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9787565032684
  •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9787565032684
  •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9787565032684
  •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978756503268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9787565032684

全新正版现货

80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建兵 著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23

六二六三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唐建兵 著
  •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2
  • 版次 1
  • ISBN 9787565032684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8页
  • 字数 18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系淮北师范大学唐建兵副教授的专著。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是由土地终所有权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转让权、抵押权等多项权能组成的权利束。伴诸于中国化的实践推进和理论探索,形成了土地产权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产权理论两大成果,彰显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具有独特的、精深的价值意蕴。全书就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形成动因、演进过程和基础内容作了探讨,并就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整理,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同时,突破前人视阈局限,对中国化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成果理论价值意蕴和经验借鉴作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深刻动因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营造了环境基础
二、无产阶级争取经济权益的斗争为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马克思恩格斯分工合作、共同钻研为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主观条件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形成的渊源基础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对土地所有权实现形式问题分析和探讨
二、空想社会主义重视公有产权研究中对私有产权的批判
三、无政府主义者对传统私有产权的反思
第三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发展的逻辑理路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萌芽
二、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初步形成
三、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发展完善

第二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土地产权权能理论
一、土地所有权是其他权能的前提和基础
二、衍生权能是土地所有权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土地产权权能结合与分离理论
一、原始公社制度初期,土地产权结合为统一整体的运行模式
二、私有制结构下,土地所有权与其他权能分离的运行模式
三、公有制结构下,土地所有权与其他权能分离的运行模式
第三节 土地产权交易商品化和配置市场化理论
一、土地产权是可用于交换的特殊商品
二、市场是实现土地产权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
第四节 土地所有权重要的实现形式——地租理论
一、地租是土地所有权与土地其他权能分离运行中产生的
二、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是一种超额利润
三、地租资本化形成土地价格
第五节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产权理论
一、土地集体所有制理论
二、土地国有化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式
一、富农经营与土地产权关系
二、地主经营及土地产权关系
三、新式垦殖公司经营及土地产权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探索:“授田分地,推行耕者有田”
二、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经营”
三、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创新:“稳定承包关系、鼓励土地流转”

第四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毛泽东土地产权思想
一、“耕者有其田”的产权思想
二、土地集体所有产权思想
三、土地国有化产权思想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产权理论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
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理论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
四、“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组织理论的探索实践

第五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价值意蕴
第一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破解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难题
一、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革命中心问题,催生、凝聚革命力量
二、“土地集体所有、集中统一经营”为工业化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率先从农村起步,积累的经验为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引导群众迈上小康富裕道路
一、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离运行,农民温饱问题得而解决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有序转移中,百姓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
三、放活土地经营权、唤醒农村“沉睡”资产,群众迈上富裕路
第三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奠定了新中国发展进步基础
一、土地产权合理调整,农民群众生产热情明显提高
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得到优化重组
三、土地产权有序运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第六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一、既坚持“老祖宗”,又敢于“讲新话”,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二、既精于经典文本,又直面社会现实,“理论”与“问题”相结合
三、既依靠集体智慧,又尊重群众创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四、既审视历史,又面向未来,“反思”与“先导”相结合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启示借鉴
一、深入推进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深入推进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三、深入推进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必须直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