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直解
¥
10.7
3.8折
¥
2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韶宾
出版社商务国际
ISBN9787517601975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9787517601975
上书时间2024-10-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鬼谷子》是中国诸多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宝典之一,是中国古人创造而不轻易向世人公开的诸多绝学秘籍中少有的遗存,是中国古人几千年来用道学思想指导社会实践、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杰出成果之一,是中华民族深厚智慧的又一具体体现,是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为了探寻历史真相,《鬼谷子直解》作者韶宾反复比对查阅《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力求能准确反映出鬼谷子的原意,闪现鬼谷子思想的智慧之光。
作者简介
作者宋卫国,字韶宾,号法缘斋主人、易翁山人。1953年12月生于广东韶关,祖籍山东莱阳。作者顺时势变迁,“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先后从事过工、农、兵、学、商之职。1999年取得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法学硕士学位,现为高级律师。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尤对中国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著有《道德经直解》。
目录
第一章 鬼谷子其人其书
第一节 “鬼谷子”争议的历史由来
第二节 鬼谷子其人
一、“鬼谷子”究竟是什么人
二、“鬼谷”究竟是指哪里
三、鬼谷子为何隐匿深山授业传道
第三节 鬼谷子其书
一、《鬼谷子》的作者及内容
二、《鬼谷子》是一部什么书
第二章 新编《鬼谷子》全文及注释
第一节 本经
第二节 持枢
第三节 中经
第四节 十四论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楗第三
抵嚱第四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第十三
胠箧第十四
第三章 新编《鬼谷子》直解
第一节 本经
一、盛神法五龙
二、养志法灵龟
三、实意法螣蛇
四、分威法伏熊
五、散势法鸷鸟
六、转圆法猛兽
七、损兑法灵蓍
第二节 持枢
第三节 中经
第四节 十四论
附一:对《史记》中鬼谷先生记载真伪的考证
一、对作者司马迁的分析考证
二、对《史记》产生及传承情况的考证
三、汉朝历代删改《史记》的原因
附二:鬼谷子究竟是“纵横家”还是“道家”
一、中国的道学思想
二、关于“诸子百家”的划分
三、庄周是不是“道家”
四、鬼谷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内容摘要
《鬼谷子》是道学经典,为正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韶宾创作的《鬼谷子直解》对鬼谷子其人、《鬼谷子》的作者、成书时代、书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等逐一进行考证。例如,对《史记》中“鬼谷先生”记载的历史考证,关于鬼谷先生的传说及历史考证等。作者依据个人的理解和严谨的推断,对《鬼谷子》全文进行了重新编排,逐条进行注释,力求厘清古文之原
意,并以白话文对《鬼谷子》全文进行了直接翻译和讲解,更便于一般读者的理解和思考。
本书所用的《鬼谷子》全文是以多个版本的《鬼
谷子》原著为底本,进行认真比对后取长补短校订完成的。古文中有对个别字词的改动,其依据和理由,在相关的释、注中都做了具体说明,并如实再现了对《鬼谷子》研究的思路和考证的过程。
精彩内容
“鬼谷子”的大名最早是通过战国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的社会活动传人民间的。大概是因为孙膑、庞涓在历史上展现的时间较为短暂,且仅限于军事领域,作用于三两个诸侯国之间,正史的记载较少,所以,其事迹鲜为世人所知。然而,“孙庞斗”的故事则广为流传,被后人津津乐道,民间更是家喻户晓。尽管如此,其社会影响力与同门师弟苏秦、张仪那种翻江倒海于天下的作为相比,似乎逊色许多。由于苏秦、张仪在战国七雄的大博弈中合纵连横、运筹帷幄、叱咤风云,对战国社会的大变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催化剂”作用,因此有人撰写了《战国策》,把他们的事迹和一些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使得其社会影响逐渐深远,也使得“鬼谷子”其人其书的声誉不断扩大,广为传颂。
