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情操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情操论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为单本

6.9 2.2折 32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Smith A.) 著;樊冰 译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曹加

上书时间2024-10-26

福宝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二手书不缺页不掉页不影响阅读,部分有笔记划线,没有光盘书签书腰等赠品,套装书为单本。拍下即代表接受该情况描述,不再另做通知,也不接受另外留言备注关于品相的要求。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亚当·斯密(Smith A.) 著;樊冰 译
  •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7672869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黑天鹅经典作品集
【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继承了以《沉思录》为代表的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哲学思想,把“内心平静”而不是“物质享乐”看作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将人性中利他和利己这两种本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之后出版的《国富论》奠定了道德哲学的基础。《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它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
【目录】
第一篇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章:论适宜
第一节同情
第二节相濡以沫的快感
第三节通过自我感情与别人一致与否,来帮助我们判断其恰当性
第四节续前章
第五节论可亲可敬的美德
第二章各种合适的激情
引言
第一节来自于肉体的激情
第二节来自于思维定式的激情
第三节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节友好的激情
第五节自私的激情
第三章顺境逆境对于人们行为恰当性判断的影响,以及不同情况造成的同情心的差异
第一节虽然同情悲伤的感觉比同情快乐要来的强烈,但它仍然远不及当事人自身的感受
第二节野心起源于社会等级的区分
第三节嫌贫爱富所引起的道德情操败坏

第二篇论优点和缺点;或奖惩的对象
第一章论对于优缺点的感觉
引言
第一节任何值得感激的行为都应受到奖赏任何遭致怨恨的行为都应受到惩罚
第二节论合宜的感激或愤恨的对象
第三节对前几章内容的简要回顾
第四节对优点和缺点判断力的分析
第二章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节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节 论正义与悔恨的感觉,兼论对优点的意识
第三节 论这种天赋的作用
第三章 论在行为的优点或缺点的判断上,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节 论命运影响的程度
第三节论情感变化无常的根本原因

第三篇 我们评判自身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与责任感
第一章论自我认同与不认同的原则
第二章人们对赞扬和值得赞扬的的品质的喜爱;与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品质的畏惧
第三章论良知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和一般准则的起源与作用
第五章论上帝的法则: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如何诠释责任感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动机

第四篇论效用性对赞同感的意义
第一章 效用性的意义以及影响
第二章效用性表现赋予人品质与行为的美,以及这种美在何等程度上被看做原始的赞同原则

第五篇 论习惯与风气对我们的影响
第一章习惯与风气对我们关于美丑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篇 论关于美德的品质
引言
第一章 论个人的品质对其本人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章 论个人的品质可能对他人幸福产生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论天性让我们依据何种次序关注他人
第二节 论天性让社会团体成为我们行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节论普遍的仁爱
第三章 论自我克制

第七篇关于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章道德情感理论中需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关于美德本质的解说
引言
第一节论将美德置于适宜性之中的道德学说体系
第二节 论将美德置于谨慎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 论将美德置于仁慈之中的体系
第四节 论将美德等同于放荡不羁的哲学体系
第三章 对赞同原则的三种不同解释
引言
第一节 从自爱推断出赞同原则的那些体系
第二节 把理性视为赞同原则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 把情感视为赞同原则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四章不同的作者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