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埃马纽埃尔·卡雷尔|译者:马振骋
出版社文汇
ISBN9787549618637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9787549618637
上书时间2024-09-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利莫洛夫本人就是一部冒险小说。在他这个时代,做个失败者才是高贵的。
法国狂销440,000册,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荣获2011年雷诺多文学奖、法语文学大奖、法国《观点》杂志thefirst优秀图书、法国《阅读》杂志thefirst优秀图书奖。
2014年《纽约时报》百佳图书中仅有的法国图书、《华盛顿邮报》非常值得关注的非虚构类图书、《出版人周刊》十本thefirst优秀图书、《环球邮报》百佳图书。
《搅局者》由埃马纽埃尔·卡雷尔著。
作者简介
埃马纽埃尔·卡雷尔,1957年生于巴黎,法国当代有名作家、编剧、制片人。法国有名历史学家路易斯·卡雷尔之子。他毕业于有名的巴黎高等政治学院,从1983年出版了靠前部小说《美洲豹的朋友》以来,共出版了十多本小说;编导了近二十部电影和电视剧,2010年起,当选为戛纳电影节评选委员会委员。卡雷尔还获得“科幻小说大奖”“费米娜文学大奖”“雷诺多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奖”“法语文学大奖”“意大利蒙德洛靠前文学奖”等十几项文学奖。作者擅长从新闻中取材,创作介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既有新闻记者捕捉新闻点的敏锐,又有小说家建构故事和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天赋。电影人的视角使得他的作品极具画面感和带入感。他是法国当代少有的既受文学奖项青睐,又有极好市场反应的作家。
目录
序幕 莫斯科2006年10月,2007年9月
第1章 乌克兰1943-1967
第2章 莫斯科1967-1974
第3章 纽约1975-1980
第4章 巴黎1980-1989
第5章 莫斯科、哈尔科夫1989年12月
第6章 武科瓦尔、萨拉热窝1991-1992
第7章 莫斯科、巴黎、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1990-1993
第8章 莫斯科、阿尔泰1994-2001
第9章 托沃堡、萨拉托夫、恩格斯2001-2003
尾声 莫斯科2009年12月
内容摘要
由埃马纽埃尔·卡雷尔著的《搅局者》是一个当代俄罗斯最有争议的人物利莫诺夫的传记。他不愿意像他父亲,那样忠厚而有点窝囊。他向往自由而冒险的人生,要做硬汉。他是乌克兰的流氓、计划经济时代的地下偶像、流浪汉;然后是一个曼哈顿千万富翁
的管家、被全巴黎追捧的作家、巴尔干战争中迷失的士兵。而现在,在荒诞、混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渐入老境的他却成为一代迷惘青年的领袖。他自认为是英雄;你也可以叫他混蛋。他一生危机四伏而暧昧:他本人就是一部冒险小说。
利莫诺夫的传奇不只关系到他本人,不只是俄罗斯,而关乎我们所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历史。
精彩内容
在莫斯科除了这几位俄罗斯朋友以外,我还认识另一个小圈子,是由法国侨民、记者或商人组成的;当我白天采访完毕,晚上向他们讲述时,他们露出一
丝怜悯的微笑。我对他们谈起的这些正直的民主派,这些人权战士,当然都是可尊敬的人,但是说实在的,没人把他们当一回事。他们未战先输了,因为在这个国家只要让每个人都有发财的权利,谁都不关心那些形式上的自由。然而,法国舆论界流传的一个话题叫我的侨民朋友觉得好笑,或者感到气恼,那要视各人的性格而定;据这条流言说,谋杀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是由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局(FSB)授意的。FSB是政治警察,在苏联时代称为克格勃。
“得了,”帕维尔说,他是一位法籍俄裔大学教员,现已转入商界,“不可以这样胡说八道。你知道我在一一大概是在《新观察家》里一一看到了什么?
文章说,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好像碰巧在普京生日那天遭到暗杀,这总是很蹊跷。好像碰巧!这种好像碰巧居然白纸黑字写了出来,你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混账程度吗?你能想象那个情境吗?在国家安全局内开会讨论事情。老板说:弟兄们,大家要动动脑筋了。过几天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的生日,真的应该去找个他见了会开心的礼物。谁有什么想法吗?这引起大家的沉思,然后有个声音响起:我们是不是给他献上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脑袋,这个女混蛋总是不停地批评他。会场上一阵赞同的嗡嗡声。好主意,就是它了!孩子们,行动吧,怎么干都可以。原谅我,”帕维尔说,“但是这样的剧本我是不会去买的。最多也只是《亡命的老舅们》的俄罗斯重拍片。这不符合实际。实际上是什么你知道吗?就像普京所说的,这件事深深撼动西方正义人士的灵魂;暗杀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对克里姆林宫造成的伤害,要远远超过她生前所写的文章,那些东西登在报刊上是没人会去看的。”在这些人出天价租赁的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美丽公寓里,我听着帕维尔和他的朋友维护权力机关,说第一,事情原本可能会糟糕一千倍,第二,俄罗斯人会很高兴一一那是以什么名义教训他们呢?但是我也
听一些悲哀和精力不济的女人,终日向我诉说一些不挂牌照的汽车半夜来劫人的故事,那些士兵不是受敌人而是受他们上级的折磨,尤其目无法纪。这些事不断发生。警察或军队无不腐败,这是情理中的事。视人命如同草芥,这是俄罗斯的传统。但是当普通老百姓顶着风险要求当局给个说法,这些权力代表蛮横粗暴,深知自己决不会受到惩罚。这是那些军人的母亲,在高加索别斯兰学校遭屠杀的儿童的母亲,在杜布洛夫卡剧院牺牲者的亲属所不能容忍的事。
让我们回到2002年10月。全世界电视台有三天只播放这一件事。剧院还在上演一出喜歌剧《北一东》,车臣恐怖分子把全体观众劫持为人质。特种部队排除一切谈判,决心向人质和人质劫持者施放毒气解决问题。平民死亡人数有所争议,约在一百五十名左右;他们的亲属要是问到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对待这些人和这些人的葬礼是否应该更加隆重一些,都会被当作恐怖分子的同谋对待。此后每年,他们都集会进行纪念活动,警察不敢明目张胆禁止,但是会监视,好像这是一场聚众闹事一一事实上也确实变成了这样。
我去了那里。以我看来在剧院前面的广场上约有二三百人,在他们四周也有同样数目的特种警备部队
,相当于我们法国的共和国保安警察,也像他们一样戴钢盔,持盾牌和粗大警棍。天空下起雨来。有几把雨伞在蜡烛上方打开,为了防止烧熔的蜡烫着手指,蜡烛都由纸做的颈环包着,令我想起小时候别人带着
我前往参加复活节的东正教礼拜。标语牌代替了圣像,上面贴着死者的相片和名字。擎着这些标语牌和蜡烛的人都是孤儿、寡妇和鳏夫、失去孩子的父母一一
这在俄语中也不比在法语中有更多的报道。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