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报刊汇辑述略 (1936—1949)
9787569522464
¥
211.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王荣,翟二猛,王西强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2246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652005564855
上书时间2024-05-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荣,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研究文艺史料研究。著有《中国现代叙事史诗》《延安文艺史料学》等。 翟二猛,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延安文艺研究。 王西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海外影响研究和莫言研究。 内容简介: 延安文艺报刊是中国现代出版和报刊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出版、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本书在搜集整理延安文艺报刊及其编辑出版等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办刊宗旨、编辑理念、文化影响、历史价值及其在延安文艺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变迁,钩沉辑佚,考订辨析,进行了专题性、述略式的历史梳理与学术阐释。 编辑推荐: 《延安文艺报刊汇辑述略(1936—1949)》旨在汇辑整理延安文艺报刊及其编辑出版的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创刊宗旨、编辑理念、社会影响以及其在延安文艺运动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进行专题性、述略式的历史梳理与学术阐释。本书既是一部延安文艺报刊资料的详解,也是一部可供读者研究考察阅读的学术力作。 目录: 报纸副刊 《红色中华》副刊:《红色中华副刊》《红角》《赤焰》《红中副刊》 / 003 《救国时报》副刊 / 005 《新中华报》副刊:《新中华副刊》《特区文艺》《战地》《边区文艺》《边区文化》 《青年呼声》《动员》《新生》 / 007 《救亡日报》副刊:《文艺》《救亡画刊》《文化岗位》(上海版/广州版) / 012 《国风日报》副刊:《十字街头》《激流》《木刻前哨》《西北文艺》 / 016 《老百姓》报副刊 / 020 《抗敌报》副刊:《海燕》《剧运》《文化界》 / 023 《新华日报》副刊(一):《星期文艺》《文艺之页》《戏剧研究》《时代音乐》 《木刻阵线》 / 027 《新华日报》副刊(二):《团结》《新华副刊》 / 030 《大众报》(胶东)副刊:《星火》《文艺短兵》《文化防线》《画刊》 / 033 《冀中导报》副刊:《平原》《副刊》《乡艺》 / 035 《新疆日报》副刊:《新疆副刊》《绿洲》《新疆日报画刊》 / 039 《救亡日报》(桂林版)副刊:《救亡木刻》《救亡漫木》《漫木旬刊》《诗文学》 《音乐阵线》 / 042 《晋察冀日报》副刊:《老百姓》《晋察冀艺术》《鼓》 / 047 《新华日报》(华北版)副刊:《新地》《新华增刊》《敌后方木刻》 / 050 《大众日报》副刊:《战地文艺》《大众文艺》《文艺习作》《艺术工作》 / 053 《黄河日报》副刊:《山地》《晨钟》 / 057 《七七报》/《七七日报》副刊:《七七副刊》《五日谈》《青年文化之页》 / 059 《冀东日报》副刊:《副刊》《文艺》《冀东日报增刊》 / 061 《边区群众报》副刊:《边区群众报副刊》 / 064 《新华日报》(太岳版)副刊:《副刊》《太岳民兵》《新闻通讯》 / 067 《抗战日报》副刊:《副刊》《文艺之页》《吕梁文化》 / 070 《晋绥日报》副刊:《副刊》《大众园地》 / 072 《晋绥大众报》副刊 / 074 《江淮日报》副刊:《抗敌文艺》《抗剧》《新诗歌》《文艺》 / 076 《华商报》副刊:《灯塔》《舞台与银幕》《新美术》《热风》《文艺专页》《文艺副刊》 《两周画刊》《新中国文艺》 / 079 《冀鲁豫日报》副刊:《文艺副页》《文化生活》 / 083 《解放日报》副刊:《文艺》《星期增刊》 / 085 《新华日报》(太行版)副刊:《太行文艺》 / 089 《中国学生导报》副刊 / 092 《冀晋日报》副刊:《副刊》《冀晋民兵》《新群众》 / 095 《东北日报》副刊:《副刊》《戏剧专刊》《青年园地》 / 097 《黑龙江日报》副刊:《文化生活》《北地文学》 / 101 《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新华副刊》《工农文化》 / 104 《人民日报》副刊:《人民副刊》《文艺通讯》 / 107 《冀热察导报》副刊 / 111 《文化报》副刊:《半月增刊》 / 113 《石家庄日报》副刊:《妇女生活》《学习通讯》《副刊》 / 115 《冀中群众报》副刊 / 118 《群众日报》副刊:《群众文艺》 / 121 《生活报》副刊 / 123 《天津日报》副刊:《副刊》《文艺周刊》 / 125 《文艺报》副刊 / 128 文学期刊 《战地》 / 133 《文艺突击》 / 136 《山脉文学》/《山脉诗歌》 / 141 《文艺战线》 / 143 《大众文艺》 / 147 《大众习作》 / 150 《新诗歌》(延安版) / 154 《太岳文艺》 / 156 《新诗歌》(绥德版) / 158 《西北文艺》 / 161 《文艺生活》 / 163 《草叶》 / 165 