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林荣签名钤印本】鲁迅的封面
  • 【薛林荣签名钤印本】鲁迅的封面
  • 【薛林荣签名钤印本】鲁迅的封面
  • 【薛林荣签名钤印本】鲁迅的封面
  • 【薛林荣签名钤印本】鲁迅的封面
  • 【薛林荣签名钤印本】鲁迅的封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薛林荣签名钤印本】鲁迅的封面

55 全新

库存6件

福建莆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林荣

签名者薛林荣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10

装帧线装

上书时间2021-10-31

日知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书籍有库存,不一一上传,作者亲签笔迹有略微差异,发货随机,介意者慎拍。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学者薛林荣继《鲁迅草木谱》和《鲁迅的饭局》之后的又一部“微观鲁迅”随笔专著。鲁迅堪称中国现代书刊装帧设计的先驱,他缔造了现代文学最醒目的一批“门面”,今天看来“不但依旧生猛、强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过时”。《鲁迅的封面》通过梳理82个鲁迅著译初版本封面,阐释了鲁迅对“新的形”“新的色”的倡导,以及对“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的坚守,探究了鲁迅的出版思想,也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现代性进程进行了回望。同时,对民国时期文化事件亦多有涉及。全书图文并茂,将为读者呈现最直观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薛林荣,1977年生,甘肃秦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疏勒》,散文随笔集《鲁迅草木谱》《鲁迅的饭局》《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阅人记》《处事记》等。作品散见于《散文》《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刊物。曾获黄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现居甘肃天水。

【目录】

001  “以三十元出售,改了别人的名字了”

——《月界旅行》(1903 年 10 月)

004  “虽说译,其实乃是改作”

——《地底旅行》(1906 年 3 月)

007  “实吾国矿学界空前之作”

——《中国矿产志》(1906 年 4 月)

010  “书面篆字,实非太炎先生作,而是陈师曾所书”

——《域外小说集》(1909 年)

015  施洋银六十元印送功德书一百本

——《百喻经》(1914 年 9 月)

020  陈师曾题写书名,绍兴许广记刻书铺刻书

——《会稽郡故书杂集》(1915 年 2 月)

027  从满版装饰到四个劳动人物

——《工人绥惠略夫》(1922 年 5 月)

029  用白话文介绍“弱小民族”文学

——《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1922 年 5 月)

032  水墨画的墨色就是一种色彩

——《一个青年的梦》(1922 年 7 月)

037  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移植在华国的艺苑

——《爱罗先珂童话集》(1922 年 7 月)

040  “大半以个人的趣味为主”

——《现代日本小说集》(1923 年 6 月)

043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桃色的云》(1923 年 7 月)

046  传统封面向现代封面过渡的典范

——《呐喊》(1923 年 8 月)

050  锐意穷搜,时或得之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 年 12 月,1924 年 6 月)

053  “被了凄艳的新装”

——《苦闷的象征》(1925 年 3 月)

059  自题书名“洒脱而有法度”

——《热风》(1925 年 11 月)

062  “璇卿兄如不嫌其烦,均请给我们作封面”

——《出了象牙之塔》(1925 年 12 月)

066  “写字就是画画”

——《华盖集》(1926 年 6 月)

069  “斐然成章,遂亦印行”

——《小说旧闻钞》(1926 年 8 月)

072  “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彷徨》(1926 年 8 月)

077  “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

——《坟》(1927 年 3 月)

080  “面题‘鲁迅先生’,我已令其改正”

       ——《野草》(1927 年 7 月)

083  加盖了一颗倾斜四十五度的隶书阳文印章

——《华盖集续编》(1927 年 5 月)

086  这幅书面“用于讲中国事情的书上最合宜”

——《唐宋传奇集》(1927 年 12 月,1928 年 2 月)

090  “第一页后面,须加‘孙福熙作书面’字样”

——《小约翰》(1928 年 1 月)

096  对“帮我搜集图画的几个朋友”顺手表明谢意

——《思想·山水·人物》(1928 年 5 月)

099  “书面的事,说起来很难”

——《朝花夕拾》(1928 年 9 月)

105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而已集》(1928 年 10 月)

108  “引入世界上的灿烂的新作”

——《艺苑朝华》五种(1929 年 1 月—1930 年 5 月)

118  书面的图画是贩来的,“不知谁作,但记以志谢”

       ——《壁下译丛》(1929 年 4 月)

121  “必先使外国的新兴文学在中国脱离‘符咒’气味”

       ——《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1929 年 4 月)