鬼谷先生云:“里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燕可抵,则深隰而待畴;畴有可抵。剧施之揉。可以上合,可以梭下。能因能循。施天地守神。”春秋战国之际,正是“时有可抵”之时,圣人尚要如此,更何况那些身怀所长、不安于沉寂的有为之士呢!春秋战国时期正可谓“乱世出英雄”的时代,“诸子百家”堪称是精英荟萃。他们各为其主,献治国治世之策,展各自绝世才华。如道、法、兵、墨等家,审时度势,见“时有可抵”,则纷纷行走于诸侯国之间,跻身于社会朝野之中,“为之谋”。他们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争相登场,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精彩纷呈的历史大剧。在这一场场精彩的“表演”中,唯苏秦、张仪的“说服术”堪称经典,属于经天纬地的大手笔,充满了惊险、刺激。尤其是苏秦,经过游说,他最终腰系六国相印,受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国君之重托,组成了“联合国军”,合纵抗秦,并一度牵动着七国的战事走向,吸引了战国诸雄朝野上下的眼球,让世人大开眼界。其高深莫测、诡异多变以及无孔不入的“说服术”,具有让人难以抗拒的说服力,让六国的政客瞠目结舌、心生
畏惧。
苏秦、张仪纵横捭阖的活动,被当时的人们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听闻。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其师鬼谷子“说服术”的强大威力,这足以说明鬼谷先生其人其事的真实性,就像现代人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了社会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一样。
随着苏秦、张仪的先后谢世,秦国逐步实现了“六合”,一统天下,“诸子百家”则“各复归其根”。中国历史翻过了“春秋战国”这一页。
而后,秦亡汉兴。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深感《鬼
谷子》等充满智慧的纵横家思想和谋略不利于他的皇权统治,更与他“改弦更张”否定前朝政治路线的想法格格不人,于是,汉武帝采纳了儒生的建议,施行所谓“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专制统治。随之,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才出现过一次的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即刻化为“万马齐喑”。
被汉儒视为“洪水猛兽”、威力太过“吓人”的《鬼
谷子》也与其他优秀的思想文化一起被打人了“冷宫”。从此,《鬼谷子》难见天日,在汉代自然是名不见经传,直到隋、唐才始见于正史。
自汉代起,儒家把所谓《春秋》、“六艺”、“四书五经”当作晋官显贵、谋取个人利禄唯一的“敲门砖”,华而不实、人云亦云的学风以及习惯性思维成为一种无形的思想桎梏,中国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受到冷遇和排斥。在传统文化领域,不管官方还是民间,似乎一提起《鬼谷子》,就让人感觉不是“正统
”,是搞偏科冷门,甚至认为是旁门左道。即便有人研究,也总是止步于一些表面话题,不愿独立思考,不敢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定论,不能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因此,真正深入研究探讨中国道学及《鬼谷子》思想和内容的人实在太少,能够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就是中国自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之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杰出人物的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由于《鬼谷子》这段沉浮的历史和不幸的背景,才造成后人对《鬼谷子》及其作者产生了太多的疑问并引发了争议。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其一,鬼谷先生是一位“道家”隐士,即俗话说的“世外高人”,本身就追求“自隐无名”,对自己的身世更是讳莫如深。因此,他习惯于行走江湖之中,隐匿于深山峡谷之间,行事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常人难得一见。其弟子出山人世也严守师训,很少对人显报师门,世人对其几乎是一无所知。后世之人因为对鬼谷先生的来历所知甚少,听到的也只是一些有关他的奇智趣谋的传说,因此这种强烈的反差使人在心中产生一种神秘感,对鬼谷先生其人其事自然会平添诸多疑惑。
其二,恰如老子所说,像“古之善为道者”那样的隐士高人,从不著书立说留下文字。老子若不是被关令尹喜苦苦相逼、软磨硬泡,也不会留下千古奇文《道德经》。世外高人传授的往往都是些世间绝学,常人难得见闻,加之师徒凭缘,量才而授,并且,其传授的内容从不准许向世人公开,绝对是严格保密的。授徒时,老师没有教材、课本,采取的是口传心授,弟子一般都要用心领悟,即便有些内容偶尔流入社会,世间常人往往不得要领,难以参透,更不用说要
进入“众妙之门”了。常人对这些世间绝学只有感觉玄妙的份,其疑问当然会接踵而来。
其三,《鬼谷子》在中国汉代遭到了官方无情的冷遇和封杀,没有给后世留下更多的相关文字史料。
随着光阴的流逝,社会的变迁,人世的变异,原来的知情人逐渐亡故,曾经的亲历者越来越少。时至今日,相隔鬼谷子的年代早已久远,不了解那个时代背景的人对当时常态化的事情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对神奇的传说更是疑虑重重。P4-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