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念海遗稿·讲义(影印本)--- 史念海 著 王双怀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史念海遗稿·讲义(影印本)--- 史念海 著 王双怀 编

9787569529128

607.6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念海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2912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692228068064

上书时间2024-05-05

问津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史念海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创建者之一,其手稿长期未见于世。《史念海遗稿·讲义(影印本)》收录史先生讲义3种(附1种),约900面,包括《<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一稿》《<中国历史地理>一稿》《<中国历史地理>修改稿》《清代政治制度概述》,反映了先生建构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教学体系的过程,部分手稿系已出版之《中国历史地理纲要》的初稿和修改稿。整理者为各篇撰写提要,包括文献类型(初稿、誊录稿、写作大纲等)、修改情况、撰著时间、导读(含与已刊论著之关系)。   作者简介:  著者:史念海,1912年出生,山西平陆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建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历史学家,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会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著有《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的运河》《河山集》等。  编者:   王双怀,1961年生,陕西铜川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    目录:  1.上册:《中国历史地理纲要》第一稿  目录  东北的开发  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地理与疆域  2.中册:《中国历史地理》第一稿  目录  天下之中的陶地及其他经济都会的兴起  战国时期各国疆土的轮廓  九州问题  附录:清代政治制度概述  3.下册:《中国历史地理》修改稿  绪论  水文的变迁  高原丘陵地区的变化  沿海陆地的成长和海岸的变迁  古今气候的同异  土壤与植被  中原人口稠密的地区和南方人口的增长  古代的部落和王朝  封建王朝统一时期版图的规模  分裂局面的演变  统一时期内部行政区域的划分  先秦时期的农业区域  秦汉至南北朝黄河流域人口的变迁   书摘: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一稿》目录导读  此篇收入史念海先生所撰《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目录三种。第一种写在西安南大街祥大印刷厂印制的30×20竖格稿纸上,分为十八章。前三章列出子目,后十五章则未列出,章名改动很大,说明此目录可能是最初的草稿。第二种写在相同的稿纸上,但已残缺,仅剩前五章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华族与非华族的分布及诸侯的兼并,第三章“天下之中”的陶地及经济区域的发展,第四章统一帝国的建立及国内外的各部族,第五章郡县制度的[下缺]。各章下有子目若干。第三种写在20×20横写方格稿纸上,分为三章十一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历史的自然地理,第三章历史的人口地理。第二章分为四节。第一节水文的变化,第二节地形的侵蚀和沿海陆地的成长,第三节土壤与森林,第四节古今气候的同异。第三章分为七节。第一节石器时代的居人,第二节先秦时期华族和非华族的杂居,第三节中原人口稠密的地区和南方人口的增长,第四节人口重心区域的变迁,第五节西南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第六节东北的开发,第七节游牧地区居民的变化。每节均有简短提要。大纲一、二稿可能写于1953年之前,三稿则可能写于1957年之后,因为里边已经使用了一些简化字。  据白寿彝先生回忆,1950年史先生前往北师大讲授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时,每天还要备课,说明当时尚无系统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史先生在《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序中说:“最初着手撰写这本书是在1953年,是为我所任职的大学的历史系讲授课程而写的。”囿于当时的理解和条件,当初的中国历史地理只讲了三个部分,即历史人口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政治地理。1954年4月史先生曾把《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呈送给在北京编纂整理杨守敬历史地图的谭其骧先生。谭先生在他的日记中也说他看了这本讲义。  1954年后,史念海先生曾多次对《中国历史地理纲要》进行过补充或修改。有打字油印本,也有刻字油印本。1963年,史先生在北京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又对《中国历史地理纲要》的历史自然地理讲义进行了修订。同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打印了《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历史自然地理部分)》。1964年,史先生患了喉疾,以至不能发声,只好遵医休养。因此,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停了下来,修订增补的工作也无法进行。等史先生身体恢复正常,又碰到“文化大革命”,不仅不能再从事教学工作,原来打印出来的那些讲义也成了所谓毒害青年的罪证,自然更不复闻问。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有了增补修订的机会。  此前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历史自然地理、第三章历史人口地理、第四章历史经济地理、第五章历史政治地理,体系还不够完备。改革开放后,史先生决定进一步扩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加快了修订此书的进度。1980年5月,史先生在给吴松弟先生的回信中说:“目前还没有一本全面论述历史地理的著作。我正在整理旧稿,预计写一本《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印出恐怕要在明年了。”1981年,史先生在《自述》中说:“这几年,我仍然从事历史地理的研究,由于研究时进行野外考察,因而能够不断向广大工农群众学习,受到教育。我逐步建立这门学科体系,具体表现在对于《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一书的撰著和修改。”但由于史先生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务,事务繁多,影响了此书修订的速度。直到1990年前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请史先生讲《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史先生又增加了历史民族地理和历史军事地理,完成了68万字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并分别在1991年底和1992年中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当然,正式出版的纲要目录与教学大纲目录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系更加完善了。  附件1:版权页  附件2:展示页(含书影和内文图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