124  “仍只成一本诘屈枯涩的书”

       ——《艺术论》(1929 年 6 月)

127  “怕上海书店不肯用三色版”

       ——《文艺与批评》(1929 年 10 月)

131  中国制版术拙劣,制版者不负责任

       ——《小彼得》(1929 年 11 月)

135  封面图的母本是凡·高的《播种者》

       ——《近代美术史潮论》(1929 年)

140  “印成书籍模样,想延续他多少时候的生存”

       ——《文艺政策》(1930 年 6 月)

144  “只得仍来做这一番很近徒劳的工夫”

       ——《艺术论》(1930 年 7 月)

147  将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用于西洋画册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1931 年 2 月)

153“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

       ——《毁灭》(1931 年 9 月)

158  “版式可照《热风》,以一年为一份,连续排印”

——《三闲集》(1932 年 9 月)

161  一夜编成,600 元出售版权

       ——《二心集》(1932 年 10 月)

167  软布面精装,套印腰封书套

       ——《竖琴》(1933 年 1 月)

170  神州国光社邀请鲁迅编译的苏联文学作品

       ——《十月》(1933 年 2 月)

174  徐诗荃木刻鲁迅像的腰封

       ——《一天的工作》(1933 年 3 月)

178  “图案家”陈之佛的几何语言

       ——《鲁迅自选集》(1933 年 3 月)

182  “孩子已养得这么大了,旧信精装它什么”

       ——《两地书》(1933 年 4 月)

187  制版印刷装订均不坏,缺点是纸太硬和两面印

       ——《一个人的受难》(1933 年 9 月)

19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孤例:封面上两个书名

       ——《伪自由书》(1933 年 10 月)

195  制版名手用玻璃版精印,神采奕奕,殆可乱真

       ——《引玉集》(1934 年 3 月)

199  “彼既禁遏,我偏印行,赌气而已”

       ——《南腔北调集》(1934 年 3 月)

202  限定印造一百部,“至三十世纪,必与唐版媲美矣”

       ——《北平笺谱》(1933 年 12 月)

209  “《二心集》被删剩的东西,书店改名《拾零集》”

       ——《拾零集》(1934 年 10 月)

213  “本集即愿做一个木刻的路程碑”

       ——《木刻纪程(一)》(1934 年 10 月)

218  谈“风月”是表,谈“风云”才是里

       ——《准风月谈》(1934 年 12 月)

221  “将来也未必再有此刻工和印手”

       ——《十竹斋笺谱》(1934 年 12 月)

226  “这本子,我自己是全没费过力的”

       ——《集外集》(1935 年 5 月)

231  “我不想怎么装饰它了”

       ——《表》(1935 年 7 月)

235  一部盛装问世“报私仇”的书

       ——《支那小说史》(1935 年 7 月)

243  “从各方面描写俄罗斯国民性的种种相”

       ——《俄罗斯的童话》(1935 年 8 月)

247  “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门外文谈》(1935 年 9 月)

250  黑底白字的书名极像亡者的灵牌

       ——《死魂灵》(第一部)(1935 年 11 月)

254  “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故事新编》(1936 年 1 月)

257  “平面复写版精印,纸墨皆良”

——《死魂灵一百图》(1936 年 4 月)

 

262  “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花边以示重要”

——《花边文学》(1936 年 6 月)

265  “有人翻印,功德无量”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1936 年 7 月)

271  硬布面精装特大本

——《苏联作家二十人集》(1936 年 7 月)

274  “他们个个如广大的黑土的化身”

——《苏联版画集》(1936 年 7 月)

278  皮脊太古典,平装是天鹅绒面,“殊漂亮也”

——《海上述林》(1936 年 10 月)

285  翻译此书“与其说为了文章,倒不如说是因为插画”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1936 年 10 月)

290  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的鲁迅身后第一本书

——《鲁迅书简》(1937 年 6 月)

292  “我只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

——《且介亭杂文》(1937 年 7 月)

295  戴着枷锁的跳舞,一年完了,过而存之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年 7 月)

297  “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大不吉利事”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 年 7 月)

299  原名《集外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1939 年 5 月)

301  “惜此旧籍,弥益零落”

——《古小说钩沉》(1939 年 11 月)

303“仍本先生之意”

——《译丛补》(1939 年 11 月)

304一部具有鲁迅色彩的文学史

——《汉文学史纲要》(1941 年 10 月)

306  “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

——《嵇康集》(1941 年 10 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籍有库存,不一一上传,作者亲签笔迹有略微差异,发货随机,介意者慎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