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众经济学/牛津通识读本

6.4 2.6折 25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译者:叶硕//谭静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29697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9787544729697

上书时间2024-09-18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正是我多年来想写而未能写的一本书!”世界银行前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作序推荐!
每位读者都期盼能拥有一本可读性极强的经济学入门读物。这本书不必那么专业,但必须细致严肃,分析透彻。这本《大众经济学》可以满足你的所有要求。

作者简介
帕萨·达斯古普塔不列颠学会会员,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经济学资深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生于1942年,求学于剑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福利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目录
前言
引言
1 宏观经济史
2 信任
3 社区
4 市场
5 作为制度的Science和Technology
6 家庭和企业
7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8 社会福祉和民主政府
后记
索引
英文原文

内容摘要
 剑桥出身的大经济学家帕萨·达斯古普塔教授历时七年打磨出这本经济学通俗小读物——《大众经济学》,笔调生动,例证浅显,读来妙趣横生。
书中虚拟了两位小女孩,一位生活在美国,一位生活在非洲。全书即围绕这两位的日常生活而展开,不仅介绍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分析方法,而且从人本角度论述了许多现实问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大众经济学》适合大众阅读。

精彩内容
 第一章宏观经济史我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贝基和德丝塔的生存状态,那么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去揭示,她们的家族是通过何种途径继承了现有的状况。这也正是经济史的核心内容。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如果足够大胆,我们就可以把眼光放远一些,上溯到11,000年前,人们在新月沃土北部(大概在现在的土耳其东南)开始农耕的时代,试着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许许多多在贝基所处世界的形成过程中曾经起到日积月累的促进作用的创新和实践,并未在德丝塔的世界中出现,或者并未能充分影响德丝塔的世界。
学者们也已经试图这样做了。例如,地理学家贾尔德·戴蒙德曾经指出,相比其他地区的居民,生活在欧亚超级大陆的人们坐拥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与非洲和美洲不同,欧亚大陆处在以东西向为轴的温带,没有无法逾越的高山和沙漠来阻碍人类和动物种群的迁徙,以及植物种子和思想的传播;其次,欧亚大陆得天独厚,有大量可以驯养的动物种群,使得这里的人们可以从事一些单靠他们自己无法进行的活动。在不同的时期,在欧亚大陆的不同地区,经济的增长和衰退此起彼伏,有时是印度,有时是中国,有时是波斯,有时是伊斯兰世界,有时是欧洲的某个地区,而后又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超级大陆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意味着,过去的11,000年里,人类文明的成就就像金融市场里股票的业绩一样:某些地区的衰落必然伴随着其他地区的崛起,此消彼长。到了16世纪,善于航海的西欧国家和美洲大陆之间的技术差距已经相当大,以至于仅仅凭借着火抢、铁器和欧洲病菌,一小队欧洲入侵者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美洲新大陆。贝基的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实质上是不到500一年前所发生的社会变革的结果。
以GDP为量杆为了像我们现在这样讨论成功和失败,我们还需要一个衡量尺度。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个工具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经济学家们发明了这个概念,同时也强调了它的一些局限性,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概念已经在公众意识里根深蒂固了。如果有入声称“经济增长啦”,我们不需要问“是什么增长了”就知道他是在说,实际人均GDP增长了,就是指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数据修正过的入均GDP增长了。
一个国家的GDP是指一个特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它的国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被用来衡量一个经济整体的总产出。当一件商品被生产出来并出售时,用于购买它的钱也同样充实了卖者的腰包。所以,GDP也可以用每个人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包括工资、薪酬、利息、利润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可以说,GDP和国民收入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虽然GDP经常被用来衡量财富,但实际上它并不能做到这~点。GDP是一个流量(比如说,美元/年),而财富则是一
