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
¥
8.5
3.3折
¥
26
九品
仅1件
作者胡筝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5-4
上书时间2024-08-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筝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55028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1页
-
字数
296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对古代文明衰亡的历史考查和现代生态危机的深层透视,揭示了现代社会在生态实践与理论之“思想模型”中的缺陷,并对这种缺陷提出文化哲学上的批评。在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人类现在面临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危机,而救治这种危机不是追求生态理论上的精致高远和博大,却是应该在“人与自然”关系模式中重构现代生态文化体系。全书以中国西部开发为背景,自始至终渗透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引发时人对当代人文环境的重新思考。
- 【作者简介】
-
胡筝,湖北籍,1982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文化资源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文化视野中的生态问题
一 人类文化的永恒主题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三)人与文化的关系
二 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张力
(一)第一个连接点——文化的张力改变了人的本质属性
(二)第二个连接点——文化的发展即自然的隐退
(三)第三个连接点——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相互抛弃
三 生态危机与文化危机
(一)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
(二)生态危机与文化危机
四 从文化的视角透视生态问题
(一)文化思考的困惑
(二)文化思考的途径
(三)文化价值的反思
第二章 生态危机的文化透视
一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一)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
(二)背负着沉重负担的母亲河
(三)悲恸无泪的母亲河
二 干涸的生命之源
(一)崩溃的第一道生态防线
(二)干旱的第二道生态防线
(三)最后一道生态防线的倒塌
三 丢失的蓝色宝石
(一)干涸中消失的湖泊
(二)青海湖与青海的湖
(三)灰色的高原明珠
四 日渐退化的黄土地
(一)荒漠化的土地
(二)肆虐的沙尘暴
(三)哭泣的阿拉善
五 现代人对古代文明的遗弃
(一)废弃的潼关古城
(二)古长城的悲哀
第三章 在贫困与生态之间
一 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
(一)生态脆弱区的贫困问题
(二)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
(三)贫困文化中的生态问题
二 在生存与生态之间
(一)爆发在贫困区的甘草大战
(二)世纪之交的走西口
(三)富有对贫困的掠夺
三 近乎荒唐的逻辑
(一)生态存单与绿色银行
(二)跑马圈林与跑马圈水
(三)在恢复与毁灭之间
四 经济滞后与生态失灵
(一)生态建设的政策失灵
(二)生态建设的经济失灵
(三)生态建设的技术失灵
(四)生态失灵的反思
第四章 生态视角中的文化问题
一 人类文化的生态学思考
(一)文化的生态进化历程
(二)人类文化的失范
(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反思
二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悖论
(一)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悖论
(二)知识语境中的逻辑悖论
三 寻找精神层面的共识
(一)东方文化的回归
(二)单纯而执著的信念
(三)在精神层面寻求共识
第五章 古老的生命赞歌
一 原始信仰中的生态文明
(一)原始文明中的自然崇拜
(二)以自然为基础的神灵崇拜
(三)原始崇拜中的生态文明
二 农耕文化对原始生态文明的继承
(一)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传统
(二)神秘的山林文化
(三)睿智的生态农业
三 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生态精神
(一)蒙古草原型游牧文化的生态精神
(二)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精神
四 传统生态文明的比较与反思
(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生态文明之比较
(二)日本传统生态文明的比较与反思
第六章 精深美妙的生态智慧
一 雍容大度的儒家生态文化
(一)儒家的生态哲学
(二)儒家的生态伦理
(三)儒家的行为规范
(四)政治理想中的生态文化
二 慈悲为怀的佛教生态文化
(一)佛教的生态哲学
(二)佛教的生态伦理
(三)佛教的生态实践
(四)佛教文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三 虚怀若谷的道教生态文化
(一)道教的生态哲学
(二)道教的生态伦理
(三)道教的生态实践
(四)道教文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第七章 生态理性与文化转型
一 一个什么都不要做的生态哲学
(一)个案:关于一根稻草的革命
(二)自然农法的生态实践
(三)生态实践中的理性思考
二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理性
(一)纯粹理性与生态理性
(二)生态理性的文化特征
(三)生态智慧与生态理性
三 生态理性与文化转型
(一)文化转型与生态重建
(二)过一种简单方式的生活
(三)文化转型的可能与必然
(四)一个成功的小型范本
第八章 生态文化与民族复兴
一 关于生态文化
(一)前所未有的文化形态
(二)文化发展的共同模式
(三)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二 关于文化生态
(一)文化生态系统
(二)文化生态系统失衡
(三)精神生态系统的困境
三 生态文化与民族复兴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重构
(二)西部开发背景下的文化重构
(三)西部文化的生态精神
(四)文化重构与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