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复原工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体复原工程

6 2.1折 29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清忠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53137

出版时间2008-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9787536053137

上书时间2024-06-27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作者写成《人体使用手册》六年之后的又一杰作,是《人体使用手册》的完美续集。吴清忠先生一如既往潜心中医,继如何使用人体之后,进一步研究人体复原工程的课题.既对一式三招具体内容补充与完善,更针对人体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应对的方法。汇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热点问答,提供真实案例,更解答修习一式三招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科学阐释中医养生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意义。

作者简介
吴清忠,曾经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研究;台湾生产力中心推动台湾的工业自动化发展;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TheBostonConsultingCroup)担任世界银行中国工业贷款顾问;香港晨兴集团(MomingsideCroup)担任中国区首席代表,从事直接投资基金管理工作;台湾荣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由于健康的关系对中医发生兴趣,因而逐渐淡出职场,专心研究中医养生及相关仪器的开发。2002年完成《人体使用手册》,草稿在网上广泛流传;2005年,修订本在台湾和大陆分别出版,成为中国年度最畅销图书,引领中医保健图书出版热潮;2008年,作者历经六年时间的探索与总结,写就《人体使用手册》的续集《人体复原工程》。

目录
前言  做自己身体的总经理 
第一篇  科学的中医 
  第一章  五脏六腑的科学意义 
  第二章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第三章  人体的脏腑与企业组织的比较 
第二篇  正确的健康观念 
  第一章  疾病的定义 
    不舒服的症状不一定是疾病 
    没有症状并不一定就没有病 
  第二章  血气能量 
    没有症状的健康恶化 
    血液是能量和物质的载体 
    生物体内的物质转换 
    老化速度和回春 
第三篇  养生之道 
  第一章  停止创造新的疾病 
  第二章  敲胆经 
    如何帮婴幼儿敲胆经 
    胆囊已经割除了,还要不要敲胆经? 
  第三章  早睡自然醒 
  第四章  气的调度 
  第五章  疏通心包经 
    心包积液状态的实时检测 
    利用磁铁片疏通心包经的方法 
    按摩心包经的三个步骤 
  第六章  细嚼慢咽 
  第七章  午后轻食 
  第八章  横膈膜按摩法 
第四篇  人体的复原工程 
  第一章  能量提升的反应 
  第二章  排除寒气的反应 
    排除胃寒的反应 
    排除膀胱经寒气的反应 
    排除肺脏寒气的反应 
  第三章  中暑 
  第四章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反应 
  第五章  排除体内化学物质的反应 
  第六章  大小肠修复的反应 
  第七章  病由心生 
    生气的机制 
    如何减少怒气的伤害 
    便秘的性格 
    头发掉光了,怎么办? 
    乳癌 
    人可以貌相 
    修身养性是养生的起点 
第五篇  读者的互动 
  第一章  敲胆经问答 
  第二章  早睡问答 
  第三章  按摩心包经问答 
  第四章  寒气问答 
  第五章  综合性问答 

内容摘要
本书为吴清忠先生完成《人体使用手册》之后六年的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法,颠覆所有我们一般对中、西医的认识,并打破中、西医对“人体构造”的迷思。他认为:“在现有的医疗技术,对于人体自我修复工作的运行知识仍是一片空白”。而机械工程师出身的吴清忠则从系统化的角度,让我们首先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零部件的巧妙组合与运作原理,进一步了解人为什么会生病,所以应如何保养身体。告诉你相信我们的身体会在“最适当”的时间,自行启动“复原工程”,让身体恢复健康。 
    由吴清忠先生著述的《人体使用手册》作为他的养生心得,于2002年完稿后,在网上流行,成为众多网友分享健康经验的热门网络书。而2005年平面书分别在台湾地区和大陆出版,更是屡居畅销排行靠前位,成为近年来最受华人读者青睐的保健养生著作。更因其通俗易懂和极具创意的诠释语言,把现代系统学理论与古老的中医养生保健精粹结合起来,使世人对中医体系以及一些常见病防治有了更为感性的初步认识。也因此掀起保健图书的出版热潮。其中所提出的日常保健的一式三招和两个重要观念,简单易行,并深入民心。广大读者身体力行,也因此引发很好热烈的讨论与互动。目前,《人体使用手册》总销售已超过一百五十万册(大陆市场近一百三十万册)。 
完成《人体使用手册》以后的六年来,吴清忠一如继往潜心中医研究。继“如何使用人体”之后,他进一步研究“人体复原工程”的课题。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人体使用手册》在2002年就完稿,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这六年来,我遇见了几位很好的老师,学习了许多新东西。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人体的复原过程,是这六年来最主要的体会。我不是医生,我的研究只是养生的心得,是每一个人都能自己做的。” 
   针对读者通过他的和讯博客提问的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一式三招操作的细节,以及在实施了一式三招后血气上升身体开始了修复工作,因而出现许多症状,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吴清忠觉得有必要提供他新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帮助读者对身体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这本刚刚出版的新书中,作者更提出什么才是病?以及生病该怎么办?等等更新的见解。他认为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生病,而没有症状也并不表示身体健康等重要的观念。他在书中写道:“养生是一种思考方式,身体出现了症状,不要立即判断身体生病了,应该先思考身体在做什么,再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每一个症状。”而如何敲胆经、疏通心包经及按摩穴位的正确方式,都以详细及清楚的绘图表现,让读者一目了然,轻松掌握,所以《人体复原过程》也是修习一式三招的重要指南。 
作者还提醒读者在面对人体复原时如能量提升的反应、排除寒气的反应、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反应、排除体内化学物质的反应、肝血增加的反应,诸如此类,应该如何面对与处理。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却往往忽略日常生活的保健。在《人体复原工程》中,作者提倡改变饮食习惯,如细嚼慢咽、午后轻食等都是传统中医中被我们忽视却值得推展的理念。这才是拥有青春健美的正确方向。而情绪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疾病的根源,惟有寻根问源,才能杜绝疾病的发生。所以吴清忠说:“治疗的目标是疾病的根源,不是症状。” 
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吴清忠提出一个生动的譬喻,即身体与企业是一样的。企业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经营者身上,只有企业家自己能解决。人体也一样,大多数的疾病就像企业里的问题,必须自己改变才能改善,不能全靠医生。所以,一个有知识的现代人应该打破莫须有的知识界限,把医学当成自己也能学习的一门学问,花点精神学习养生知识,自己养生和祛病的工作,做自己身体的总经理。才能摆脱疾病,得到健康。 
    《人体复原工程》既是《人体使用手册》的完美续集,也是中医科学化的实践典范。是每个现代人推荐的健康宝典。 

