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稿中华书局简体横排本平装全12册
  • 清史稿中华书局简体横排本平装全12册
  • 清史稿中华书局简体横排本平装全12册
  • 清史稿中华书局简体横排本平装全12册
  • 清史稿中华书局简体横排本平装全1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史稿中华书局简体横排本平装全12册

470 47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书遍委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46288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页数10023页

定价470元

货号10074064600682

上书时间2024-04-20

智慧文轩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清史稿》,以传统纪传体正史体例编成的一部记录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历史,是读者系统了解清代历史大势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基本史籍。《清史稿》简体字本,改用简体横排版式,更加方便阅读,同时保留全式标点,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著名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媒体评论 前言清史稿出版说明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一九一四年工作开始,至一九二七年大致完稿,历时十四年。本书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对于编纂上的这些问题,编者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发刊缀言中指出,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公之于世,“乃大辂椎轮之先道,并非视为成书也”。尽管此书存在错误和缺点,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实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今天也可以见到,但编者把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这就使读者能够得到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这部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此书的刊印,是由袁金铠主持,金梁经办,于一九二八年出书,共印一千一百部。其中四百部由金梁运往东北发行,这批书我们称为“关外一次本”。后来清史馆的人发现金梁对原稿私自做了改动,他们不同意金梁的增删,于是把北京的存书又做了一些抽换,这批书通称“关内本”。以后东北又印过一次,内容也有所改动,我们称为“关外二次本”。这三种版本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一、全篇的增删。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以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关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中的八线对数表,增加了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二、同一篇中内容改动。关内本抽换了关外一次本的艺文志序,删去志中易类书目六十四种,修改了劳乃宣、沈曾植的传论,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关外二次本压缩了赵尔丰传。我们所做的工作,以标点、分段为重点。所用的工作本是关外二次本,凡三本篇目、内容不同的地方,都有附注,录出异文,以资参考。由于八线对数表只是普通数学工具书,所以不再附录。关于史实错误及同音异译的人名、地名、官名、部落名称等,一般不改动,只在本篇内略作统一。清朝避讳字,尽量改回。对少数民族名称,凡带有侮辱性的字样,除旧史中习见的泛称以外,均已加以改正。史文的脱、误、衍、倒和异体、古体字等,也作了校改。还有由于行、段的错排,以致事理不合处,已发现的也经过查对校正。但原文文理不通,或人名、地名等脱误查不到出处的地方,都维持原状。总目原分五卷,现予合并,不再分卷,并在原来基础上略作增补,以便检阅。本书的点校由启功、王钟翰、孙毓棠、罗尔纲、刘大年、吴树平同志担任。吴树平、何英芳同志对点校稿作了编辑整理工作。本书的初版印出以后,香港学者汪宗衍先生曾对标点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重印时参考他的意见作了若干修改,谨在此致谢。限于水平,我们的点校可能还存在着不少错误和缺点,希望读者随时指正,以备再版时修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