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精华本)
¥
9.5
3.1折
¥
31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清)上彊村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73394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1元
货号9787535473394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雨霖铃(寒蝉凄切)》、《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戚氏(晚秋天)》、《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鹤冲天(黄金榜上)》……《宋词三百首(精)》是晚清上彊村民有关宋词的一个选本。这个选本是目前为止最为精典最能体现选家水平和审美眼光的一个选本,现在流行的宋词排行榜前100名的词中,此选本就有80多首。
作者简介
上疆村民(1857-1931),本名朱孝臧,清代词人,字古微,后改名祖谋,号沤尹,又号疆村,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历任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侍讲学士,擢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1904)出任广东学政。后因故辞官,归隐于苏州。工诗词,通格律,著有《疆村语业》等书。又曾编刻《疆村丛书》二百六十卷,汇集唐、五代、宋、金、元人词总集五种,宋词别集一百十五种,馀为唐及金、元词别集。其中,他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同类作品中较具代表性、较精到的选本。
目录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定风波(自春来)
戚氏(晚秋天)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鹤冲天(黄金榜上)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千秋岁(数声鹈)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宋祁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候馆梅残)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王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洞仙歌(冰肌玉骨)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黄庭坚
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
清平乐(春归何处)
刘弇
清平乐(东风依旧)
秦观
望海潮(梅英疏淡)
八六子(倚危亭)
满庭芳(山抹微云)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满庭芳(晓色云开)
赵令畤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贺铸
踏莎行(杨柳回塘)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晁补之
盐角儿(开时似雪)
张耒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周邦彦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解连环(怨怀无托)
满庭芳(风老莺雏)
过秦楼(水浴清蟾)
少年游(并刀如水)
花犯(粉墙低)
兰陵王(柳阴直)
西河(佳丽地)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叶梦得
贺新郎(睡起啼莺语)
朱敦儒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念奴娇(萧条庭院)
永遇乐(落日熔金)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声声慢(寻寻觅觅)
点绛唇(蹴罢秋千)
吕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李重元
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陈与义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张元幹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朱淑真
清平乐(恼烟撩露)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范成大
忆秦娥(楼阴缺)
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清平乐(茅檐低小)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贺新郎(绿树听鹈)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沁园春(杯汝来前)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永遇乐(千古江山)
霜天晓角(雪堂迁客)
陈亮
水龙吟(闹花深处层楼)
刘过
沁园春(斗酒彘肩)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姜夔
点绛唇(燕雁无心)
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踏莎行(燕燕轻盈)
念奴娇(闹红一舸)
玲珑四犯(叠鼓夜寒)
扬州慢(淮左名都)
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惜红衣(簟枕邀凉)
史达祖
绮罗香(做冷欺花)
双双燕(过春社了)
刘克庄
沁园春(何处相逢)
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高阳台(修竹凝妆)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踏莎行(润玉笼绡)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贺新郎(乔木生云气)
陈人杰
沁园春(为问杜鹃)
刘辰翁
柳梢青(铁马蒙毡)
周密
玉京秋(烟水阔)
文天祥
沁园春(为子死孝)
王沂孙
天香(孤峤蟠烟)
蒋捷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张炎
高阳台(接叶巢莺)
甘州(记玉关)
解连环(楚江空晚)
清平乐(候蛩凄断)
疏影(碧圆自洁)
无名氏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作者小传
内容摘要
《宋词三百首(精)》是晚清上彊村民有关宋词的一个选本。这个选本是目前为止最为精典最能体现选家水平和审美眼光的一个选本,现在流行的宋词排行榜前100名的词中,此选本就有80多首。此精华本由宋词专家王兆鹏主编,汇集国内著名宋词专家叶嘉莹,学者周汝昌及一些词学新秀有关宋词的赏鉴之作。
名选配名编名析,堪称经典。
精彩内容
晏殊词是从五代词发展而来的,从题材内容上看,其词仍是多写男女相思与离愁别恨。但与五代同一
题材的词相比,二者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却有明显的差异,晏殊词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上都远远超出五代词人的藩篱。
试以五代时“专做情语而绝妙”(《人间词话》)的词人牛峤、顾复为例。牛峤《菩萨蛮》(玉炉冰簟
鸳鸯锦)一词,用“粉融香汗流山枕”写男女欢会,用“帘外辘辘声,敛眉含笑惊”写这次幽会很可能导
致她身败名裂,用“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表明为了爱情获得的哪怕是短暂的欢乐,她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顾复《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写别怨,女主人公在词中埋怨情人离她而去,“争忍不相寻?
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指责情人的负心薄幸使自己独守空房。这两首词都通过对主人公遭际的直接描绘,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顽强执著和炽热的追求,描写大胆直露,感情激烈。
与此不同,晏殊写爱情与离别,往往不是着意于对男女主人公情爱过程的直接叙述。而是通过创造一
种婉妙含蓄的气氛,重在突出男女主人公悠远的情思。这首以“春恨”为题的词,是写女子春夜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以懊悔的心情说年轻时不懂得珍惜感情,在长满绿杨青草的长亭路上轻易分别了。可是离别之后,这分离情景却时时出现在每夜被五更钟惊醒的残梦里,它就像是花朵下三月的细雨,点点滴滴,让人忧愁。那离别的每一寸情感,如今已变成千丝万缕。它无边无际,永无休止。在人类感情生活中,爱情是强有力的,而离别又是那样令人销魂。在这首词中,女主人公与她所思念的人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是丈夫还是情人,她跟意中人轻别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何无法沟通等等,都是作品中未说破的背景。在词中更看不到在这情爱过程中两人的激动、欢喜或愁苦,词人只是用“绿杨芳草”、“长亭路”、“三月雨”、“天涯海角”等朦胧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来概括。
可见,晏殊在努力洗去五代词中那些过分浓艳直露的成分,着意避免词的主人公形象的表面化,通过场景的铺垫、气氛的渲染,捕捉人物内心深处那丰富微妙的情绪变化,着重表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以曲折深婉、含蓄蕴藉见长。
在五代词风未泯之际,晏殊写男女之情极有品格
,思深而不腻,意重而不俗。这不仅表明词人对两性关系超脱不俗的态度,也显示出他在文学主题上有向维护道德靠拢的迹象。这就为同时代及后世词人树立了以深情远韵来抒写男女情爱的典范。(单芳)【注释】肯爱:岂肯吝惜。
【赏析】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尚书”。古人极善于把事物“诗化”,连一个仕宦职衔也可以化为非常风雅的称号,传为佳话,思之良可粲然。这佳话指的就是此词的上阕歇拍之句了。但吾人学文,不可贵耳贱目,切须自具心眼,即如本篇传颂千载,究竟
好在哪里?难道只一个“闹”字便作成了一段故事?
倘如此,“红杏尚书”者,为何不径呼他“闹尚书”?岂不更为一矢中的,直截了当?大约古往今来,落于“字障”的学子,半为此等浅见俗说引错了路头。
要赏此词,须看他开头两句,是何等的光景气象。不从这里说起,直是舍本而逐末。
且道词人何以一上来便说东城?普天下时当艳阳气候,莫非西城便不可人咏?有好事者答辩说:当时当地,确实以东城为美。又有的说:只因宋尚书住在东城,所以他不写西城,这自然都言之成理。然而,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日“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此皆词人诗客,细心敏感,体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后有此诗心诗笔,岂真为“地理考证”而设置字样哉?
古代春游,踏青寻胜,必出东郊,民族的传统认识,从来如此也。
真正领起伞篇精神的.又端在“风光”二字。
P33-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