个存量(某一个时期内得到的美元数)。由于GDP的概念最初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前提建立的,它所说的价值也是产品的市场价格。但是通过巧妙地构建一个名义价格(称为“影子价格”,参
见第七至第八章)的概念,经济学家把GDP的概念也应用于德丝塔所处的经济世界,那里的经济活动是在非市场化的制度中进行的。通过给德丝塔所在村子里的村民的产品赋予价值,经济统计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当于她家庭收入五分之一价值
的产品直接来自她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这个数字是我在描述德丝塔的世界时使用过的。
经过调整,剔除了世界各地生活成本的差异之后,现在全球的人均收入大概是8000美元/年。但是在人类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里,人们的贫困程度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著名的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逊曾经根据支离破碎的现存史料进行过估计,在纪元之初,世界人均年收入如果以现在的价格表示,大约为515美元。如果麦迪逊的估计能够八九不离十的话,那就意味着2000年前的人们,平均每人每天也就能支配1个多美元,这个数字位于世界银行认为的极度贫困线以下。麦迪逊还指出2000年前的收入分配是非常平均的:几乎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一贫如洗。他提供的数据还告诉我们:公元1000年左右,世界的平均收入和地区收入分配的状况还是与1000年前的纪元初基本类似。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变得明显是在19世纪初才出现的:那时候西欧的人均收入是非洲的3倍,但世界的人均收入以今天的价格标准计算仍然是’755美元/年,说明在过去的1800年里,总增长率还不到50%,折合成年增长率还不到0.02%。用当代的标准来看,这个数字简直是低极了:在过去的40年里,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大约是2%。(一个有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果一个数字单位——比如说是实际人均GDP——以每年g%的速度增长或减少,那么这个单位大概
每70/g年会增加一倍或减少一半。举个例子,如果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那么人均GDP每35年就能翻一番;而如果以每年0.5%的速度下降,那么每140年,人均GDP就会减少一半。)大范围的地区性贫富收入差距是最近不到200年间的事情。美国和非洲平均收入的比例从19世纪初的3倍已经扩大到今天的超过20倍,大约分别是38,000美元/年和1850美元/年。美国的实际人均GDP在200年里增长了30倍,意味着那里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大约达到了1.7%。与此同时,令人难过的是,今天埃塞俄比亚的人均收入和200年前的几乎一样(现在的数字是每年700美元多一点),这一事实也恰恰反映在贝基和德丝塔的家庭成员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异上。
如果你按现在的人均GDP给国家排个队,你会发现它们分成两组:一个贫穷(德丝塔的世界),另一个富裕(贝基的世界)。的确有一些中间收入的国家零星分布在两极之间(中国、
巴西、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为数众多的一
大批国家(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印度次大陆、东南业、美拉尼西亚和中美洲)总共拥有23亿人口,但人均年产值
才2100美元;而另一个小得多的群体(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日本),总人口还不到10亿,却享受着人均30,000美元的年收八(表1)。世界明显地两极分化了。而且,除了印度还有一些可能性之外,贫穷世界的国家要想在可预见的未来赶上富裕世界的国家,希望十分渺茫。在过去的40年里,富裕国家的实际年八均GDP增长率达到2.4%,而贫穷国家只有1.8%(表1)。更糟的是,在贫穷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实际人均GDP在过去40年里还有小幅的下降。
和贫穷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产出在富裕国家的国民收入里只占一小部分。贫穷世界里农业产出大约占到GDP的25%,而在富裕国家还不到5%。富裕国家不足1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而贫穷国家70%以上的人口住在乡下(表1)。这一事实不禁让人联想到,贫穷国家的人们主要是靠天吃饭,这也就是所谓的“自然经济”。生态环境成了贫穷世界最直接关心的问题,而对富裕国家而言却不是这样。
最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已经在着手拓展生活标准的衡量基础。它通过构建一个数量的指数,综合了人均GDP、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三个方面。uNDP已经将这个指数命名为人类发展指数(HDI)。又一次,除了少数例外,HDI在贫穷国家很低,而在富裕国家很高(表1)。
P14-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