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思维 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策略思维 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

8.9 1.7折 52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72620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9787300172620

上书时间2024-10-15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著的《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是一本展示博弈论策略思维的决策学。它运用的例子既有人们熟悉的、琐碎的或有趣的类型——通常取材于文学作品、体育比赛或者电影,也有令人畏惧的类型,比如核对峙。前者只是一个用来阐述博弈论概念的赏心悦目的工具;至于后者,有些读者一度可能觉得核战争这个话题实在太吓人,不会有理性分析的空间。不过,随着冷战的阴云渐渐消散,大家都相信世界会进入一种更加安定的局面。我们希望,在排除军备竞赛以及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情绪化内容干扰之后,我们可以重新检讨其中的博弈层面包含的策略逻辑。
这些章节以实例作为重要内容,不过,这些例子主要用于建立或描述正在讨论的某个特定原理,至于具体用到的这个例子,其在现实当中的许多细节都会忽略不计。在每章结尾,我们都提供了一个“案例分析”,这就跟你在商学院上课时可能遇到的情形差不多。每个案例都具备一系列特定条件,由你负责运用该章讨论的原理,确定这一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策略。

作者简介
巴里?J?奈尔伯夫(BarryJ.Nalebuff),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的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运用策略思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以及索亚-米勒集团提供咨询。

目录
序言  什么是策略行为

第1部分
第1章  10个策略故事
    1.妙手传说
    2.领先还是不领先
    3.直奔牢房
    4.我将坚持到底
    5.给猫拴个铃铛
    6.楔子的尖端
    7.三思而后行
    8.多管齐下
    9.别跟笨蛋对等打赌
    10.博弈论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11.未来的模样
    12.案例分析之一:红色算我赢
    黑色算你输
第2章  准备接招
    1.轮到你了,查理·布朗
    2.两种策略互动
    3.策略的第一法则
    4.决策树与博弈树
    5.更加复杂的树
    6.讨价还价
    7.战争与和平
    8.英国人玩的博弈
    9.案例分析之二:汤姆·奥斯本与
    1984年橙碗球场决赛的故事
第3章  看穿对手的策略
    1.优势策略
    2.封面之战
    3.劣势策略
    4.均衡策略
    5.盛宴还是饥荒
    6.案例分析之三:莽汉软招
第1部分结语

第2部分
第4章  走出囚徒困境
    1.如何达成合作
    2.觉察作弊
    3.对作弊者的惩罚
    4.惩罚的保证
    5.惩罚方式的选择
    6.以牙还牙
    7.以牙还牙策略的一个替代选择
    8.案例分析之四:国会对联邦储备委员会
第5章  策略行动
    1.无条件行动
    2.威胁与许诺

精彩内容
 6.楔子的尖端许多国家运用关税、配额以及其他方法限制进口,保护本土产业。这样的政策会抬高价格,损害国内所有使用受保护产品的消费者的利益。经济学家估计,假如美国运用进口配额保护钢铁、纺织或制糖产业,导致大家不得不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换算过来,相当于每保住这些产业一个职位,美国国内其他人就要付出10万美元的代价。因为什么会这样,极少数人的得益怎么总是会压倒更大多数人的损失而得到优先考虑呢?秘诀在于一次提出一件事情。首先,美国制鞋产业的1万个职位面临着威胁。要想挽救这些职位,国内其他人就得付出10亿美元,或人均付出4美元。
谁不愿意付出4美元保住1万个职位呢?即便素昧平生
的陌生人也会愿意的吧,尤其是在可以把所谓不择手段的外国人当做现成的诅咒目标之际。接着就轮到服装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等等。没等我们明白过来,我们已经点头同意付出500多亿美元,相当于人均付出200多美元,或每个家庭付出l000多美元。假如我们事前可以看穿整个过程,我们大概会想,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了,继而坚持要让上述各个产业的工人自己承担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就像他们承担任何其他经济风险一样。就个案逐项进行决策可能导致全部结果都与我们的意愿南辕北辙。实际上,一项决定即便获得多数人投票赞成,仍然有可能导致一个在每个人看来都比现状更糟的结果。 1985-1986年间的所得税改革之所以几乎走向崩溃,原因就在于参议院一开始采取的是对提案逐个解决的思路。在财政委员会第一轮条款讨论会上,财政部提案已被修改到带有太多特别利益条款而变得不堪重负,最后不得不宣告无效。参议员们意识到,他们面对有组织的院外集团的游说活动时简
直是“软弱无力”,根本不可能阻止这些游说者谋求特殊待遇。要命的是,这些游说者若是联合起来,最终很可能毁灭这个法案,比干脆不推出任何法案更糟糕。于是,委员会主席、参议员帕克伍德(Packwood)进行了他自己的游说活动:他劝说委员会大多数成员投票反对任何一个针对所得税法案的修正案,哪怕这个修正案特别有利于他们的选民也
在所不惜。本次改革终于得以立法通过。不过,已经有人发起了要求增加特殊条款的反击,每次提出一两条要求修正。
按照同样的思路,逐项否决权使总统可以有选择地否决法案。假如一个法案授权拨款资助学校提供午餐和建造一架新的航天飞机,总统本可以选择两个都否定、只批准其中一个或两个都批准,但是目前却只有两个选择,即两个都否定或者两个都批准。虽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将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控制立法过程,但若是反过来,结果可能是国会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