《诗刊》 / 170 《谷雨》 / 172 《部队文艺》(延安) / 174 《晋察冀文艺》 / 175 《苏联文艺》 / 177 《中原》 / 181 《文哨》 / 184 《中原·文艺杂志·希望·文哨联合特刊》 / 189 《白山》 / 192 《文艺杂志》 / 195 《北方杂志》 / 197 《新文艺》 / 201 《长城》 / 203 《东北文艺》 / 205 《平原文艺》 / 207 《部队文艺》(哈尔滨) / 211 《胶东文艺》 / 214 《大众文艺丛刊》 / 218 《文学战线》 / 221 《新文艺丛刊》 / 224 《小说》 / 226 《群众文艺》 / 230 《文艺月报》(吉林) / 234 《文艺丛刊》 / 237 《华北文艺》 / 240 《太行文艺》 / 244 综合性文化期刊 《中国青年》 / 249 《解放》周刊 / 253 《群众》周刊 / 255 《西北》周刊 / 258 《战时青年》 / 260 《抗敌三日刊》(晋察冀) / 266 《前线》 / 269 《团结》 / 271 《青年战线》 / 273 《华美周报》 / 276 《鲁艺校刊》(延安) / 279 《边区儿童》 / 280 《老百姓》 / 282 《艺术工作》 / 284 《文献》 / 286 《八路军军政杂志》 / 289 《抗敌》 / 293 《抗战生活》 / 296 《江南》 / 298 《中国妇女》 / 300 《学习》 / 301 《共产党人》 / 305 《上海周报》 / 309 《中国工人》 / 311 《中国文化》 / 313 《鲁艺校刊》(山西) / 316 《文艺月报》(延安) / 317 《胶东大众》 / 320 《陕北文化》 / 323 《五十年代》 / 324 《华北文化》 / 327 《工农兵》(晋冀鲁豫) / 331 《工农写作》 / 333 《文萃》 / 335 《新大众》 / 337 《北方文化》 / 340 《工农兵》(冀南) / 342 《平原杂志》 / 345 《太岳文化》 / 348 《文化翻身》 / 350 《平原》 / 353 《新民主妇女》 / 355 艺术期刊 《前线画报》 / 361 《戏剧工作》 / 363 《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 / 365 《敌后方木刻》 / 368 《新音乐》 / 371 《音乐战线》 / 375 《歌曲月刊》 / 378 《戏剧春秋》 / 381 《歌曲旬刊》/《歌曲半月刊》 / 384 《木刻艺术》 / 386 《晋察冀画报》 / 390 《山东画报》 / 394 《胶东画报》 / 397 《冀热辽画报》 / 399 《东北画报》 / 403 《人民画报》(晋绥边区) / 408 《人民画报》(晋冀鲁豫军区) / 412 《歌与剧》(山东) / 415 《人民戏剧》 / 418 《人民音乐》 / 420 《歌与剧》(冀中) / 423 《冀鲁豫画报》 / 426 《演唱杂志》 / 429 《翻身乐》 / 431 《天津画报》 / 435 《戏曲新报》 / 437 《东方红画报》 / 439 参考文献 / 442 后 记 / 444
前 言 众所周知,在20世纪中国文艺文献史料研究中,全面抗战前后开始编辑出版的延安文艺报刊,不仅是中国现代出版及报刊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出版事业及“党的文化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时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及文化实践中,延安文艺报刊的编辑出版及传播,除承担起政治意识形态及政党革命的形象展示责任之外,还为延安文艺运动及创作活动与作品传播,以及其艺术资源与审美趣味的接受,建立了“推及全中国”的媒介平台。因此,20世纪40年代延安文艺报刊文献史料的搜集及整理,应当是中国现代文艺及延安文艺史料整理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项课题或任务。 《延安文艺报刊汇辑述略(1936—1949)》正是通过对延安文艺运动发展过程中,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治宣传部门领导组织,相关文化机构和文艺团体主编,先后出现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与东北解放区,以及武汉、重庆、桂林等国统区与香港等地区的各种综合报刊、文艺刊物和文艺副刊的整理研究,探讨并发现其办刊宗旨、编辑理念及其在延安文艺运动史上的价值意义。在此,必须注意的是,延安文艺报刊编辑出版的兴起,是1936年底中共中央立足于“陕北苏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反思以往在文艺工作方面“没有组织起来,没有专门计划的研究”,以及“过去我们都是干武的”,并且提出“我们要文武双全”等文艺方针之后开始的。尤其是七七事变的爆发,更使当时的中共央及其宣传部门明确意识到“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的政治环境,“一方面给了它的活动与外界不良影响的传入以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扩大自己影响的便利”。于是,基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及文化理论,以及抗战后“敌人已将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的文化落后区域变为文化中心”等现实需要,中共中央在提出“只有延安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等文化建设目标的同时,更不断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及实践的核心问题,就是“只能受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所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的”。