注释;译文;大道理;小故事;古代字画。每则名句总字数400字左右。
精彩内容
拈花微笑有一次,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宣讲佛法的过程中,有人献上金色莲花。佛祖拈起一朵金莲,神态安详、淡定,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佛祖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微微会心一笑。佛祖随即宣布,将平生所学佛法和修行心得,全部传授给迦叶尊者。传授时不是通过语言表达,而是心领神会,靠悟性。接着佛祖把自己平时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尊者。这就是“拈花微笑”(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衣钵相传”的来历。
佛与道都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语言和文字都只是指路标,而不是目的地本身。
比肩兽《淮南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北方,有一种怪兽叫做“魇(jue)”,长得很奇怪,前腿很短,后腿很长。因为有了这样的先天缺陷,魇走路非常困难,只能慢慢向前移动,后腿稍微一快,前腿无法配合,就得栽跟头。
无独有偶,北方还有一种怪兽叫做“蛩蛩距驻(qiongqiongjuxu)”,生理特征与魇相反,前腿超长,后腿奇短。除了走路困难,蛩蛩距驻还有一个问题是低头吃草非常艰难。
为了生存,魇和蛩蛩距驻组成了互助小组。魇常常拔些嫩草喂食蛩蛩距驻,而当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两只怪兽前后一搭,相负而行,跑起来速
度非常快,比它们单独行动要快许多倍。
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把这两种兽合称“比肩兽”。
青年问道有个年轻人去学道,他想知道自己多长时间才能得道。于是问师父:“如果我努力修行,大约多少年可以学成?”师父说:“大约十年吧。”“那我要加倍努力学习呢?”“三十年。”“那我要是十倍努力学习呢?”“七十年。”年轻人越来越糊涂,他问:“为什么我越努力反倒越费时间呢?”师父说:“你刻意去做一件事情,往往会陷入其中,纠缠细节,长时间没有进步,所以欲望越强,可能越是事倍功半、南辕北辙。高手往往无为而无不为,一切皆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到来。”随和隐士明末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更是远近闻名。二十九岁那一年,他一把火把自己儒生的衣冠烧掉,找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专心写作和书画。陈继儒与其他隐士不一样,不论是对达官贵人还是对平民百姓,都非常随和,有求必应,完全没有玩世不恭的狂傲。
在陈继儒隐居地附近的村庄有叔侄二人,都是庄稼汉,在种地打鱼之余,喜欢摆弄弓箭,时间一长,也摸索出了一些挽弓射箭的技巧和经验。
于是,叔侄二人合作写成一本关于射箭技巧的书《射经》。为了找名人装点门面,他们请陈继儒为他们的书写序。去之前,叔侄二人心里直打鼓,陈继儒名满天下,会答应他们吗?哪知陈继儒欣然同意,引经据典,对《射经》给予了很高评价,还建议朝廷把这本书作为普及射箭的教材进行推广。这篇序文和此前他应邀为知府大人公子的诗集写的序文一样,都对作者赞誉有加。
陈继儒为人随和,世俗之人和隐士都喜欢跟他结交。
刘辚之散财东晋的时候,南阳有个隐士叫刘辚(lin)之,为人直率,乐于助人,并且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当时的荆州刺史桓冲想邀请刘辚之出山辅助自己,于是专门派出一艘船去迎接他,船上装满了赠送给刘辚之的见面礼,包括布匹、金银、器物等。
迎接他的人说明来意,刘辚之啥也没说就跟随他们出发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刘辚之每到一个码头都要求靠岸,一靠岸就把船上的财物分发给穷困百姓。百姓都非常感激,而随行的差人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刘辚之是桓冲非常器重的人,再说,财物既然赠送给了刘辚之,如何处置当然是他自己的权利。
船到目的地时,财物也散发完了。刘辚之告诉桓冲,自己是无用之人,不愿意从政。桓冲一看他如此率性而为,也不想挽留。于是刘辚之回到南阳隐居,衣食无论多少,常常分给村里的人。村里的人也常常帮助他。
就这样,刘辚之健康愉快地活到八十多岁。
王珪鉴才王珪(gui)是唐太宗时期的谏议大夫。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珪说:“你一向善于识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说说他们的优缺点,同时也把你和他们作一下比较,看看你和他们哪个更优秀。”王珪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论工作勤勉,孜孜以求,遇事尽心尽力,从不推三阻四,我比不上房玄龄;论刚直不阿,常常直截了当向皇上提建议,希望皇上能向古圣先贤看齐,我比不上魏征;论素质全面,既可在外带兵打仗,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我比不上李靖;论严谨周密,草拟的报告条理分明、客观翔实,我不如温彦博;论办事果断,工作效率高,敢啃硬骨头,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评论时政,我比他们几位,可能稍稍擅长一点。”唐太宗和在座大臣,都非常赞同王珪的评论。
……P8-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