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一本
¥
16.3
2.2折
¥
74
九品
仅1件
作者张再兴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教2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一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再兴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76057
-
定价
7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5页
-
字数
6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内容简介】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网络社会的崛起为立论基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迁的解析为论述主线,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展开重点研究;结合1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经验和现实课题,进行具体的对策、方法研究,以期为、发展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课题的最终成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为五篇共21章。
第一篇为“网络社会崛起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端于育人环境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深刻变化。本篇全面考察了十多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实践探索的典型历程,分析了从“网络危害论”到“网络工具论”再到“网络社会观”的发展脉络,明晰了网络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特征;对“网络社会”的概念作出了综合网上网下两个社会空间的整体性界定,并从技术、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原则。
第二篇为“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提出“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分析论述了网络世界兼有虚拟性与现实性这种双重属性以及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同时存在着差异性、同一性、对立性和统一性,并可归结为“网络是现实的延伸”这一命题:网络既是现实的人的延伸,又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研究指出,促进虚实两个世界良性互动的“强强”力量组合和“优优”价值组合的形成,从而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两个层次上的虚实和谐,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
第三篇为“网络环境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网络环境下主客体关系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认为,网络空间中的主体呈现出虚拟交互、流变交互和界面交互等交互主体性特征,在虚拟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主体际性的主客体关系;可以从信息符号的引导与被引导的角度分析这种主客体关系,并运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机制考察其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与客体的客观存在性、主客体关系的情景依赖性和建构动态性。
第四篇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专题研究”。本篇从技术、社会和文化三个角度出发,选择了六个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专题研究:专题一归纳分析了互联网的技术特性,总结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经历的技术应用发展阶段,提出了建构校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专题二分析了博客传播的基本模式、运行机制以及对社会认同的影响,讨论了博客舆论传播的管理策略。专题三系统提出了描述网络舆论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广泛需要的网络舆情调查问题,从文本内容抽样和内容分析两个环节构建了网络舆论的测量方法。专题四从危机管理原则、管理框架系统和应对机制模式三方面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方案和措施。专题五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特点的案例论证,展开了网络话语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专题六进行了大学生常见网络行为的因素分析和归类,对目前流行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作出修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因与动机,针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机制提出了团体辅导的干预方法。
第五篇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概念,并对其存在性、成因和特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作了分析。在具体分析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信息内容、网络媒介、用户群体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信息内容的传播策略、对于校园媒介的运用策略以及对于不同学生群体的教育方法,进而阐述了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三要素互动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作者简介】
-
张再兴,男,1947年7月出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思想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主要编著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求索——新形势下高校德育中若干新课题的实践与思考》、《清华学子魂——清华大学培育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探索》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
- 【目录】
-
第一篇网络社会崛起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社会观
第一节“网络危害论”时期
第二节“网络工具论”时期
第三节“网络社会观”的形成
第四节“网络社会观”下的思考
第二章网络社会的概念分析
第一节当前关于“网络社会”的种种观点
第二节网络社会的概念界定
第三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第一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技术维度
第二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维度
第三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化维度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第四章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第一节网络世界的存在定位
第二节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第五章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基本关系
第一节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虚拟与现实的差异性
第三节虚拟与现实的同一性
第四节虚拟与现实的对立性
第五节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
第六节网络是现实的延伸
第六章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和谐
第一节虚实关系的四个基本方面与虚实和谐
第二节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两种组合序列与虚实和谐
第三节虚实关系的基本类型与虚实和谐
第四节网络环境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第七章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客体关系的探讨
第一节哲学史上关于主客体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教育学中关于主客体关系的研究
第八章交往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关系
第一节物质生产交往实践与主客体关系
第二节“生活世界”交往实践与主客体关系
第九章网络空间的主客体关系
第一节网络交往的特点
第二节虚拟主体的特点及主客体关系
第三节网络空间中主客体关系的自组织
第十章网络社会中的主客体关系
第一节网络社会中主客体关系的虚实互动
第二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专题研究
第十一章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校园网的应用和管理
第一节互联网技术概要
第二节高校校园网建设和应用
第三节高校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
第十二章网络博客传播分析与博客舆论引导
第一节博客的发展现状、影响及其趋势
第二节博客传播的特点和机制分析
第三节博客技术对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影响
第四节博客舆论及引导
第十三章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节从舆论到网络舆论
第二节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调查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网络舆论的描述
第四节网络舆论的测量问题
第十四章基于网络舆论的高校危机管理研究
第一节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危机管理问题
第二节基于网络舆论的高校危机事件特性
第三节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危机管理体制建设
第十五章网络话语分析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第一节网络话语及其研究内涵
第二节网络话语传播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传播效果与网络话语
第十六章网络心理行为与教育辅导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第三节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辅导干预方法
第五篇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第十七章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第一节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概念、表现、特性
第二节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存在性分析
第三节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成因分析
第四节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第十八章信息内容要素
第一节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信息内容的特点及分析策略
第二节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信息内容的传播分析
第三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传播策略
第十九章网络媒介要素
第一节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网络媒介特点及分析策略
第二节对不同类型媒介场所的具体分析
第三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媒介运用策略
第二十章用户群体要素
第一节用户群体的类型以及分析策略
第二节对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具体分析
第三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育策略
第二十一章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