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 现象与物自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象与物自身

80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牟宗三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w19

上书时间2023-06-24

怡品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牟宗三 著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6325538
  • 定价 4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牟宗三文集
【内容简介】

  牟宗三先生,被认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唯一可造之人”。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并肩而立,号称熊氏的三大弟子。《现象与物自身》是牟宗三先生的其中一部经典力作。主要内容包括:德行底优先性;展露本体界的实体之道路;由知体明觉开知性;执相与无执相底对照等。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6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

【目录】

第一章问题底提出
1.康德的预设
2.康德如何就成素论底展开随文辩说现象与物自身之分别?
3.超越的区分底证成之不充分性
4.超越的区分底充分证成之道路

第二章德行底优先性
1.人所首先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人品
2.“人虽有限而可无限”之意义
3.康德对于思辨形上学所作的区分
4.形上学底统一:道德的形上学:本体界的
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现象界的存有论(执的存有论)
第三章展露本体界的实体之道路
Ⅰ.词语底解释
Ⅱ.由道德的进路展露本体
Ⅱ.1道德的进路
Ⅱ.2由知体之为道德的实体开道德界
A.知体之主观的意义与客观的意义并与康德所说的“良心”相比较
B.康德对于其所设定的“自由”之分析未能尽其义以及其不稳定性
C.对于“自由”之进一步的构想
D.自愿与义务底对立之解消兼论康德所责斥的“道德的狂热”
Ⅱ.3由知体之为存有论的实体开存在界
Ⅱ.4智的直觉与“物之在其自己”之自在相或如相
Ⅱ.5智的直觉与知体明觉之本身
Ⅱ.6康德不能极成其所主张的“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
Ⅱ.7物自身与自由

第四章由知体明觉开知性
1.科学知识之必要:在中国是无而能有,有而能无;在西方是无者不能有,有者不能无。
2.知性之辩证的开显
3.自我坎陷.执与认知主体
4.平地起土堆
5.感性底摄取:感触的直觉
6.感性,想象与知性
6.1“时空是属于心之主观建构”——由超越的想象而形构成
6.2康德论二三层综和
A.关于“直觉中摄取底综和”,康德说明如下:
B.关于“想象中重现底综和”,康德说明如下:
B.1量概念底规模
B.2质概念底规模
B.3关系概念底规模
B.4程态概念底规模
C.关于“概念中重认之综和”,康德说明如下:
7.真我.认知我以及心理学意义的虚构我
8.识心之执与先验概念
9.先验概念与先验综和
10.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

第五章对于识心之执(知性)之超越的分解:知性底形式簇聚之逻辑概念之超越的分解
1.超越分解之两指
2.逻辑系统之超越的解释
3.第一义的数学基于纯理展现之步位相而被构造起
4.第一义的几何基于纯理展现之布列相而被构造起
5.超越的逻辑架格与超越的运用:思解三格度
6.因故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
7.曲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
8.二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
9.融摄诸说与“暂时的实在论”

第六章知性底形式簇聚之存有论的概念之超越的分解
1.视存有论的概念为知性底形式簇聚所依据的基本对照
2.决定的概念,定相与现象
3.经验与先验底两相即:经验之知即是执知
4.“决定的概念”底起现之次第
5.康德的“超越的推述”中所设拟的疑难之不必要:超越的推述原只是分析的
6.执念经由先验综和而先验地关联于对象,其所关联到的对象是何意义的对象?
7.执相底程列
7.1现象不过只是关系以及此关系如何能定得住
7.2以时空相为基层相
7.3依概念而来的种种定相
(1)广度量
(2)强度量
(3)关系相
(a)因果相
(b)共在相
(c)常住相
7.4总关系三相而名日“经验底类推”
7.5构造原则与轨约原则
7.6纯粹知性底一切原则之综列
8.纯粹思辨理性底虚幻性
8.1关于“纯粹理性底误推”
8.2关于“纯粹理性底背反”
8.3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考察
8.4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解决:正答
8.5向“无执的存有论”过转
附录超越的观念论释义
1.康德论“理念”(Idea)
2.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误推中论“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
3.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背反中论“超越的观念论”
4.正解“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
5.康德在超越的摄物学中论“现象底观念性”
6.康德论空问与时间之“超越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
7.关于康德所说的“假的类比”
8.“超越”与“超绝”之不同以及“超越”一词之两义
9.绝对的真常心与物自身之绝对的实在性

第七章执相与无执相底对照
1.龙树的“八不”:缘起实相
2.空,假,中:“缘起性空”一义之辗转说明
3.贤首言“六相”:相即无相
4.即,人,摄以及一多之非定相义
5.唯识宗之三性:遍计执性与“执的存有论”
6.在佛家如何可说物自身?又如何可有一“无执的存有论”?
7.无台宗的圆教:无执的存有论
8.别教下的“无执的存有论”
9.“缘理断九”:别教与圆教底分别
10.分解的路与诡谲的路
11.道家的“无执的存有论”
12.儒家的“无执的存有论”
13.判教与融通
14.哲学原型以及其可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