精彩内容
 第一章五脏六腑的科学意义早期台湾的电子业曾经有一段期间,从事仿造日本设计的电动玩具机。那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方法,在完全不知产品设计原理的状况下,仅从硬件的解剖,利用反向工程技术(ReverseEngineering),完成产品的仿制。
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很像这种反向工程技术,不明白人体的设计原
理,直接从硬件解剖下手,看到什么算什么,完全以眼见为真的逻辑为依归。受限于人类当前的科技能力,利用这种手段,只能发展出非常有限的知识,至今仍然无法找到各种慢性病的真正原因。
物理学对于未知领域的研究,首先建立假设性模型,再拿实际的结果套人模型,如果有差异,则修正模型;多次修正之后,模型和真理才会逐渐趋于一致。
例如,太阳系远方星球的发现,是先观察比较靠近地球的星球和太阳的距离,发现每一个星球和太阳的距离,呈现数学上的规律性。依据这个规律,建立了一个理论上的太阳系模型。再依据这个模型推算在某一个位置应该有行星存在。后来果然在那些预测的位置找到了太阳系的新行星。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原子结构的研究,至今没有任何设备能够实际看到原子内部的结构。科学上的原子结构理论,也是先建立了假设性模型,再用各种原子的现象逐渐验证,才慢慢找出原子可能的结构。
中医脏腑的阴阳五行理论,很像物理学的系统模型。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模型,不但详细说明了人体内各个器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且对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也作了详细的陈述。有了这种理论模型,中医在推论疾病的原
因时,有更多推理的因素和逻辑,可以更精确地找到疾病的原因。
例如,小肠的疾病,可以用脏腑互为表里的理论,找到小肠和心脏的表里关系,因而发现原来疾病的根源来自心脏。在西医的体系里,没有这种脏腑关系,小肠的疾病永远不会被认定和心脏有任何关联。
以当前的科学能力,人类对身体的认识极为有限,更不明白人体设计的逻辑,如果主流医学继续坚持实证道路的发展,可能人类还要忍受很长时间的医学发展停滞期,几十年后各种慢性病仍然找不到原因,更找不到治疗和防治的正确方法。
医学的研究应该如同物理学的研究,可以先接受中医所建立的人体模型,或多建立几个假设性的完整人体模型。利用模型来解释各种现象,进而逐步调整模型中的各种假设,也许从这个方向有机会发展出对人类更有用的医学理论。
第二章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西医从解剖学研究人体,解剖的是死人,死人和活人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人有情绪,死人没有情绪,情绪对生理的影响,从解剖学中是很难观察的,情绪却可能是大多数慢性病真正的根源。
又例如,中医的针灸师在活人身上扎针,当针到达穴位正确的深度时,会出现粘针的感觉,医生的手感会不同。病人则会出现酸、胀、麻的感
觉,表情会有些变化。这时医生自然知道针已经到了正确的位置。在死人身上扎针,针不碰到骨头是不会停止的,扎针的人没有任何感觉。另外,中医认为经络里存在着体液的流动,解剖的死人血压消失,所有体液都不再流动,经络就无从观察了。
从这个观点来看,中医是研究活人的科学,西医则是以死人为基础的科学。活人是动态的,死人是静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评价和验证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看,中医建立的模型可能更具科学性,也更有机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西医面对某种病,总能发展出特定的药来治。中医面对相同的病,有许多不同的药,医生得视病人每天的状况,调整用药。中医认为人是活的,身体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个人每一天的情形都不同,不能一味药吃到底。
例如,一个已经出现腹水的癌症患者,开始吋,可能需要针对他当前的急症予以缓解,这时需要一方面调理血气,同吋另一方面去除表面症状,提升脾脏的能力去除腹水的威胁,标本兼治;当第一阶段的治疗见效,腹水去除了,第二阶段,可能就要着重于血气的调养;在调养的过程,由于腹水是脾极虚的现象,脾主思,患者会出现严重沮丧和忧郁的情绪,使得睡眠㈩现障碍,肝火上升。这时就需要调整药物,泄除肝火;血气上升了,身体开始出现排寒气的症状,这时又要调整药物,协助身体排除寒气……治病有如作战,随时需要了解敌情,调整作战策略,很难有固定的方子。身体有万千的变化,病人的情绪又难以掌握,这就是中医不容易学好的原因。
《黄帝内经》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虽然作者假借黄帝和岐伯的对话来陈述医理,但作者观察人体的视角,却是从人体设计者的观点出发,也
就是作者仿真造物者的角度,陈述整个人体的模型。虽然这本书在两千五百年前完成,但是这种陈述的方法,却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本书首先对人体的系统,作非常详细的说明和解析,随后又说明正确使用身体的方法,以及身体使用不当吋会出现哪些疾病,最后再说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养生方法。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