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时间 阿德里安巴登 著
  • 解码时间 阿德里安巴登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解码时间 阿德里安巴登 著

9787521705768

42.76 全新

库存5件

湖南益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德里安巴登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2170576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603450223344

上书时间2024-01-25

读而乐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牛津哲学出品,学习、工作、旅行、发呆要时间成本。时间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时间哲学领域专家阿德里安·巴登,从柏拉图讲到爱因斯坦,用简单通俗的例子,说清人类探索时间的伟大历程。   
       书名:解码时间       定价:42.00元       作者:阿德里安巴登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9       页码:22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21705768           
      1.牛津哲学系列。时间哲学达人阿德里安·巴登教授,把时间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在哲学家眼里,时间这个让人困惑的概念,该       怎么去理解。       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爱因斯坦,《时间哲学简史》展示了关于时间的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历史。讨论的主题涵盖了时间的本质、时间的方向、时间旅行、时间与自由意志和对时间的开始和永恒性的哲学和科学探究。       2.剧情丰富,深刻揭示了人类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来研究“时间”。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却是所有人生存的基础。       为了理解“时间”,人类几千年做了无数努力,看看那些人类历史上的聪明人物,亚里士多德、康德、牛顿、爱因斯坦是怎么理解时间的,他们又留下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不解之谜?       3.从好玩有趣的话题出发谈时间,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实际,也是一次思维锻炼。       时间有没有方向?时间会不会倒流?因果律与时间的关系?人类有可能开展时间旅行吗?宇宙是有始有终还是无始无终?这不仅是个科学和哲学问题,还关乎个人对生活、生命与未来的理解。       4.硬核式讲解,博学化举例,清晰梳理了古往今来的时间知识点。       哲学家研究时间,分为三个主流。一是认为时间是纯主观的,二是把时间理解为事件的客观序列;三是采取折中态度,把时间看成事件彼此关联的方式。从这三个主流视角出发,作者总结了各种不同的时间哲学理论。     

      牛津哲学出品。学习、工作、旅行、发呆要时间成本,时间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时间哲学领域专家阿德里安·巴登。从柏拉图讲到爱因斯坦,用简单通俗的例子,说清人类探索时间的伟大历程。       阿德里安·巴登一步步将时间概念从哲学领域的演变中解析出来,用简洁的语言展示给读者。哲学上深入浅出,历史跨度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详细解读了2500多年思辨史中时间的关键位置,其中对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牛顿、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的时间观念解读尤为精彩。      
    
    致谢       引言当我们问“时间为何”时,到底是什么意思?       章时间和变化       第二章观念论与经验       第三章时间与空间       第四章时间流逝吗?       第五章时间之矢       第六章时间旅行可能吗?       第七章时间与自由       第八章宇宙可以在时间中无始无终吗?       后记“什么是时间?”这个问题问错了吗?     

      阿德里安·巴登(AdrianBardon),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哲学教授,长年教授时间、空间哲学和哲学史课程,在时间哲学和哲学史领域发表了大量文章,主编过《时间哲学的未来》(FutureofPhilosophyofTime,2012),联合主编《布莱克威尔时间哲学指南》(ACompaniontoPhilosophyofTime,2013)      
    
