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中国医药企业转型之路
9787313215666
¥
61.84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鲍尔亚,乐诚铎,周高波,侯蕾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215666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599451404173
上书时间2023-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名:《破茧成蝶:中国医药企业转型之路》 作者:本书编委会 组编 定价:48元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158
字数:188千字 用纸:105g铜版纸 ISBN: 978-7-313-21566-6 鲍尔亚(Axel Baur) 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鲍尔亚先后在欧洲、中东和日本等地工作过。他是麦肯锡亚洲区医疗保健咨询业务领导人,长期为制药、医疗产品公司以及医疗系统和保险公司提供咨询服务。鲍尔亚专注于公共和私人医疗保险以及医院运营等领域,对如何变革和提升全价值链拥有极为深厚的经验。近期,他尤其关注快速崛起的健康科技创新,并就如何把握机遇,以及保护现有业务向大型成熟公司进言献策。
乐诚铎(Franck Le Deu) 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医疗健康咨询业务的负责人,同时担任亚洲区医疗保健咨询业务的联席负责人。他长期为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新兴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中国和亚洲市场战略制定,以及组织发展和转型。乐诚铎是百华协会(The BayHelix Group)的成员。自2005年起,他先后常驻上海和香港分公司。
周高波 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医疗健康咨询业务联席负责人。周先生在创新战略、数字化转型、卓越供应链体系以及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拥有深厚经验,他长期为领先医药公司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近年来,周先生对中国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
侯蕾 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医药新产品上市咨询业务负责人,麦肯锡中国肿瘤研究中心负责人。侯女士在医药企业管线规划、新产品上市、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有着丰富经验。 和中国许多行业一样,医药行业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转型迫在眉睫,本书围绕着新时代中国医药企业转型升级这一重大课题,基于作者对中国医药市场深耕细作20多年的经验和洞察,在倾听业界前沿声音,并结合国际最佳实践精粹的基础上,从创新、卓越生产、数字化和组织力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中国医药行业企业家和CEO定制了这本转型行动指南,以期勾勒出一幅大视野、立体化、全方位的转型实施路线图。 本书可供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中国医药行业管理层阅读和参考。 开篇 何去何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医药市场 Franck Le Deu,周高波,唐潇青 访谈 转型催生新动能: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兼总裁左敏访谈录 周高波,林琳,郑宇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百济神州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欧雷强(John V. Oyler)访谈录 侯蕾,林琳,郑宇 创新 创新驱动的中国医药新征程 张芳宁,周希,邵毅 医药行业的创新未来 Martin Dewhurst,王锦 中国速度:助力罕见病治疗药物成功上市 Jan Ascher,Arafat M'lika,周高波,唐潇青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之路 Navjot Singh,侯蕾,邵毅 卓越生产 精益求精:中国医药企业的卓越生 产之路 周高波,Cedric Leleu,唐潇青 驾驭“神奇三角”:同时实现质 量、成本和交付速度最优 Paul Rutten,Vanya Telpis,周高波, Cedric Leleu 行动正当时:对标分析揭示惊人的 绩效差异 David Keeling,Cedric Leleu,唐潇青 数据如何改变制药行业 Daniele Iacovelli,Thibaut Dedeurwaerder,周高波,侯文皓 数字化 数字时代的中国医药 周高波,陈晨,王倩怡,Jonathan Woetzel,王玮,卜览,Jeongmin Seong 医药企业如何利用高级分析加速提升业务成效 Nicholas Mills,Dan Tinkoff,侯蕾,唐潇青 医药研发数字化:千亿美元的机遇 Edd Fleming,Ann Westra,侯蕾,王锦 大数据,新革命:医药研发的未来创变 张芳宁,侯蕾,陈晨 组织力 筑梦新征程,组织力先行:中国医药企业下一站 张海濛,周高波,唐潇青,郑宇 医药行业如何培养未来领袖:赛诺菲全球人力资源高管访谈录 Mary Meaney,周高波,唐潇青 转型催生新动能: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兼总裁左敏访谈录 中国医药企业进入大洗牌的新阶段,国内4000多家药企面临生死大考。如何突围?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兼总裁左敏分享了在市场格局重构、游戏规则重写的浪潮中,这家中国领先药企的可贵探索与可喜收获。 周高波,林琳,郑宇
