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心理学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单本
¥
6.41
1.5折
¥
42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搏 著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嘈杂6
上书时间2024-1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单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搏 著
-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54615904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1页
- 【内容简介】
-
《原生家庭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原生家庭创伤与心理、性格之间的微妙联系。
《原生家庭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原生家庭对子女造成的影响,以及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养育环境、恶毒语言、施暴行为、过度控制等角度剖析原生家庭之伤的同时,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自我蜕变、性格重塑方案。
对于深陷原生家庭伤害以及将要在新生家庭中养育孩子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手边书。
- 【作者简介】
-
王搏,辽宁人,沈阳大学硕士,文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管理和心理健康,拥有近10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主导和参与过外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用极受听众欢迎的语言讲解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千余名来访者提供了一对一的、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走出困境并健康、和地面对生活与工作。
精彩内容:
重男轻女思想对成长的危害
菲菲是家里的长女,她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十分疼爱弟弟,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弟弟,而且给弟弟买新衣服、新鞋子。而对菲菲,父母没有那么关心,是让菲菲干活。菲菲觉得很不开心,她觉得自己无法得到父母的爱都是因为弟弟。所以,她常常背着父母偷偷地打弟弟。弟弟告诉父母之后,菲菲不仅会遭到父母的打骂,而且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低了。
在诸多封建传统思想中,“重男轻女”是流传非常广泛、影响十分深刻的一种。在受到这种观念影响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深受其害。而且,这种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弭的,而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难以化解的消极影响。
在封建社会,对很多父母来说,只有男孩才能担负起传宗接代和光耀门楣的重任,而女孩终要嫁作人妇,而且结婚之后要长期在婆家生活,养老送终的担子自然也要落到男孩身上。正因如此,很多思想腐朽的父母对男孩格外看重,对女孩则冷漠淡然。现今,这样的思想已经较为少见,但仍有少数父母存在这样的思想。
受这种思想和心理的影响,父母往往对自己的个孩子抱有殷殷的期待,而且更希望胎能生个男孩。从父母期待的角度来说,在某些家庭中,孩子的命运在出生之前其实已经定了。如果是男孩,父母会对他关爱有加;如果是女孩,父母可能因期待没能实现而对女孩区别对待。这类父母的做法,实际上是别歧视。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更没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情况严重的话,孩子的心理甚至会发生扭曲。
我们说,一个人的别并不是只有生理别这一个层面,心理别和社会别也是别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别是由我们的生物学特征决定的,心理别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生理别的认同程度,社会别则是由他人对一个人的生理别的认同程度决定的。
通常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别期待,同时包括对孩子生理别和社会别的期待。孩子发现自己的别与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有所不同时,会试着改变自己,以满足父母的某种期待,从而得到父母的某种认可。通常来说,孩子的生理别无法改变,他们只能在心理别和社会别方面做出改变的尝试。
比如,为了迎合父母喜欢男孩的心理,女孩可能会穿着中的衣服、理短发、学男孩的行事方式等。表面上,女孩的这种选择给自己带来了的利好,可她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想这样做,长期处于这样盾的心理下,女孩的心理会有畸形的可能。更有甚者,由于自己的别不被接受,有些女孩会认为自己的其他方面也不被接受,这让她们对自己的身高、体重、爱好等都采取否定的态度。一旦产生这种心理,这些女孩会嫌弃甚至伤害自己,乃至于产生永远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父母对孩子的别期待,是他们心理需求的反映。父母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促使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去迎合父母的心理。也是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从小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对孩子别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
p24
- 【目录】
-
第一章 迥异的家:原生家庭给心理造成的影响
重男轻女思想对成长的危害 // 002
等级观念造成的心理压迫 // 006
依恋行为:母婴关系对成年后的影响 // 010
溺爱造成的内心阴影 // 014
无条件服从:家庭中不可逾越的规则 // 018
原生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 022
遭受创伤后的典型表现 // 026
第二章 养育环境:原生家庭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原生家庭的4种心理需求 // 032
被遗弃、送养造成的自我否定 // 038
离异家庭的伤害——缺失的父母角色 // 042
不同秉性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 048
家庭越“融合”,子女越叛逆 // 052
体罚是极为糟糕的家庭教育法 // 056
期望过高,让孩子更想逃避和反抗 // 060
第三章 别用恶语伤人,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恶毒的言语,是对孩子心灵的虐待 // 066
“这都是为你好”所暗藏的伤害 // 070
追求完美,也别进行言辞攻击 // 074
在成功之前,你需要更多努力 // 078
残酷讽刺,烙在心里的深深伤痕 // 082
三番五次说教,怎么就是不听 // 086
越嘱咐,孩子越拖延 // 091
第四章 长期施暴行为,带来焦虑与恐惧的噩梦
棍棒教育于孩子成长无益 // 096
戒备心理:暴力下产生的不信任感 // 099
冷暴力,不易察觉的“隐形杀手” // 103
心理创伤带来了应激障碍 // 108
施暴与爱——矛盾的结合体 // 112
暴力行为:受虐后的怒火宣泄 // 116
第五章 过度的控制欲,束缚与压制下的挣扎
从“孩子服从一切”说起 // 120
控制欲源自“不再被需要”心理 // 124
“我来帮你”的动机——间接操控 // 129
过于听话=缺乏主见 // 133
专制下被扼杀的天性 // 138
管束过度,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 142
第六章 抵御家庭伤害,构建自我保护的外壳
取悦父母,以求换来家庭和谐 // 148
减少伤害,不给孩子离家出走的理由 // 152
用投射扭曲感知,转移内心感受 // 157
在伪装和隐藏下获得心理突围 // 160
用攻击性的愤怒,保持安全界限 // 165
摆正心态,上瘾无助于消除痛苦 // 169
第七章 修补内心创伤,在重建中完善性格缺陷
接纳内心阴影,重新开始成长 // 174
实现自我分化,完成蜕变 // 179
告别原生家庭之伤,拒做永恒的受害者 // 182
和自己谈谈,纾解不良情绪 // 186
寻求专业帮助,走出创伤阴影 // 189
做愤怒的主人,而非奴隶 // 193
原谅家人,修补内心创伤 // 197
第八章 打破魔咒,开启新的家庭模式
认识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 202
爱的最好方式: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206
父母关系不和,做好家庭保养很重要 // 210
真正倾听,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 215
父母离异,应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 219
做真实的自己,维持亲密关系 // 224
后记 做最好的父母,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