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学哲学史(4册全本)
  • 易学哲学史(4册全本)
  • 易学哲学史(4册全本)
  • 易学哲学史(4册全本)
  • 易学哲学史(4册全本)
  • 易学哲学史(4册全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易学哲学史(4册全本)

2005年4月一版一印。

980 九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伯崑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05-04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袋58

上书时间2021-02-21

平湖秋月书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可称全新,有藏家印章,第四卷有署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伯崑
  •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0407673
  • 定价 20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900千字
【内容简介】
作为易学家,朱伯崑先生必然要论及“象数”;作为哲学史家,朱先生又必然重视“义理”。朱先生的代表作《易学哲学史》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历代易学家的象数义理,尤其对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的哲学研究用力颇深。

  象数与义理,是构成《周易》的两大要素,也是研究《周易》的两大学派。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态度和注释方法上各有特色,总的来说可分为象数与义理两派。《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学术界一般把以抽象、概括的意义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义理学派,以具体物象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象数学派。从整个易学史发展过程看,两派的互相攻讦一直没有停止。当代学术界对义理学派的研究比较深入,也比较公允;对象数学派的研究则不够深入,也有失公允。

  因象数学派在解《易》的同时,涉及到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医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学体系十分庞杂,也造成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度大大增加。久之,象数学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近现代学术界而言,可以说对象数学的态度仍然是不够公允的。有人认为象数就是术数,是算命打卦的同义语,应打入“封建迷信”的行列;有人认为象数学根本不是易学正宗,与哲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围绕“象数”的内涵、属性、演变过程以及地位、作用等的问题,学术界所论纷纭,错见时出。

  “象数”究竟是什么?“象数”和“义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象数派”和“义理派”究竟是不是截然对立?要解决这些至今仍困扰着学术界的问题,应当客观地梳理整个易学史。朱先生《易学哲学史》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读一下《易学哲学史》有关义理学家对“象数”的论述,对于纠正对“象数学家”的偏见,纠正对“象数学”的误解,都是有意义的。

  《易学哲学史》在讲到《易传》的特征时说:“《易传》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关于哲学的语言。”“从易学史上看,对《易传》的解释也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偏向从筮法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哲学问题……后来被称为象数学派。另一种是偏重从哲理角度解释其中的筮法问题。”(第一卷,55页,华夏出版社,1995年)西汉时期,形成了象数解易学派,“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此派易学,宋人称之为象数之学。其特点有三:其一,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说《周易》经传文;其二,以卦气说解释《周易》原理;其三,利用《周易》,讲阴阳灾变。”(第一卷,114页)魏晋时期,形成了义理解易学派,“转向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成为易学史的一大流派。王弼就是这一流派的创始人。”(第一卷,246页)从王弼开始的义理学派,继承古文经学派解易的传统,其解易以义理为主,以《易传》的观点解释《易经》,排斥今文经学派解易的学风,不讲互体、卦气、卦变、纳甲等。据我的理解,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并非截然对立,只是解易的倾向不同。象数学派以象数为第一位,以象数解《易》,以象数论义理;义理学派以义理为第一位,以义理解《易》,以义理论象数。

  《易学哲学史》四大卷系统论述了从汉代到清代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的易学哲学,其中对义理学派的“象数”观点论述得尤为详尽。
【作者简介】
朱伯昆,1923年9月生于河北省宁河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至今。现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冯友兰学术研究会会长。主编《国际易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易学哲学史》,《先秦
【目录】
第一卷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前言

第一编  先秦时期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易说

    第一节 占筮和《周易》

      一 占筮和龟卜

      二 关于《周易》的编纂

      三 封象和封序中的逻辑思维

      四 卦艾辞中的世界观

    第二节 关于《周易》的解说

      一 论《周易》中的占筮体例

      二 吉凶由人和天道无常说

      三 阴阳变易说

  第二章  《易伟》及其哲学

    第一节 关于《易传》形成的年代

      一 《彖》、《象》、《文言》

      二 《系辞》

      三 《说卦》、《序卦》、《杂卦》

    第二节 《易传》中的哲学问题

      一 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

      二 论《周易》的性质

      三 论《周易》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汉唐时期

  第三章  汉代的象数之学

    第一节 孟喜和京房的卦气说

      一 孟喜的卦气说

      二 京房《易传》

      三 孟京卦气说在易学和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易纬》和象数之学

      一 《乾凿度》

      二 其他《易纬》

    第三节 东汉时期象数之学的发展

      一 郑玄易学中的五行说

      二 荀爽的乾升坤降说

      三 虞翻的卦变说

      四 魏伯阳的月体纳甲说

  第四章  魏晋玄学派的易学哲学

  第五章  唐代易学哲学的发展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可称全新,有藏家印章,第四卷有署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