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方域集(上下)王树林 辑校清代文学古籍整理
  • 侯方域集(上下)王树林 辑校清代文学古籍整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侯方域集(上下)王树林 辑校清代文学古籍整理

9787020182794

208 全新

库存5件

湖南益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树林 辑校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8279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752518715617

上书时间2024-01-20

读而乐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侯方域是明、清之际的著名的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侯朝宗玄孙侯必昌父子辑刊《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之力轩藏板本为底本,该本序、传、年谱、诗文及遗稿收录完备,校勘、刻工具精,较之他本更为良善。作者遵循底本不可轻改、能不改尽量不改的原则,对侯方域诗文做了重新整理,并参多本校异,就白文校勘质量来说有了新的提高。作者对侯方域散文、诗歌作品(包括遗稿)作全面的搜集与校勘,又辑底本外诸序跋题记、侯方域传志、轶事等,及新编《侯方域年谱》、其父侯恂《南园诗文集》、其叔父侯恪《遂园诗集》作为附录,便于学界深入研究。该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侯方域的精品力作。

  王树林,1956年12月生,南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大学教学名师;南通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南通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先后在《文学遗产》、《文献》、《民族文学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文化研究》、《南通大学学报》、《国文天地》(台湾)、《文化中国》(加拿大)、《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侯方域全集校笺》、《高士奇年谱》等。

   總目錄 前言 凡例 
  壯悔堂文集十卷 壯悔堂遺稿一卷附輯佚文 四憶堂詩集六卷附遺稿 
  附錄一序跋題記 附錄二傳志佚事贈答唱酬與悼祭詩文 附錄三侯方域年譜 附錄四南園詩文集 附錄五遂園詩集 

   爲司徒公與寧南侯書〔一〕 頃待罪師中,每接音徽,嘉壯志,又未嘗不嘆。以將軍之材武,所向無前,而犄角無人,卒致一簣遺恨。今兇焰復張,墮壞名城不下十數,飛揚跋扈,益非昔比。雖然天厚其毒,於斯極矣!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時閫外士銳馬騰,有如將軍者乎!忠義威略,有如將軍者乎!久於行陣,熟悉情狀,有如將軍者乎!然則今日所稱爲熊羆不二心者,舍將軍其誰? 老夫曩者倉卒拜命,固以主憂臣辱,金革之義,不敢控辭。亦緣與將軍知契素深,相須如左右手,倘得憑先聲,殲渠俘馘,實千載一時!不謂六年患難,病疢已篤,更遭家變,痛毀之過,遂致癃廢。爰以采薪之憂,未畢盡瘁。顧念高厚,末繇報塞。惟願將軍賈其餘勇,滅此朝食,是則十五年舊部,所以不忘老夫,而老夫藉手以答萬一,猶之其身耳矣。勉旃!勉旃! 鄉土喪亂,已無寧宇。闔門百口〔二〕,將寄白下。喘息未蘇,風鶴頻警。相傳謂將軍駐節江州,且揚帆而前。老夫以爲必不然,卽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於三人成虎。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衝也。鄖、襄不戒,賊\勢鴟張,時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驕之。儲威夙飽,殫圖收復,在將軍必有確畫。過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義何居焉?若云部曲就糧,非出本願,則尤不可。朝廷所以重將軍者,以能節制經緯,危不異於安也。荊土千里,自可具食,豈謂小飢動至同諸軍士倉皇耶?甚則無識之人,料麾下自率前驅,伴送室帑。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生平審處,豈後嫖姚!或者以垂白在堂,此自綱紀,奉移内郡,何必雙旌聿來相宅?況陪京高皇帝弓劍所藏,禁地肅清,將軍疆場師武,未取進止,詎宜展覲? 語云:“流言止於智者。”若將軍今日之事,其爲流言,又不待智者而決之矣!惟是老夫與將軍,義則故人,情實一家,每聞將軍奏凱獻捷〔三〕,報效朝廷,則喜動顏色,傾耳而聽,引席而前,惟恐其言之盡也。或功高而不見諒,道路之口,發爲無稽,則輒掩耳而走,避席而去,蹙乎其不願聞也。頃者浪語,最堪駭異,雖知其妄,必以相告。將軍十年建豎,中外倚賴,所當矜重,以副人望。郭汾陽功蓋天下,勢極一時,而國體所關,呼之未嘗不來,遣之未嘗不去,當其去來,若不自知其大將也。同時,臨淮亦與齊名,其後勢位之際,稍不能忘,偃蹇蹉跎,乃至偏較不復稟承。此無他,功名愈盛,責備益深,善處形迹,昭白宜早,惟三思留意焉!不盡。 【校記】 〔一〕“爲”,各本卷首總目錄皆作“代”。 〔二〕“口”,備要本作“日”,誤。 〔三〕“凱”,本衙本、紅杏本作“覬”,誤。 【集評】 一 賈開宗等評點:(“是則十五年舊部”句)懇切。(“老夫以爲必不然”句)先爲寧南留地步。(“過此一步”以下四句)斬截!(“朝廷所以重將軍者”以下諸句)真使寧南無以借口。(“惟是老夫與將軍”以下諸句)又以交情,宛轉一番。望之愈深,責之愈嚴。(“當其去來”二句)妙於勸喻。 二 楊廷樞跋本文云:“癸未,侯子居金陵,寧南左侯兵抵江州,旦夕且至。熊司馬明遇知其爲司徒公舊部,請侯子往說之。侯子固陳不可,乃卽署中爲書以付司馬,馳致之寧南。後一夜,侯子晤友人云:‘議者且倡内應之說。’遂以書抵議者而行。侯子禍雖不始此,然自此深矣。寧南旋得書而止,余嘗見其回司徒公稟貼,卑謹一如平時,乃知寧南感恩,原不欲負朝廷者,駕馭失宜,以致不終,深可嘆也。偶過侯子舟中,觀此書,感而識之。乙酉三月,楊廷樞記。” 三 賈開宗曰:銀鈎鐵畫,真正大經濟文章,凡有目者皆能見之。 四 王文濡《續古文觀止》曰:左之跋扈不應命、養賊\縱寇業已明見共曉,書必爲之回護以冀其萬一之悔。又以寇患之迫、聲望之崇以警戒而激勵之。又曰:此段(“老夫曩者倉卒拜命”一段)言身旣未能報國而憂,將藉將軍之手以報國。旣激起報國之心,亦動於之舊義。又曰:詞嚴義正,捫之有棱。種種猜測爲之回護,爲之解釋,情真語摯,寧南不死,安知不悔?此二事亦人情不過,位望非宜,說來入情入理。又曰:此段(“鄉土喪亂,已無寧宇”以下一段)借陪京尤見鄭重,以引薦之關切,望之愈深,責之愈嚴。同體共戚,文情越逼越緊。引出郭、李二人,情事恰合。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