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学:基础与进展
  • 社会心理学:基础与进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心理学:基础与进展

以实拍图为准,品相自鉴,介意勿拍。

18.42 2.7折 68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彦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94

上书时间2024-10-16

四少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彦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7137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2页
  • 字数 55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基础与进展》将社会心理学中经典的概念与新的研究和理论整合在一起,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地解释了这一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每一章中来自现实生活或媒体报道的开篇案例,引导读者对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进行初步思考,保持继续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书中对重要概念和理论的讨论深入浅出,充分考虑到本科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水平。文中提供了很多社会心理学中经典和新的研究实例,既帮助读者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探讨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又让读者对相关理论有具体而清晰的理解。书中穿插文化与性别共性和特性的讨论,既与原有材料有机结合,又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思考社会心理和行为规律,也有助于澄清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一些争议。书稿基于作者的教学实践形成的讲义,在几届学生中进行了长时间的修改和检验,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内容编写进本书稿。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组织章节内容。每一章的最后还提供了小结,帮助读者回顾和记忆每章的核心内容。综上所述,本书是一部较好的社会心理学教材,适合心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王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至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自我控制、内隐社会认知等主题的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自我控制及其损耗对饮食、道德和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录】
第1章 介绍社会心理学 1 

第1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1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2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3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3 

第2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4 

第3节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6 

第4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 

理论和假设 8 

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9 

观察 9 

调查 10 

相关研究 11 

实验研究 12 

跨文化研究 15 

第5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17 

欺骗 17 

知情同意 17 

事后说明 18 

最小风险 18 

小结 19 

第2章 社会知觉 21 

第1节 非言语沟通 21 

非言语沟通的基本渠道 21 

识别谎言 24 

第2节 归因 25 

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25 

对应推论 25 

共变模型 26 

因果归因的其它维度 27 

基本归因错误 28 

行动者-观察者差异 31 

自利性归因 32 

防御性归因 33 

文化与归因 34 

归因与抑郁 38 

第3节 印象形成 39 

阿希的核心特质和边缘特质研究 39 

内隐人格理论 41 

认知代数 41 

印象形成的认知观点 42 

捷径与偏差 43 

小结 44 

第3章 社会认知 47 

第1节 图式 47 

图式的作用 48 

图式的缺点 50 

图式的可提取性和启动 51 

图式的持久性 52 

自我实现的预言 54 

第2节 启发式和自动加工 57 

代表性启发式 57 

可用性启发式 58 

锚定和调整启发式 60 

第3节 社会认知的偏差和错误 61 

框架效应 62 

过度自信 63 

错觉思维 66 

文化、性别与控制错觉 68 

第4节 情绪与社会认知 69 

情绪影响认知 69 

认知影响情绪 70 

第5节 控制性思维 71 

反事实思考 72 

思维抑制 73 

改善社会认知 74 

小结 74 

第4章 自我 77 

第1节 自我概念 77 

自我差距理论 78 

自我与文化 78 

自我与性别 79 

第2节 自我认识的来源 80 

社会比较 80 

反射性评价 81 

内省 81 

自我知觉 84 

寻求自我认识的动机:准确性、一致性和自我增强 85 

自我增强与文化 85 

第3节 自尊 86 

自尊的测量 86 

文化与自尊 88 

自我服务偏差 88 

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 89 

第4节 自我的调节作用 90 

自我复杂性 90 

工作自我概念 91 

自我觉知 92 

自我效能 93 

选择、控制感与文化 94 

自我控制 94 

第5节 自我展示 95 

逢迎 95 

谦虚 96 

自我提升 96 

自我妨碍 96 

自我展示的个体差异 97 

小结 99 

第5章 态度 102 

第1节 态度和态度的来源 102 

第2节 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103 

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 103 

情境因素 104 

态度的特异性 105 

态度的强度 105 

计划行为理论 107 

第3节 行为影响态度 108 

角色扮演 108 

登门槛现象 108 

认知失调理论 109 

认知失调与文化 114 

自我知觉理论 114 

第4节 说服 115 

沟通者 116 

信息 117 

沟通渠道 119 

受众 120 

认知反应理论 121 

第5节 抗拒说服 124 

预先警告 124 

态度免疫 124 

阻抗理论 126 

第6节 偏见:种族、性别和其它 126 

偏见的成分 126 

偏见的来源 129 

减少偏见 133 

小结 135 

第6章 从众 139 

第1节 从众的经典实验 139 

谢里夫的规范形成实验 139 

阿希的群体压力实验 141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142 

第2节 从众的原因 144 

信息性影响 144 

规范性影响 147 

自我合理化 149 

应用从众促进有益行为 150 

第3节 从众的影响因素 152 

群体大小 152 

群体的一致性 152 

群体的凝聚力 153 

群体成员的地位 153 

事先承诺 153 

服从的影响因素 154 

第4节 从众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154 

个体差异 155 

文化差异 155 

第5节 如何抵制从众 156 

阻抗 156 

保持独特性 156 

少数人影响 157 

小结 157 

第7章 群体行为 160 

第1节 群体 160 

社会规范 160 

社会角色 161 

地位 161 

凝聚力 162 

第2节 他人在场 162 

社会助长 162 

为什么他人在场会造成唤醒 163 

社会懈怠 164 

社会懈怠的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 166 

去个性化 166 

第3节 群体决策和问题解决 167 

群体的决策规则 168 

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168 

群体极化 169 

群体盲思 170 

群体问题解决 173 

领导 175 

性别与领导 176 

文化与领导 176 

第4节 竞争、冲突与合作 177 

社会困境 177 

卡车游戏 179 

如何促成合作 179 

小结 182 

第8章 人际吸引和亲密关系 185 

第1节 人际吸引的要素 185 

接近性 186 

相似性 187 

外表吸引力 188 

其它个人特点 191 

互惠式喜欢 191 

第2节 人际关系理论 191 

社会交换理论 192 

公平理论 193 

交换关系与共有关系 193 

第3节 亲密关系 193 

友谊 194 

友谊与性别 194 

爱情 194 

文化与爱情 198 

长期关系中的交换和公平 199 

自我表露 199 

自我表露与文化和性别 200 

亲密关系的结束 201 

小结 202 

第9章 助人行为 206 

第1节 人们为什么会帮助他人 206 

进化心理学 206 

社会规范 207 

社会交换理论 208 

移情与利他 209 

第2节 影响助人的情境因素 210 

旁观者数量 210 

助人行为的五个步骤 211 

环境条件 213 

时间压力 213 

亲社会榜样 214 

文化 214 

第3节 影响助人的个人因素 215 

什么人会提供帮助 215 

什么人容易受到帮助 218 

第4节 增加帮助行为 219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219 

亲社会榜样 220 

提高长期帮助的动机 220 

小结 221 

第10章 攻击 223 

第1节 关于攻击的理论 223 

本能理论 224 

挫折-攻击假说 224 

社会学习理论 226 

第2节 与攻击有关的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 227 

神经化学和遗传因素 227 

性别与攻击 228 

人格和归因 229 

令人厌恶的事件:疼痛、不适、挫折等 229 

唤醒 231 

群体和匿名性 231 

攻击线索 231 

文化与攻击 232 

第3节 媒体与攻击行为 232 

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 233 

色情内容与攻击行为 234 

媒体内容影响攻击行为的原因 235 

第4节 减少攻击 236 

宣泄? 236 

惩罚? 237 

控制愤怒和减少攻击 237 

小结 23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