    引言       当我们问“时间为何”时,       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令时间如此扑朔迷离?时间是我们存在之中熟悉、基础的一环,然而,一旦我们开始认真地思考时间,便会发觉它实乃神秘、无从言说的话题。用“不可言说”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超越话语所及”。当我们思考时间为何时,之所以感到无从下手,正是因为我们无法将思绪诉诸话语。       自有历史记录以来,人们就一直苦苦追问着这个本质问题。大部分人已就两个基本实事达成了共识。,我们将众多事件看作一连串有序的排列,而何为当下则取决于我们在这个序列中所处的位置。第二,我们认为,世间万事来来往往,莫不在时间之中,莫不随时间而变。(大体而言,我们用日历来标示上述个层面,用时钟来记录它的第二个层面。)但这两种属性却又似乎自相矛盾:如果事件乃是一连串的有序排列,我们又怎能说它们到来了或逝去了?时间的流逝是真实的吗,抑或者只是源于经验的主观感受?还有基本的,当我们说某个事件“在时间之中”时究竟是什么意思?细细想来,单单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解释大千世界就已经相当困难。       从这个根本难题又衍生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子问题。我们关于时间的感受,其本质是什么?时间的方向从何而来?时间旅行是可能的吗?未来是未定的吗?我们的选择对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时间有起点吗?若有,它是如何开始的?       本书讨论的是时间的哲学。有人或许感到不解,关于时间的哲学探讨与科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文学的或其他角度的探讨有何不同?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简要地讨论一下哲学是什么。       老实说,哲学家们大多对解释哲学是什么颇感头痛。这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哲学往往是一种行为——哲学思考行为——而不是某个学科论题,因此,对于哲学,论证易、定义难。与物理学、数学、文学、宗教学或其他学术研究领域不同,哲学并没有自身独有的学科论题,某项哲学研究有可能会涉及科学、数学、艺术或宗教的论题。真正让哲学区别于其他学术领域的乃是它提出的问题。哲学家追问的是本质。比如对于科学,哲学家会问:何谓科学的解释?什么是因?经验研究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对于艺术,哲学家会问:什么是美?如何界定艺术品?       有些人对哲学家抱着不恰当的偏见,认为他们喜欢思前想后、纠缠于无解的问题。这实在是大谬,少当代哲学绝非如此。对哲学家而言,思考哲学问题绝非茫无边际的冥想。哲学家探讨的问题的确既艰涩又抽象,但他们对那些无解之题却视若瘟疫,唯恐避之不及。事实上,区分难以解答的问题与毫无意义或缺乏逻辑的问题正是哲学的一大要务。但由于哲学问题本身的难度,其研究进展可能非常缓慢,甚让人产生原地踏步的错觉。       为了更好地理解时间是什么,哲学家必须做两件工作:确定究竟该提出怎样的问题,然后弄明白该如何解答这些问题。相比之下,头一件工作往往更难,也往往是严肃的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为了理解“什么是时间”,我们要从锁定目标着手。当你问关于时间的问题时,你究竟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这一点可不简单。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使用诸如“过去”、“现在”、“将来”之类与时间相关的词语,但对这些词汇的意思并不深究。为了描述世界,自然科学家往往会在叙述时假设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概念,比如时间刻度、时间序列或先后关系。因此,在我们拟定关于时间的问题之前,必须先仔细审视我们的时间观念,看看日常交流和科学研究中涉及的事实和概念有哪些是我们的想当然。       时间当然与度量有关,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时间衡量的是持续期间,而持续期间是个时间概念。时间也可以被视作坐标系,各种事件就落在时间这个坐标系里,有着固定的时间位置,彼此相互关联。这与拥有不同的空间位置或不同的数轴位置不是一回事,但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时间与变化有关。需要重申的是,我们在此只是略作提及,因为如若不理解时间就很难理解变化:变化指涉的是某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属性。我们也常常说到时间的变化:我们有时会说,未来将、往昔已逝。但这究竟是真实现象还是某种隐喻?       其次是方法问题。哲学问题有着哲学意义上的严谨,因为它们要求使用非同寻常的方法。有些普通问题可以援引解答(比如向专家咨询或从书本里寻找答案);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实践、观察和归纳推理获得答案。哲学家则着重致力于准确处理那些不能用日常方式回答的问题。哲学方法包括对理性和逻辑的创造性使用。任何哲学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要设法借助这些工具,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理解和阐述论题。       有些问题既愚蠢又毫无意义,也有些问题虽然艰涩、抽象,但却有可能寻求到答案。我相信,关于时间的问题就属于后者。时间是个难以捉摸、令人困惑的东西,因为关于时间的问题往往棘手且富于哲理。“时间是真实的吗?”这个问题同——比方说——是否真的存在三趾树懒有着本质区别。对于后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是什么意思,也知道该如何去寻找答案:一头扎进中美洲和其他有树懒栖息的地方,尽可能找到所有树懒,数数它们的脚趾。我们可以预见寻找三趾树懒的成败:要么找到了,要么经过一番搜寻仍一无所获。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是后者,则尽管我们无法肯定,也仍有理由得出三趾树懒不存在的结论。相反,想弄清时间是否真实就是另一码事了,这可不是那种四下里看看就能回答的问题……       第六章时间旅行可能吗?       时间静态理论对时间位置的处理非常类似于空间位置。按照当代物理学理论,时空被看作一个不变的四维块状体。在这个连续体中,每个时间片段同等真实,正如每个空间片段同等真实。有人认为,这少在理论上意味着有可能在时间中旅行,一如我们可以在空间里穿行。就此而言,时间旅行之可能性的研究也就是时间静态理论应用的研究。       虚构的时间旅行       自上一两个世纪以来,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异想天开的时间旅行故事数不胜数。从H.G.威尔斯(H.G.Wells)的小说《时间机器》(TimeMachine)到特瑞·吉列姆(TerryGilliam)的影片《十二只猴子》(TwelveMonkeys),很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涉及到某种形式的从现在到过去或未来的时间飞跃。在《时间机器》中,时间旅行者制造了一台机器(工作原理不明),可以把他送到地球上某个遥远的未来阶段。《十二只猴子》的主人公则穿越到了某个过去阶段(其技术细节同样不明),在那里,他卷入的一系列事件与他原本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       此类故事虽然抓住了读者和影视观众的想象力,但它们往往并不会仔细斟酌关于时间的逻辑学和物理学问题。故事讲述者构想的时间旅行是怎样的?通俗地讲,我们常规意义上的“旅行”指的是经过时间移动空间(比方说,从纽约到巴黎)。尽管旅行的确花费了时间,但目的地是以空间位置而非时间位置来定义的。而在时间旅行中,时间位置与空间位置具有同等地位。尽管这个类比在我们搁置怀疑、享受虚构作品时或许可行,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时间旅行是个合理的观念,遑论可信。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探讨了相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