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亦代文集:散文集(一、二)
¥
28
5.2折
¥
54
九品
仅1件
作者冯亦代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1999-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亦代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1999-01
-
ISBN
9787505714755
-
定价
5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作者简介】
-
作者自传
冯亦代,原名贻德,曾用笔名楼风、冯之安、冽�、马谷、公
孙仲子等。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1913年11月13日。1931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在杭州蕙兰中学读高中,参加杭州的爱
国学生运动。1932年入上海沪江大学工商管理系读书,1936
年大学毕业后考入上海中国保险公司工作,并参加救亡运动。
1938年到香港,先在各进步报纸上撰写电影评论、小说、散文
等;后参加《星报》,翻译外文电讯,并为该报编辑《第八艺术》
副刊。1939年参加国际新闻社及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
分会,出版《中国作家》(英文版)向海外宣传抗战。后参加香
港业余联谊社。该社为东江游击队筹款,业余剧团上演阿英
编剧的《葛嫩娘》(即《明末遗恨》),任导演。1940年发起出版
《耕耘》杂志。同年与沈镛出版《电影与戏剧》(不定期刊),任
主编。被选为中国青年记者协会香港分会候补理事。在香港
文协参加文艺通讯部工作。此外在港期间还参加宋庆龄主持
的保卫中国大同盟历次为抗日战争的义演筹款工作。1941
年去重庆,翻译美国作家海明威有关西班牙内战的戏剧《第五
纵队》(重庆文风书店),和斯坦贝克的戏剧《人鼠之间》(重庆
天下图书公司),合办古今出版社。1942年与沈镛等合办美
学出版社,主编《海滨小集》丛书。在叶以群主编的《文哨》、郭
沫若主编的《中原》及《新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及翻译作
品。1943年,在夏衍指导下与唐纳组织中国业余剧社,任副
社长。1944年任中外文化联络社经理,该社由茅盾任社长,
叶以群任总编,向国统区及海外报刊发表敌后根据地进步文
人的作品。1945年参加沈钧儒等组织的人民救国会,任理
事。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创办《世界晨报》,任经理,代总编,并
在该报写《泪眼集》专栏。1946年任《联合晚报》副刊《夕拾》
编辑,写《灯下随笔》专栏。这张报纸是周恩来同志亲自领导
的。同年任上海文艺界协会美国文学丛书编译委员会委员,
翻译美国A・卡静的《现代美国文艺思潮》,此丛书于1948年
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7年与凤子等出版《人世间》
杂志,任编委,为该刊撰《书人书事》专栏。1949年出版《书人
书事》文学批评集(上海潮锋出版社)。1949年5月上海解放
后,在军管会领导下出版《大报》,任社长。9月在北平参加国
际新闻局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国际新闻局秘书长兼
出版发行处处长。1952年任外文出版社办公室代主任,出版
部主任,英文《中国文学》编辑部副主任。1954年后两次被选
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读书》副主编,《外国戏
剧》、《译林》、《群言》、《散文世界》编委。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
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
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
事,北京译协副会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副董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六及第第七届委员。曾出席
第一次、第二次及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 【目录】
-
目录
二哥冯亦代(代序)袁鹰
序 叶稚珊
作者自传
忆人篇
琐谈浅予
回忆以群
沈镛与美学出版社及其他
凤姐和沙博理
哭姚平――附姚珠珠《祭父文》
纪念册带来的思念
戴望舒在香港
与李黎相识
记梅兰芳先生
天真的小丁
壬戌清明扫望舒墓
忆金山
父 亲
阿 姊
在谭宁邦家里避难
记泰勒一家人
伊索・舒绣文
陈鲤庭・金山・赵丹――看《屈原》演出散笔
记姚苏凤
怀倪斐君
董鼎山一家子
祭戴望舒
祖父的故事
记李仁珍
忆乔冠华
我的母亲
一位正直的美国记者――白修德
记司徒慧敏
叶灵凤与戴望舒
悼陈翰伯同志
记唐纳
萨空了二三事
哭金近
记王安娜
我的第一位美国老师
情系中国的韩素音
忆龚澎
不能忘却的引路人
她就是她――悼亡妻郑安娜
记中旅剧团的吴静
哀张毕来
又见李黎
奋斗一生的叶浅予
缅怀聂绀弩
一封无处投递的信
缘分
那会意的一瞥
我要个疼爱我的妈妈
真诚的朋友
悼阳翰老
怀念祖母
我和小妹
哀四十五载尽消磨――记刘尊棋
记赵无极
谒冯友兰先生墓记
与费正清的最后一面
聂绀弩的一页佚诗
哭夏伯
陈白尘在我心中
有侠气的朋友
思念茅盾先生
寻寻觅觅
一颗明星的陨落――哭徐迟
祭赵家璧
记事篇
《北京人)的演出
重看《北京人》
从女兵到茶花女
大胆创新的《小花》
灿烂的星光
《对花枪》
新的喜悦一一再看《天国春秋》的随想
生活的现实――看《四目影会》第二回展出
可喜的探索
鲁迅先生给我的启示
水 仙
向日葵
冬至夜的梦
贺年片背后的故事
记听风楼
映山红
阁楼的忆念
街 车
梦的余悸
忆香港
喝酒的故事
水仙的启示
陋 居
品茗与饮牛
“后市街”的童年
抗战,在重庆
火 灾
表的故事
人逢喜事
梦里重现
记 梦
窗 外
老年的悔悟
瞬 间(外一章)
女 难
得黄氏兄妹的来信
别致的贺年卡
戒 烟
“复活”记趣
辞听风楼
我与木刻及版画
戏票根带来的思绪
鲜花与仿生植物
咖啡馆的余音
鸟 鸣
夸新居
等 待
记前纱络胡同
使我愉快的一句话
上海情结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
喜欢音乐的白丁
同窗之谊
可以失落的年节
体育比赛的启示
写稿的尴尬
何处有我根
不发愁的一晚
相人之度 604
看电视的絮语
“书”与赢
会见日本作家加贺乙彦
盖棺不能论定的丘吉尔
柴、米、油、盐
绿的痴迷
忘了过去就是犯罪
忆“五三”济南惨案
泳游在欢乐的海洋
“七重天”乎“重庆”乎
游踪篇
烟台行
羊城日记
山・水・树・人
漫步纽约
海明威的出版人
康考德――美国的文学之乡
在于梨华家作客
诗乡琐记
访罗斯福总统故居
川鄂纪行
日落日出
湖上行
达夫故居和鹳山
故园哀思
新生与毁灭――中州行之一
看牡丹――中州行之二
嵩阳书院・少林寺・龙门石窟――中州行之三
越秀酒家与三联书店――中州行之四
魂思梦萦的大桥――扬中散笔之一
公章的故事――扬中散笔之二
现代版的瑞普大梦――扬中散笔之三
浓浓的别绪和怀旧情――扬中散笔之四
环保人的小聚――扬中散笔之五
灵山小驻
故园梦碎梦圆
布鲁克林区与美国作家
阿尔龚耿与《纽约人》
河边村的重逢
“安宅”三日
访中西部日记
天天天蓝
连演四年的《安妮》
酒 会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