并且,将抗战时期“国民党区域的文化运动”,纳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要推及全中国的“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战略规划。因此,除以延安为首府的边区根据地的延安文艺报刊编辑出版被视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实践及文艺运动的重要内容与机构建设工作之外,国统区的“文化运动”及“对外宣传鼓动工作”中,“办报,办刊物,出书籍应当成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中的最重要的任务”。所以,延安文艺报刊的编辑出版,既是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个政治任务,同时又是“党的文艺工作”及“文的军队”,推进并影响国统区及港澳等地区文化思潮及文艺运动的斗争策略。 此外,还应当注意,延安文艺报刊的编辑出版,尤其是在国统区的公开发表和出版发行,还得益于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与所形成的政治格局。这包括1937年前后中共中央发布的“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现的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等宣言,以及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陕甘宁边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直辖行政区域出现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一致认同的“中华民国”及其立法和相关政策等,也为延安文艺报刊在国统区及港澳等地区的出版发行,奠定了必需的“发表言论及刊行著作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停止或限制之”等基本的法律保障及社会条件。正是基于这样民国机制下的多元共存及合法性,当时的延安文艺报刊编辑出版活动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晋冀鲁豫等边区,以及抗战胜利后的东北解放区等地相继涌现,而且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由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并通过相关机构创办的各种综合性或文艺性报刊,也先后在武汉、重庆、桂林及香港等地编辑出版,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与文艺政策,以及延安文艺与“新的人民的文艺”的同时,又对当时的中国文艺发展及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演变,以及延安文艺运动的“在全国实行”及“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革命文艺革命”的建构,发挥并产生了直接的社会影响及历史作用。 由此可见,本书关于延安文艺报刊类型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对中国现代文艺史料及延安文艺史料学研究的拓展与进步,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及学术价值。因为,我们除可以从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社团机构及不同编辑者主编的不同格的报纸或刊物中,发现不同历史阶段及各个地区延安文艺运动及其创作活动的发展进程,以及多个领域的群众性文艺运动兴起及成就之外,还能够看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及文艺运动的领导和推进,以及党的各级领导人和政治部、宣传部等文艺领导机构发布的政策文件与指导性社论等第一手资料。这不仅包括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与东北等解放区,以及国统区与香港等地区各家报纸刊物上刊载的创刊词、编后记和征稿启事,以及其相继创办的多种综合性或文艺性副刊等文献资料,而且还有这些地区不同时期相继成立的文化机构及文艺社团的相关活动,以及作家创作及作品的介绍、文艺批评或文艺思潮论争等研究资料。并且,正是由于延安文艺报刊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生产和接受机制的深刻影响作用,以及其作为当时表达或发表党的文艺政策方针、开展文艺思想斗争或文艺批判的一种武器的定位,因此,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看,延安文艺报刊类型史料的直接性资料或第一手资料,又为延安文艺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当下的相关文献资料汇辑编选和散佚史料的钩沉发现与考证辨伪等,奠定了扎实可靠的文献史料基础,并成为延安文艺文献史料整理研究的重要资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