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初心 李亦中 著 艺术
  • 电影初心 李亦中 著 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影初心 李亦中 著 艺术

9787208148871

63.04 全新

库存5件

湖南益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亦中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8871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730923099461

上书时间2024-01-28

读而乐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名: 电影初心定价: 68ISBN: 9787208148871作者: 李亦中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7-12装帧: 平装开本: 16  
 《电影初心》是李亦中教授的个人论文结集,精选2006年至今十年间撰写发表的电影研究成果。
 自序
电影史论
西风东渐:中国早期电影外来影响札记
中国无声电影的来龙去脉
电影国门沧桑录
雪泥鸿爪:“十七年”电影剧作理论建树
当年蓬矢桑弧意
——创造新中国电影三项“一”的导演
桑弧导演“十七年”电影创作再观照
电影界三位师长
第三只眼睛看老电影:定格上海历史影像
影像交大、影像中国与影像世纪
微电影纵横谈
电影专论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路程与路径
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解方程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动因与文化心态考
中国式大片传播与接受
中国电影缺五种故事
批判电视:以电影的名义
“动漫热”冷思考
科普影像三题
数字时代中国高校影视教育思考
好莱坞影响力探究
美国电影褒奖与传播平台
——奥斯卡八旬光与影
电影评论
《假凤虚凰》解读
李行电影赏析
新时期中国电影评价五大气场
拿档期说事儿
影评人,你要去搞一次电影营销
上海电影漫步·2007年度
上海电影漫步·2008年度
上海电影漫步·2009年度
《狗小的自行车》创作札记
我看
微信“电影眼”
序与跋
《银海拾贝》主编絮语
《动画编剧》后记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前言
《影视鉴赏教程》主编导言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当代电影文学卷》编后记
《海上影谭》后记
《影视民俗学》序
《媒体企业价值管理》序
《品牌影院经营——上海大光明光影80年》序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与传播研究》序
《守正出奇:传统美妆品牌数字化传播》序
 李亦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电影电视系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育戏剧影视广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艺委会副主任,CSSCI《电影艺术》编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影视理论、影视创作与传播教学和研究。主编《影视艺术教程》、《动画编剧》、《美国电影研究文丛》、《银海拾贝》、《海上影谭》、《世界电影100年名作精选丛书》等;著有《电影四面八方》、《中国入世与传播学新视野:影视传播》、《电影导演翘楚:蔡楚生》;参与编导影视片有《邮缘》、《女局长的男朋友》、《百事乐》、《少年电视人》、《狗小的自行车》等。
 《电影初心》:
在旧中国,中外电影交流呈现严重不对称。尤其美国影片大批量在华上映,而中国影片在美上映仅有零散的记录。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每年对华输出影片的数额与好莱坞年产量非常接近,换句话说,中国市场实际上已成为好莱坞的后院,占海外市场份额1%即800万美元左右。鲁迅看过不少美国电影,对其负面影响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且介亭杂文末编》收入的《“立此存照”(三)》中,鲁迅愤慨地指出:“饱暖了的白人要搔痒的娱乐,但非洲食人蛮俗和野兽影片已经看厌,我们黄脸低鼻的中国人就被搬上银幕来了。于是有所谓'辱华影片'事件”。在鲁迅给予舆论谴责的同时.上海大光明影院还发生过洪深登台抵制哈罗德·劳埃德主演的《不怕死》的这一轰动事件,在各界人士声援下,这部引发中国民众公愤的辱华片被迫撤了下来。
20世纪前半叶中美电影交往的主要区域在上海,这段历史已引起两国学者深入研究的兴趣。如玛丽·坎珀在《上海繁华梦:1949年前中国大城市中的美国电影》一文中指出:“30年代的上海实际上只有很少的美商或外商影院(中国大陆的电影史对此有误解);好莱坞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的垄断存在于发行制度中,而不在于是否拥有影院。1933年的统计显示,上海37家影院中有19家主要放映美国片;30年代上海上映的影片约有85%是美国片。”抗战胜利后,日寇侵华期间对美国电影的禁令不复存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于1946年联合组成影业公会来垄断西片放映市场,甚至规定上海各家影院的营业方针需征得该公会同意。据影业公会发行分会统计,从1945年8月到1949年5月不足四年间,经上海进口的美国电影多达1896部。1946年上海映出故事片383部,美国片就有352部;峰值出现在当年7月份,上映的199部影片中美国片占了142部。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名副其实成了一座电影不设防的城市。然而,从总体上看,上海观众以市民阶层为主体,他们对美国电影的观影兴趣低于知识阶层,20年代末即有“智识阶级中人,无不乐观西洋片,而唾弃国产”之说。②原因在于当时放映的均是英语原版拷贝,有些添加了中文字幕,有些需额外付费接受影院提供的“译意风”服务。当时米高梅公司曾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两项“战后计划”:其一是在中国乡村小镇推广16毫米普及型拷贝;其二是提供汉语配音的《泰山到纽约》。不料中国观众对《泰山到纽约》汉语配音版并不买账,致使米高梅放弃了这项推广计划。这个事例提示我们,旧上海的电影院分为西片、国片两大系统,观看国片的观众和观看西片(主要是美国片)的观众并不叠合。无独有偶,类似情形也在日本出现过,美国商务部通商局的内部通报记述日本存在着“下层社会喜欢看国产片,上流社会喜欢看外国电影”的现象。当时上海电影市场的主导方式是票房分账,中国放映商与美国发行商的分成比例一般为六四开。由于经济恶化通货膨胀越演越烈,电影票价赶不上物价飞涨,美国片商的赢利大大缩水,他们采取的对策是大幅度减少对华输出影片。1948年数量为272部,1949年上半年骤降为1部,市场占有率随之跌落,预示着好莱坞好景不长了。
二、20世纪中期:电影国门留条缝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电影交往因政治原因很快出现历史拐点。1950年7月,文化部发布《国外影片输入》等行政法规,削弱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11月11日,上海市影院工会和影院同业公会发表声明,率先拒映美国影片,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配合开展一场声势不小的消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运动,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好莱坞电影就此被逐出中国大陆。1951年初,上海市军管会对好莱坞8大公司在沪设立的发行机构实行军事管制。同年4月,政务院第81次会议批准文化部工作报告,指出:“美、英帝国主义国家的有害影片已基本肃清,这是电影市场上的空前变化,是文化战线一个巨大胜利。”
新中国对外电影交流存在着两条路径。一条路径通向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苏联老大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长春两地的翻译片工作者加班加点,译配了一大批苏联影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等等,影响了中国一代青年人。据统计,在17年期间我国引进的857部外国影片中,苏联影片有421部,比例高达49%左右。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