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照鄰
出版社不详
年代不详
装帧线装
货号68
上书时间2020-05-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内外干净整洁,字迹清晰漂亮
- 商品描述
-
盧照鄰詩一卷(唐)盧照鄰撰 明活字印本。框高十八·九釐米,寬十四·七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黑口,左右雙邊。 盧照鄰(六三二?—六九五?)字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讀詩書,曾師從曹憲、王義方習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備受王義方推重。王曾謂人曰:“此吾之相如也。”高宗永徽五年(六五四)爲鄧王府典簽,乾封三年(六六八)初,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滿,漫遊蜀中。離蜀後,寓居洛陽。曾被横禍下獄,因友人營救得免。後染風疾,心情沉鬱,病疾日重,脚部痙攣,一手殘廢,不堪其苦,便預築墳墓,投潁水自盡。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辭齊名,世稱“初唐四傑”。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詩筆縱横却不浮豔,對七言古詩的發展有推動作用。有《盧昇之集》七卷、《幽憂子集》七卷存世。《舊唐書》卷一百九十,《新唐書》卷二百十有傳。 照鄰作品的結集流傳應自唐代始,《舊唐書》卷八十四《裴行儉傳》載:“時有後進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以文章見稱,吏部侍郎李敬玄盛爲延譽,引以示行儉。”則知照鄰當時已有詩文作品行於世。《舊唐書·盧照鄰傳》載:“著《釋疾文》《五悲》等誦,頗有騷人之風,甚爲文士所重……文集二十卷。”宋《通志·藝文略》亦著錄《盧照鄰集》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通志·藝文略》皆著錄又有《幽憂子集》三卷。可以肯定,盧照鄰確有兩種集子行世,大概在其生前就已結集傳播。按《四庫全書總目》是書提要云:“又《窮魚賦序》稱嘗思報德,故冠之篇首,則照鄰自編之集當以是賦爲第一,而此本列秋霖、馴鳶二賦後”,“知由後人掇拾而成,非其舊帙矣”。可推知,盧照鄰生前曾自編文集行於世。檢史書及相關資料,尚未發現當世有人爲其結集的記載,由是推測見於書目著錄的《盧照鄰集》二十卷和《幽憂子集》三卷,也極可能爲盧照鄰自編。宋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均有著錄。元代亦有相關文獻證明盧集的流傳。《全唐詩》編錄其詩二卷。徐明霞點校《盧照鄰集》即據七卷本《幽憂子集》,並作《補遺》。傅璇琮著有《盧照鄰楊炯簡譜》。 明代刻書業發展迅速,再加上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之風的影響,相對於宋人整理、刊刻隋唐五代别集範圍狹窄、偏重大家,無暇顧及中小作家的情況,唐人别集在明代的整理、刊刻與出版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盧照鄰詩文集在該時期有多種版本。明活字本《盧照鄰詩》一卷,前有小傳,無目錄。小傳中對照鄰的生平事迹有簡略介紹,並稱其“有集二十卷,又幽憂子三卷”。是本内容按體裁分列,體例清晰,依次爲賦、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排律、五言絶句、雜言騷體。此書除賦外,其餘體裁均有朱筆圈點。是集名篇觸目可見,如《窮魚賦》《病梨樹賦並序》《長安古意》《五悲詩》等。尤其是《五悲詩》,包括《悲才難》《悲窮道》《悲昔》《悲今日》《悲人生》,其悲愁坎坷之情滲透紙背,滿腹文采縱横筆端,令人動容感歎。 此本似有殘損,對比同一版式、鈐印相同的明活字本《王勃詩》,書口魚尾部分已明滅不清。但與《王勃詩》不同,此本後有跋兩則,均爲清人楊世儀所寫。其一云:“此宋板王子安、盧昇之集也,予少時得之金匱孫氏,計宋至今,已歷六七百年矣。雖楮墨殘蝕而古香猶留,後之覽者可不寶諸?桐鳳識。”其二云:“咸豐乙卯冬,郡城爲賊所破,家藏書籍盡被賊毁。此本爲予四弟出城避難時携入山中,故得留存篋衍。劫灰之餘,重睹舊物,何幸如之。殆亦有數存其間也。同治辛未冬月。桐鳳再識。”乙卯爲咸豐五年(一八五五),辛未爲同治十年(一八七一)。楊世儀字桐鳳,清江(今屬江西)人,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己酉拔貢,曾於咸豐五年任興國縣學教諭。據跋語可知,桐鳳認爲此本爲宋版。至清代桐鳳手中,又曾歷經兵災,實屬珍貴,又知,桐鳳得此本時,紙張墨迹已有殘蝕。是書偶有一二脱字,但總體字迹清晰,古韻猶存,對閲讀無礙。鈐有“平林館印”“桐鳳”“子孫世昌”等印,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 没有更多了 —
内外干净整洁,字迹清晰漂亮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