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9787560452524

46.66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治·艾略特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45252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页数195页

货号774373695906

上书时间2024-04-09

问津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名称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作者 (英)乔治·艾略特   责编 郑迪   译者 刘小强//王晓燕   定价 48.00   ISBN号 9787560452524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版印次 1版 1次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195   出版时间 2023-12   印刷时间 2023-12         本书翻译自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1819—1880)的《织工马男》,讲述了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农村的故事。住在偏僻小村镇的独立手工业者、织工赛拉斯·马南辛勤工作,仍然生活艰辛。他老实善良,后受好友诬陷,被误认为犯有偷窃罪,失去了未婚妻,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了拉维洛村,过着孤独抑郁的生活。他在一个偏僻的石屋里住了15年,整天埋头织布,靠织布换钱消磨时光。然而辛辛苦苦赚来的一袋子钱币被人偷走。马南万念俱灰,绝望无助。圣诞之夜,石屋外一个妇人冻死在雪地里,她的女儿,一个不足两岁的婴儿爬进了石屋,马南收养了这个女婴,取名艾碧,并抚养她长大成人。16年后,马南丢失的金币失而复得,此时艾碧的亲生父亲想要将艾碧领回家中,遭到艾碧拒绝。艾碧毫不犹豫地与慈爱的养父生活在一起,和相爱的亚伦走进了婚姻殿堂。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二部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尾声   译后记          乔治·艾略特,英国作家。原名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1819年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19世纪英语文学*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与萨克雷、狄更斯、勃朗特姐妹齐名。          在那个农家纺线车终日忙忙碌碌、嗡嗡纺线的年代,在那个甚至穿丝绸衣服、戴亚麻纱花边①的高贵淑女也有抛光橡木做的玩具纺车的年代,偏僻地区的乡村小路上,或是深山里,人们会看见一些脸色苍白、个子矮小的男子。要是站在结实强壮的乡下人旁边一比,他们看上去就像哪个没落种族的遗民。当某个这样模样奇怪的人趁着冬日的暮色出现在高地,牧羊人的狗就会汪汪狂吠,因为哪只狗会喜欢这么一个弯着腰背着沉重袋子的身影呢?而没有那个神秘的包袱,这些脸色苍白的人则很少出门。牧羊人自己呢,虽然他很有理由相信那袋子里不过是亚麻线,或是线织成的又长又结实的亚麻布卷而已,可他还是有些怀疑,觉得虽然织布这个行当必不可少,可是完全没有魔鬼的协助,可能进行不下去。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非常不同寻常的人或物的出现,哪怕只是断断续续或偶然的情形,都很容易让人产生迷信,比如像小贩或磨刀人的到来。人们无从得知,这些漂泊不定的人家在哪里,是什么出身。*起码,你要认识某人,而这人认识那个人的父母,否则你怎么解释那个人是个什么来头呢?对昔日的农民们来说,他们自己直接经验之外的世界是一个模糊神秘的区域。他们没有四处旅行过,所以认为,流浪就像春天才飞回的燕子在冬天里的生活,令人难以捉摸。即使某个人定居下来,但是如果他来自哪个遥远的地方,人们基本上对他还是有些不信任;要是他虽然长期以来并无不良行为,可后来犯了罪,那么大家绝不会感到惊奇,尤其当这个人懂点知识,或是拥有某项手工技能。不论是快速运用那个难驾驭的工具——舌头,还是村民们不熟悉的其他技巧,这些灵巧的东西本身就令人怀疑。诚实的乡亲,从出生到成长,大家有目共睹,大多不会过于聪明伶俐和灵巧——*多也就是会看看天气征兆而已。对他们来说,任何获得快速熟练技巧的过程全都遮遮掩掩,都像变戏法。于是,那些从城镇分散,来到乡村的亚麻布织匠,*终被乡邻们视作外星来客,通常都因为独来独往而沾染上许多怪癖。   这一世纪早年,就有这么一个叫作赛拉斯·马南的亚麻布织匠,住在拉维洛村附近一片坚果树篱中的一幢石屋里,离一个废弃的采石坑不远。赛拉斯的织布机那可疑的声音,与扬谷器发出的那欢快的突突声,或是老式打谷具连枷发出的单调的节奏完全不同,令拉维洛村的男孩子们感到既害怕又着迷。他们常常停下摘坚果、掏鸟窝,从石屋的窗户往里偷窥。虽然织布机一动一动很神秘,令他们有些敬畏,但是他们同时又在那里嘲笑它轮番的噪声,嘲笑织布匠弯腰驼背踩踏车似的姿势,所以那点儿敬畏又被他们得意扬扬、轻蔑不屑的优越感抵消了。然而有时候,要是马南停下来调整线,碰巧觉察到这些小混蛋在偷看,这时,即便他很珍惜时间,可因为他非常讨厌他们的骚扰,就会下了织布机,打开门,瞪着他们,足以把他们吓得撒腿就跑。他们怎么可能相信,其实赛拉斯苍白的脸上那双大而突出的棕色眼睛根本看不清离得不太近的东西。他们又怎可能不相信,那样恐怖的凝视会使得跑在*后的人腿肚子抽筋,或是让他得上软骨病,或变成歪嘴。他们也许听父母透露过,赛拉斯要是愿意,就能治好乡亲们的风湿病。大人们还更隐秘地暗示,你只要讨好、买通和赛拉斯一路的魔鬼,他可能会省了你瞧医生的钱。这种奇怪的、古老的魔鬼崇拜在那些勤劳、头发灰白的农人中间,甚至到现在还仍旧回响着、流连不去。要让乡野之人把上帝与仁慈怜恤联系起来,还着实有些困难。他们模糊地认为,通过祈祷,就可以讨好上帝,使自己免于招致灾祸。