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都称得上是中国的产业航母;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全产业链,2018年总营收1 591亿元人民币,而全国190家医药上市企业中只有三家跻身营收千亿俱乐部;2018年工业板块实现 30% 的高速增长,常年生产近700个药品品种;商业板块收入规模全国第二;员工近4.8万名。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由于历史原因,上海医药子公司经营曾长期处于“小散弱”、各自为政的局面,发展速度落后于大势。“让企业实现突破的是这几年的转型化发展,上海医药逐步建成具有先进管理模式的产业集团。”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兼总裁左敏说。这句话在他接受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周高波的访谈过程中屡被提及。他在1985年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创业,在后续的三十多年里,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实践者。“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务实的,即确保在国内医药行业领先,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医药产业集团。”这亦是中国药企对标和追赶全球先进同业的奋斗历程。“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但只大不强。我认为强有两个标志:一是老百姓吃得到质量好的中国企业生产的药 ;二是在全球制药前 20 强里,有几家中国医药企业。”左敏说道。 当下,中国医药产业进入大洗牌的变革时代,仿制药的控费降价和创新药的研发是未来较长时间的政策主基调,国内4 000多家药企都将面临生死大考。在市场格局重构、游戏规则重写的浪潮中,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一个小时的访谈中,左敏谈到了上海医药如何探索市场化改革,在研发上如何探索差异化创新,在生产运营上如何向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发力,以及在国际化发展上如何布局等重要问题。 谈市场化转型 麦肯锡: 上海医药与大家印象中的传统国企不大一样。 左敏:上海医药是一家上市公司,国有资本只占约三分之一,国有控股比例并不是很高。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国企的优势往往不那么显著,根本原因是机制和企业文化没有合理适配。上海医药这两年,致力于持续践行“创新、诚信、合作、包容、责任”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营造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和更加市场化的绩效机制。 我经常跟管理层说,如果你决定自己去创业,我不拦你。但如果要做职业经理人,为什么不选上海医药呢?我属于最早投身改革开放第一线的那批人,1982 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1985年到深圳跟赵新先创业,参与创办深圳南方制药厂,推广“三九胃泰”。30多年我一直身处中国医药产业,对国企的变迁、民企的发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都很有体会和发言权。我觉得做职业经理人首先心态应积极向上,尤其是核心干部,既是职业经理人,又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我自己这么多年下来,一直抱着这个态度。做好一份事业不外乎考虑四个因素,公司能不能提供好的发展前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好的学习机会,以及还不错的薪酬福利待遇。
麦肯锡 : 这几年上海医药增长非常快,特别是医药工业连续多个季度增长超过20%,最核心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左敏 :我认为这几年的快速成长跟我们持续引入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分不开的。第一项是改革激励机制,按市场竞争规律建立高绩效文化。每个管理骨干都有清晰的经营考核目标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收入和人才发展方面差异化对待。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能有效调动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面蕴藏着非常朴素的企业经营原则。 第二项是改革管理模式。以往上海医药旗下的工业都是独立经营的单体,并没有形成集团化的合力。几年前,即便政策环境大好,工业销售增速每年不过百分之五、六。从 2013 年起上海医药探索集约化发展,首先从营销开始,成立集团直接管的营销中心,下属核心子公司只负责生产。这事阻力很大,但我们基本做成了,并相继成立了研发、制造和投资管理中心,按工业“销产研投”四个条线形成了四个中心的管理模式。慢慢把各个板块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真正形成一个产业集团。 谈创新研发 麦肯锡 : 医药创新迎来重大利好,中国药企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可以分享一下上海医药的做法吗? 左敏 :创新是达到战略目标必须要走的路,是要长期坚持做的事,这一认识从战略高度上要很清晰。总的说来,中国的医药产业创新落后于先进国家。例如,美国药企每年上市的新药背后是百亿级美元的研发投入,这还不包括美国政府对基础研究长期大量的投入。我们2018年研发投入14亿元人民币,占工业销售收入的7%。全国规模以上的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 2.5%,少数投入大的,能超过10%。我在上海医药做了六年,但六年对于药物研发的时间周期来说还是太短。高管轮换制产生的短期业绩心态是创新的一个劣势,研发费用上去了,利润就减少了,所以我要求的目标是研发费用加销售利润大于 20%,上海医药现在大概是 13%。 这两年,我们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开放式研发平台,实现转型升级。我们已经在境外搭建了多个研发创新支撑平台,如在中国香港、美国费城和圣地亚哥建立了研发平台。与此同时,上海医药还与全球知名药企建立联系,以合资、合作或者技术转让的方式,加快嵌入全球创新链、价值链的步伐。 在“撒网”全球的同时,上海医药研发体系的另一重要端口——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共建的开放式研发平台也开始“播种”:2018 年 4 月,我们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双方将在癌症治疗领域尤其是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建设、细胞治疗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同月,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四川省小分子药物精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式合作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创新变革需要众多创新资源的支持,全球布局创新是为更多的业务转型蓄力,这些布局都是为了明天的收获,我们定下了上海医药工业要用 3~5 年的时间,跻身全球制药 40 强,用 10~15 年,跻身全球制药 20 强的战略目标,而在医药流通领域,上海医药要转型成为服务驱动和科技驱动的中国领先的现代健康服务商。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