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学/新悦读之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大学/新悦读之旅

4.4 5.5折 8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联)高尔基|译者:郭家申

出版社文联

ISBN9787505988187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8元

货号9787505988187

上书时间2024-07-28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第三步曲,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伟大的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高尔基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俄时期的社会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炼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即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叙述了他从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成长过程,并借此深刻地揭露了沙俄时代统治阶级的残暴、严酷、压榨和剥削,而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和祖父母的慈爱,从而令主人公产生对现实不公正的反抗和对压迫者的憎恨。

目录
正文

内容摘要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
后一部。本书记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
时,阿瘳沙带着梦想,背井离乡,去喀山求学。艰苦的生活逼迫他不得不日夜劳碌奔波。在沙俄军队大杂
院里,在船上,同下层劳动人民一起,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及思想者们一起,与艰苦的生活做着顽强的抗争。他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里,他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最终成长的一个坚定的战士。

精彩内容
 我觉得,特鲁索夫是小说中常有的那样一种“坏人”——小说结尾时,出乎读者的意料,他们摇身一
变,个个成了舍己为人的英雄。
有时候,在天气闷热的夜晚,这些人渡过喀山河,来到对岸的草地上和灌木林中,在那里边吃边喝,议论各自的事情。但他们谈得最多的还是生活的复杂
性和人际关系方面各种莫名其妙的纠葛,特别是有关女人的话题。他们谈起这些问题时,总有一种怨恨的情绪,满腹的忧伤,有时候感人至深,但几乎总是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仿佛他们是在窥探一个黑暗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可怕的、出人意料的情况。我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两三个夜晚——天空漆黑,星光暗淡,坐在闷热的洼地上,置身于密密麻麻的柳树丛中。由于这里距伏尔加河很近,空气非常潮湿。黑暗中,轮船上的一盏盏桅灯,像许多金色的蜘蛛,缓缓地向四面八方蠕动。它们爬向山石构筑的岸边,在一片黑暗中,像万家灯火,构成了一条火的长龙——它们是各家小饭馆和有钱的乌斯隆村各家窗户发出的灯光。轮船两边划水的叶片拍打着水面,发出低沉的响声;鱼贯而行的平底船上的水手们,在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像鬼哭狼嚎一般;什么地方有人用斧子在敲打铁器;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凄楚哀婉的歌声,有人在抒发内心的感情——歌声沁人肺腑,在人的心头上平添一丝淡淡的忧愁。
听着人们在轻声细语,娓娓而谈,更让人感到愁
肠百结,忧心如焚——他们都是在思考人生,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的事情,几乎没有人在听对方讲些什么。他们在小树林里,或坐,或卧,抽着香烟,偶尔——决不贪杯—一喝一点伏特加酒、啤酒,然后,抚今追昔,回首往事。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黑夜中,不知是谁
躺在地上说。
大家听完他的故事后,都表示赞同,说:“这是常有的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老听见他们说“常有的事”、“都可能发生”、“司空见惯”这些词儿,所以,我觉得,这些人好像今夜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们一切都已经经历过了,以后再也不会发生别的什么事了!
