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极简中国史
  • 哈佛极简中国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哈佛极简中国史

7.8 1.9折 42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阿尔伯特·克雷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6594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9787508666594

上书时间2024-04-29

墨紫轩图书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克雷格(Albert M. Craig),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主席,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1949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195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荣获古根海姆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先后前往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访学,1988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旭日章。
代表著作有《明治维新时期的长州》(196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1989,与费正清、赖肖尔合著)、《世界文明的遗产》(2000)、《哈佛日本文明简史》(2002)等。

目录
前  言…………007

第1章 早期中国…………016
起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017
青铜时代早期:商朝…………021
青铜时代晚期:西周…………028
铁器时代:东周…………031
铁器时代:中国哲学的诞生…………036
历史视野中的早期中国思想…………051
第2 章 中国最早的帝国及其后时期…………056
秦统一中国…………058
西  汉…………063
东汉及其后时期…………078
汉代思想与宗教…………086
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最早的帝国…………095
第3 章 帝制时代的高峰…………100
帝国的重建:隋朝和唐朝…………101
宋  朝…………124
元朝:蒙古大帝国统治下的中国…………143
历史视野中的帝制中国…………156
第4 章 帝制时代后期:明朝和清朝…………162
经济区域…………164
人  口…………166
中国第三次商业革命…………168
明朝的统治模式…………175
明朝的对外关系…………184
清朝的统治模式…………188
清朝的对外关系…………195
明清文化…………201
历史视野中的帝制时代后期的中国…………207
第5 章 近代中国…………212
清朝统治的终结…………215
从王朝统治走向军阀政治…………230
文化和思想激荡:“五四运动”…………238
国民党治下的中国…………243
历史视野中的近代中国…………255

注  释…………259
延伸阅读…………263

内容摘要
《哈佛极简中国史》是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1克雷格的经典之作,也是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史入门读物。相比其他世界古文明,中国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被湮没,是其独有的命运,原因何在·克雷格将在本书中回答这一中国历史的终极之问。他同时提醒我们,唯有透过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演变,我们才能理解现代中国。
《哈佛极简中国史》勇于打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早期中国,到构建最早帝国的秦汉,从帝制时代高峰的隋唐宋元,到帝制时代晚期的明清,最后到步履蹒跚、探索出路的近代中国,克雷格以他者之眼、同情之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荣辱兴衰。
克雷格融汇西方汉学最新研究成果,力图呈现出中国文明的不同面貌。从来没有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书,能像《哈佛极简中国史》一样,在280页的篇幅内,就能让我们在见证王朝兴衰的同时,理解跨越王朝更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深刻体会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和感情。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同样面临蛮族威胁,解决方法有何不同?公元6世纪后,为何欧洲陷入长期分裂,中国却能不断重构统一帝国?不同于阿拉伯人受宗教狂热驱使的扩张,蒙古人征服当时大半个已知世界,他们的动力何在?……全书始终站在全球史高度,对同时段的中外历史做了一系列有趣对比分析,极富启发性。通过这部“世界中的中国史”,我们必将不断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