这就是那些总是被基本生活需求紧紧压迫着的人心中无影无形的神明的形象。他们艰苦劳作的生活从未被热情洋溢的宗教信仰照亮。对他们来说,痛苦和不幸要比幸福和喜悦更有可能出现:他们的想象贫瘠不毛,缺乏内容,所以难以产生欲求和希望。他们的想象中,有的只是如同丛生的杂草一般的回忆,像一片永远牧养着恐惧的草场。“你想想有什么想吃的东西吗?”我曾经这么问过一位病得奄奄一息的干活人,他一直拒绝吃妻子端来的所有食物。“不”,他回答说,“除了常吃的饭食,别的我都不习惯,我不会吃的。”在他身上,经验培育不出任何想象,能够激起胃口的幽灵。   在拉维洛村,许多这样古老的声音仍旧回响着,流连着,没有被新的声音淹没。这并不是因为它属于处于文明边缘的荒凉教区,只有羸弱的羊群和寥寥无几的牧羊人。相反,它位于我们有幸称作“快乐的英格兰”平原中心的富饶地带,拥有众多农场。如果从教会的角度看的话,这些农场缴付着非常令人满意的农产品十一税①。村子舒适地坐落在一个林木葱茏的山谷里,离每一个路税关卡②都得骑马一个小时才可到达。   P2-4          在这本小说里,作者讲述了织布工人马南曾受好友诬陷,对人和上帝丧失了信任,后通过金币失窃、收养迷途孤女等事件,重新体会到了人间温暖和同情的故事。作者以细致的笔法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历经的苦痛,以写实的笔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对当时陈腐的道德标准的质疑。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是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1年。在这本小说里,作者讲述了织布工人马南曾受好友诬陷,对人和上帝丧失了信任,后通过金币失窃、收养迷途孤女等事件,重新体会到了人间温暖和同情的故事。作者以细致的笔法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历经的苦痛,以写实的笔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对当时陈腐的道德标准的质疑。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基本主题是展现善与恶的冲突,并通过善恶的对比,褒善贬恶。作品忠实于社会生活实际,对现实进行了准确细致的解剖,因而真实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下,英国农村自然经济日趋崩溃,独立手工业者的没落状况。作家对善良、朴实而又深受苦难的劳动者寄予了深厚的同情。马南勤劳质朴,秉性善良,富于同情心。他一再遭到命运的沉重打击,受到不公正社会的伤害,但他身处绝境,仍能保持优良的品性和崇高的道德力量。这是一个十分动人的形象。   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三十几岁时,她从事翻译工作,从而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之后还担任了杂志《西敏寺评论》的编辑。艾略特年近四十岁才开始写作,刚开始是在杂志上发表文章。1859年,才真正发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比德》。这部小说一年内再版了八次,受欢迎程度不在话下。1859年以后,她发表了两部极为成功、著名的《织工马南传》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之后,1863年的《罗慕拉》,1866年的《菲力克斯·霍尔特》,1872年的《米德尔马契》,1876年的《丹尼尔·德龙达》,更是奠定了她“英语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地位。同时,她是将法国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引进英国的第一人,并因细腻的心理描写而受到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界的尊崇。   我们一直比较喜欢乔治·艾略特的作品,也盼望有一天能有机会亲笔翻译一部她的作品。在翻译方法的选择方面,我们一直秉承“翻译忠实于原作”的原则,而没有选择更为激进的翻译理论作为支撑。我们认为,作品是作者独特的思想世界的表达,承载了作者的思想与审美:一部作品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正是作者的思想和审美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并因此提高了读者的认知,丰富了他们的体验。因此,译者恰恰要把这些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所追求的,是让我国读者在读这本小说时,进入这位作家所描绘的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精彩世界,领略各个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严肃的思考。   刚开始筹划翻译这本小说时,国内中文译本比较少。于是,我们在工作之余便开始了此书的翻译。译稿几年前早已完成,其中王晓燕老师翻译了约10万字,刘小强老师翻译了约6万字,还包括初稿校对工作。这期间我们一直联系出版机构,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出版面见读者。今年,译稿有幸被西北大学的出版计划选中,得以出版。因此,我们在这里向西北大学出版社致谢!我们衷心感谢西北大学出版社的张运琪主任和责任编辑郑女士,他们对此译本提出的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他们的耐心、责任心和专业态度,都让我们受益良多。   *后,向支持和帮助这本书出版的所有朋友致谢。同时也恳请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译者   2023年11月于杨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