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明的对照(许倬云说历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文明的对照(许倬云说历史)

29.9 9.1折 32.8 八五品

库存2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倬云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057755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2.8元

货号9787213057755

上书时间2024-09-30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部气势恢宏、中西对照的全球大历史史学大家许倬云从历史出发,为当下把脉!
为什么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16世纪以来,面对西方,中国为何无力招架?中华文明的复兴,机遇何在?在《中西文明的对照(许倬云说历史)》中,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从石器时代开始,为我们分别描绘出一幅东西方文明的对照图,为东西方文明各自发展的路径,清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作者简介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求学于台湾和美国,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欧古代文明的发展
第二章  中、欧上古政治制度的比较
第三章  中西思想的分野
第四章  中西文化圈的分合与扩展
第五章  中、欧在中古时代的文化重整
第六章  中、欧面对历史转折的关头
第七章  中国的封闭与西方的开放
第八章  现代以前:三百年间的差距
第九章  结论

内容摘要
 为什么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16世纪以来,面对西方,中国为何无力招架?
中华文明的复兴,机遇何在?
在《中西文明的对照(许倬云说历史)》中,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
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中西文明的对照(许倬云说历史)》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精彩内容
 在上一章中我们看到,中国和欧洲两个地区的古代人类各自走了不同的道路:中国人选择了定居的农业,欧洲的古代人类则是不断地征服和扩张。从这个点出发,我们还要
看看,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价值。
“夏后”是部落联盟的领袖先来看中国。黄帝的传说是最古老的传说之一,可是那些传说的内容显然是后世加上的。因为黄帝的年代距今五千多年,不可能有那么完备的制度,许多归在他名下发明的事物,也不是那时候出现的。我宁可从夏禹的传说讲起。夏代起源的传说是从尧、舜、禹三代的禅让开始的,尧、舜在位的时间都很短,而且没有太多具体的故事可以说,禹的传说却非常重要:一部分是王位禅让的故事,另外一部分则是他在中原治水的故事。
禹的儿子继位,才有了所谓“朝代”和父子继承,亦即有了制度化的国家组织。
从今天的考古学上看,河南东部二里头一带可能就是夏人活动的地方。就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发展和聚落形态来看,有一
些可以依据的资料指出,农业在这一地区已经有了一
定的发展,聚落的规模也相当大。河南东部正是黄河三角洲扇形地带的尖端,古代黄河固然未必已是“悬河”——因堤防而高出地面,黄河所经之处是平坦的黄土地带,不免有泛滥的问题。而中国北方古代的农业是小米作物,受不了太多的水,洪水之后,小米就颗粒无收。因此,大禹治水的传说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就是农田耕作必须有好的渠道分水灌溉系统,疏和灌,这两件事情必须同时进行。
大禹治水的规模,不会如传说般大——整个中国河川都是由他疏通的,这是夸大的传说。若回到传说的核心,可能有一
群与大禹同时代的人物,和他分工合作,努力疏导和开通河流,使得洪水既可以灌溉田地,又不至于泛滥成灾。这种规模比较大的水利工作,不能仅由一个村庄或一个聚落的人民自己进行,必须上下游的人一起进行。这种合作,不一定只有集权专制政权才能统筹协调,因为当时的水利灌溉系统毕竟不大,若干邻近的村落合作,大家便可以共享灌溉疏导之利。
据古代传说,大禹曾经召集许多国家,号称“万国”,聚会讨论“天下”的事情。“万国”和“天下”,都是夸大其词。大概是,大禹或者大禹这群人,召集了附近黄河中下游数十上百聚落的居民,大家一起合作,把洪水问题合理地解决了。当然,这种工作必须建立在互助合作之上,也必须有相当程度的组织,才能使数千人、数万人分工协作,完成这个任务。传说大禹对治水无比投入,工作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也聚集了一群很能干的助手。从这些人物的名字来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这也许代表着,多个拥有数万人口的地区参与了治水工程以及治水以后的管理工作。传说大禹去世以后,大家本来可以仿照尧、舜,以推选的方式,选出新的领袖,但是出于对夏禹的感激,他们选择了夏禹的儿子,从此建立了世代相承的王国制度。
传说中,“夏后”的称号不是王,而是众人的领袖。因此,夏朝的政治团体或社会团体可能不是王国,而是许多聚落的联盟,他们的领袖并不是专权的王。据传,到夏代的中叶,曾经有权臣篡夺王位。我们必须了解,当时未必有什么“权臣”的观念,夏集团的领袖,也未必必须是大禹的子孙。所
以,夏代中断,由其他人做领袖,也并不是不可能。P27-2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