精彩内容
第1章早期中国本章概要
起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商朝青铜时代晚期:西周铁器时代:东周铁器时代:中国哲学的诞生
历史视野中的早期中国思想起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中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十万年前的北京人(直立人),其遗迹最早发现于中国北方的平原地区,此后在其他地区也陆续发现。北京人身高约1.5米,脑容量比现代人的小。北京人与“爪哇人”和在非洲、中东及欧洲发现的多种直立人相似,这些早期人类依靠捕猎野鹿和其他动物以及捕鱼、采集生存,男性比女性体形略大,劳动可能存在性别分工,女性从事采集。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社会关系和信仰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确知的是,他们使用碎石制造工具,并用火烹饪食物。一些头骨上存在的猛烈敲击痕迹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吃人脑。
脑容量较大的现代人类(智人)最早在距今1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在约距今5万年前来到中国,取代了北京人。他们使用火,并用精良的石片制造工具。通过在考古现场发掘的含有工具的连续地层,旧石器时代的历史进程若隐若现,并且这些工具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点。智人掩埋逝者。由于人类仍然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人口数量依然稀少。这样的制约在今天有助于保持物种之间的平衡,比如阿拉斯加的鹿和狼。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萌芽于约公元前6千纪。在世界上数以千计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中,仅有为数不多的文化把农业、制陶、驯养家畜和磨制石器相结合,我们将其视为“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改进的工具在狩猎和农业中都发挥了很大功用。我们推测,在男性狩猎的时候,从事采集的女性发现了如何种植和培育种子,并在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照料农作物。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使用篮子储存干燥的食物,用陶罐盛放液体。粮食产量的增加使人口迅速增长,人们在最肥沃的田地附近聚集,建立了群居聚落。这些变化改变了史前时代,如同今天科技改变了我们的时代。
中国的农业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600年到公元前4000年的黄河南部弯道流域。黄河是东亚四大河系中最北边的一条,其他还包括中国中部的长江、中国南部的珠江以及位于今越南北部的红河,这些河流都向东汇入太平洋。最近一千年中,黄河流经的平原地带大量森林被砍伐,冬季寒冷,经常遭遇旱灾,但在公元前6千纪,该地域气候温润,西部是森林茂密的高地,东部是大片湿地。当年沿黄河流域栖息的竹鼠,今天仅能在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看到了。
中国农业大发展中的主要作物是粟。约同一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甘薯和芋头,这是越南农业扩张的结果。在中国南方(以及今天的越南、泰国一带),人们开始种植水稻。与此同时,小麦从西方传入中国。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清理土地并焚烧表层,种植粟、白菜,稍晚开始种植水稻和大豆。在土壤的肥力耗尽后,人们会遗弃田地乃至整个村落。这一时期的工具均为石器:石斧、石锄、石铲和石镰。居民畜养猪、羊、牛、狗、鸡等禽畜;野生动物十分丰富,狩猎依然是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对古代村落灰堆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鹿、野牛、羚羊、犀牛、野兔和旱獭的骨骸。谷物用陶器储存,陶器上绘有显眼的红色或黑色的几何图案。这种陶器随后被一种质地更为坚硬、轻薄的黑陶所取代,这种黑陶利用陶轮制成,随后沿黄河向西传播,并向南传播到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陶罐的三足形制在之后中国的青铜时代得到了沿袭。
