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选六十卷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原刻本

6600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萧统撰 唐・李善等注

出版人清海録轩朱墨套印本

年代乾隆 (1736-1795)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9 × 18 cm

册数12册

上书时间2023-09-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是书为白纸朱墨套印本,版面紧凑,天头宽大,字体方正,镌刻水平颇佳,点划清晰,为初印之本。该书为清中期知名套印本,正文墨印,何焯评点则朱墨印于天头及行间。
在重刻毛氏汲古阁本《文选》诸本中,长洲叶树藩乾隆三十七年刻的海录轩本是汲古阁本系统中最重要的本子,其重刻、翻刻本众多,成为汲古阁本系统的重要支流。 也因其重刻、翻刻本众多,真假难辨。一般来说,扉页有'海录轩'圆形朱文大印\'长洲叶氏图书'方形白文大印以及叶树藩乾隆三十七年序后有'树藩'\'涵峰'两小印的,可以说是原刻无疑.还有两种情况是仅扉页有'海录轩'圆形大印\'长洲叶氏图书'方形大印或叶树藩乾隆三十七年序后有'树藩'\'涵峰'两朱文小印,基本也可认为是原刻. 
重刻文选序第一页第一行倒数第十二字“课”字下断版现象明显(当然极初印的本子是没有断版的。这是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原刊本的一个共同特征) 
叶树藩乾隆三十七年序后有'树藩'\'涵峰'两小印  
卷二张衡《西京赋》“薛综注”上眉批:“此注谓出于薛综,疑是假托”,“出”字原刊误作“山”  
卷五十范晔《逸民传论》“肃宗亦礼郑均”句上眉批:“礼郑均,谓予白衣尚书之称,以遂其高。” 予、白原刊本不误,翻刻本必有一字误。(“予”误作“子”或“白”误作“自”)  
卷五十四刘孝标《辨命论》“岂有史公、董相不遇指纹乎”注:“《仲舒集》有《士不遇赋》”原刊本“赋”误作“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