这使我跟巴什金和特鲁索夫之间拉开了距离,但毕竟我还是非常喜欢他们,而且,按照我的经历的全部逻辑,如果我今后与他们为伍,那是很自然的事。
我追求上进、希望学习的愿望受到了伤害——这一点也在把我推向他们。当食不果腹、满肚子怨恨和苦恼
烦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完全有可能去违法乱纪,作奸犯科,而且不单单是针对“神圣的私有制度”。然而,青年人的浪漫情怀使我不能够半途而废,放弃我注定要走的道路。当时,除了富于人道精神的勃菜特·哈特的作品和一些格调不高的小说外,我已经读过不少正儿八经的好书。这些书在激励着我追求某种尚不甚明确,但比我的所见所闻要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有了新的体验。有许多中学生常到叶夫列伊诺夫家附近的空地上玩击木游戏,其中有一个叫古里·普列特尼奥夫的学生,我特别喜欢。他皮肤黑黑的,头发也很黑,像个日本人;一脸的小黑点,像沾了火药似的。他总是乐呵呵的,玩起游戏来得心应手,讲起话来非常风趣,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好苗子。但是,他几乎像所有俄国有才能的人一样,只靠大自然赋予他的才能吃饭,不想进一步去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他听觉敏锐,乐感好,喜欢音乐,能够熟练地演奏古斯里琴、三弦琴和手风琴,但他不愿意去掌握更高级的、难度更大的乐器。他生活贫困,穿得很差,但他身上的破衣烂衫、满是补丁的裤子和脚上的破皮靴,与他的剽悍的性格、强健的体魄和豪放的作风,倒是非常相称。
他像是一个久病初愈的病人,刚刚才能够起来行走;又像是一名昨天才从狱里释放出来的囚犯,——生活中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令人愉快的;他感到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兴冲冲地又蹦又跳,跟
遍地开花的烟花爆竹一样。
他知道我生活困难、处境险恶后,便让我搬到他那里住,去当一名农村教师。于是我就住进了这个奇特、欢乐的贫民窟——“马鲁索夫卡”了;可能不止一代的喀山大学生都知道这个地方。它就是鱼市街那幢很大的破烂不堪的房屋,它好像是由许多食不果腹的大学生、妓女和一些幽灵似的无用之辈从房主手里夺过来的。普列特尼奥夫就住在走廊楼梯下的一个阁
子间里;那里放着他的一张床,走廊的尽头紧靠着窗子,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有三个房间的门冲着走廊,其中两间由妓女们住着,第三间住的是教会学校一个患肺结核的学数学的学生
。这个人长得又高又瘦,样子看上去有点吓人:棕红色的头发,一脸胡子拉碴,身上穿的破破烂烂,勉强遮盖着身子。透过衣服破烂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见
他那发青的皮肤和一根根瘦骨嶙峋的肋骨。
他好像就靠吃自己的指甲过日子,把手指头都快啃得出血了。他没日没夜地在画什么东西,计算来,计算去,吭吭喀喀,不停地咳嗽。妓女们都害怕他,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出于怜悯,她们常常在他的门口放些面包、茶叶和砂糖。他从地上捡起这一包包的东西,拿回房间,像一匹精疲力竭的马似的,呼哧呼
哧地直喘粗气。要是她们忘记放了,或者由于什么原
因没有给他送这些东西,他就会打开门,冲着走廊,哑着嗓子喊道:“面包呢!”从他那深陷的两个黑眼窝里,流露出躁狂症患者常有的那种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的傲慢神色。偶尔有一个其貌不扬、矮小驼背的人到他那里去找他。这个人是个八字脚,酒糟鼻,戴一副深度眼镜,头发花白,面色蜡黄,一脸奸笑——整个一个阉割派教徒。他们把房门关得严严实实,能一连几个小时默默地坐着
,莫名其妙地一声不吭。不过,有一次夜里已经很晚了,那个学数学的学生声嘶力竭地把我叫醒说:“我告诉你,这是一座监狱!几何学,是个笼子,没错儿!是个捕鼠器,没错儿!是一座监狱!”那个驼背的丑老头尖声尖气地嘻嘻笑着,翻来覆去地说着一个莫名其妙的词儿,而那个学数学的学生
,这时突然大吼一声:“滚!见你的鬼去吧!”他的客人被狼狈地赶到了走廊,嘴里骂骂咧咧,身上披一件宽大的斗篷。那位学数学的学生则站在门口,高高的个子,凶神恶煞似的,把手指头插进乱蓬蓬的头发里,哑着嗓子叫道:“欧几里得是个傻瓜!傻——瓜……我能够证明上帝比这个希腊人要聪明!”然后,他使劲在门上踹了一脚,只听见屋里有什
么东西被震落了下来。
后来我很快了解到,他是想通过数学来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但是他死得太早了,没有来得及证明这一
点。
普列特尼奥夫在一家印刷厂给报纸当夜班校对员,一夜挣十一个戈比。因此,要是我没有找到挣钱的工作,我们一天就只能靠四俄磅的面包、两戈比的茶叶和三戈比的砂糖过日子了。而我又没有多少时间去工作,因为我必须得学习。我非常吃力地在攻克科学的难关,特别是格式死板、内容烦琐的语法课,让我伤透了脑筋;我根本无法把生动、难学、变化多端的俄罗斯语言纳入语法的条条框框里去。但所幸事情很快就弄清楚了,原来我学这些东西“为时尚早”,即使通过了乡村教师的资格考试,由于年龄的关系,我也得不到这个职位。P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