中国早期农民编织麻布,并学会了用桑叶养蚕,用蚕茧生产丝。他们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用木柱支撑,地面位于地下,涂抹有一层灰泥。村落沿河谷坡地分布在相互独立的小块空地上。考古发现了武器和遭到过重击的土墙,表明村落之间存在战争。尽管有迹象表明可能存在祖先崇拜,但我们对他们的宗教信仰知之甚少。他们先在牛肩胛骨或龟甲上钻出小孔,然后用火灼烧,通过判断裂纹来进行占卜。逝者被埋葬在公共墓地,用陶罐盛上食物陪葬。部落首领佩戴玉制的指环和珠链。
青铜时代早期:商朝中国传统史料记载了三个上古王朝:公元前2205—前1766年夏公元前1766—前1050年商公元前1050—前256年周直到20世纪早期,现代历史学家都认为其中前两个王朝的存在仅仅是传说。20世纪20年代,在今天安阳附近“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这座古城有城墙,是商代晚期的一座都城。此后又有其他商代城市遗址被陆续发现。古城遗址中包括商王庭卜筮部门的档案(商王朝负责档案典籍管理的官员称为“作册”),其中出土了大量刻有中国古文字的“甲骨”。甲骨上记载的诸王名字与传统史料所载基本吻合。商王朝实际存在的证据令历史学家相信夏王朝很可能也存在,或许夏是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王国或部落联盟,其文化属于红陶文化。有学者提出假设,认为位于黄河南岸的二里头可能就是夏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也许夏王朝时就已产生了黑陶工艺、青铜工艺,以及今人所未知的最早的中国文字体系?
青铜时代中国典型的政治机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邦国。其中最大的是商朝都城,但由于迁都频繁,很少有像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那样的宏伟的建筑遗存。城中有公共建筑、祭坛和贵族的居所,周围环绕着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村庄。到商代晚期,中国北部平原上出现了几座这样的城市,由王庭宗族或贵族统治。商王享有政治、经济、社会及宗教权威,去世后由弟弟或儿子继承王位,其他城邦的统治者承认继任者的合法性。
战争爆发时,军事贵族驾驶战车上阵,指挥从民间征召的步兵作战。军队使用的武器包括长矛和杀伤力强大的复合弓。据记载,一支军队通常由3000到4000人组成,在某次战斗中甚至达到13000人。商主要与蛮夷部落作战,偶尔也镇压反对王庭统治的城邦。战争中的俘虏会沦为奴隶。
商代文明的三个显著特征是文字、青铜器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商朝宫廷史官可能使用竹简做记录,但这些竹简没能留存下来。留存至今的有青铜器和甲骨上的文字记录。一些甲骨上的文字记载了向神提出的问题、回答和事件的结果。有代表性的问题包括:哪位祖先导致王耳痛?如果王到齐地狩猎,是否会有灾难发生?王要出生的孩子会是儿子吗?如果王派兵征伐敌人,上帝是否会帮助他?祖先会接受供奉的祭品吗?
我们对商代宗教信仰的了解建立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商代的中国人相信一种超自然的“上帝”,具有统治人间的力量。在上帝之下,还有各种次要的自然界的神——日、月、土地、雨、风和六云。商王祭祀祖先而非上帝,因为祖先会代表后代向上帝祈愿。在世的国王并非神明,而是国家的最高神职人员。
在商代,中国的宗教和宇宙论常常紧密相关,这一传统延续到后世。商代人观察星辰运动,记录日食月食,将天象视作上帝的谕示。天官也记载宫廷中的事件。商代的历法每月30天,每年360天,通过定期增加闰月来调整。历法由商王颁布,用来指导农时,百姓据此按时播种和收获。
青铜器在约公元前2000年时在中国出现,比在美索不达米亚晚约1000年,比在印度晚约500年。关于其起源存在争议。在从中东到中亚的肥沃新月地带的大量考古发现表明,青铜器可能在公元前3千纪内传到了东方,但商代人很可能独立发展出了青铜技艺:商的铸铜技艺比美索不达米亚的更为先进,青铜器上的花纹则继承了此前的黑陶文化。青铜用于制造武器、盔甲、战车部件和各种精美的礼器。
在商代,和许多其他河谷文明一样,农业和冶金技术的进步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掌控能力,社会分层开始出现,大多数人被迫服务于少数人。拥有青铜武器的贵族能凭借武力剥削其他群体。等级制度决定了商代城邦中的生活方式。国王和官员居住在城内,房屋宽大,建造在地面上,用石头作为柱基,屋顶搭在成排的木柱上。他们的生活在古代堪称豪华:衣着华贵,宴饮作乐,用青铜器饮酒。相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居住在城外狭小的地穴里,生活贫困艰难。在对这种地下栖身之所的考古发掘中,仅发现了一些陶罐。
商代的人殉制度最为明显地体现了王室血统与低微出身之间的巨大鸿沟。在一座约长12米、宽8米、深8米的商代墓穴中,发现了大量被斩首的人的遗骸,马、狗的遗骸以及大量作为饰品的骨器、玉器、石器。商王去世时,数以百计的奴隶、战俘和商王生前的仆从会被殉葬。建造宫殿或祭坛时,也会供奉人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