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环境化学
¥
25.6
8.0折
¥
32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绮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NJ4
上书时间2019-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绮 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2550226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2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学校教材
- 【内容简介】
-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环境化学》是在总结编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环境化学》体系以环境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线,各章密切结合环境化学的应用,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技术与案例相结合。《环境化学》共十一章,系统而详细地讨论了环境化学的形成及其内容与研究方法,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等内容;结合我国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领域面临急需解决的面源污染与控制、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地下水污染与控制等问题的具体状况给出环境化学专题的阐述。书末还给出环境化学模拟实验研究的典型案例。
- 【目录】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环境化学的形成1
一、环境问题1
二、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与危害3
第二节环境化学的定义、内容与研究方法14
一、环境化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14
二、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16
第三节环境化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单位16
一、常见的基本概念16
二、常用的单位与代号19
习题20
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特性与水污染21
第一节水圈、水的特性和水分子结构21
一、水圈21
二、天然水概况22
三、水的特性与水分子结构23
第二节天然水的组成与性质25
一、天然水的组成25
二、主要阳离子27
三、主要阴离子28
四、藻类28
五、细菌等其他微生物29
六、水中溶解性气体29
七、天然水的酸碱化学平衡30
八、天然水的硬度35
九、缓冲能力36
第三节水体污染物36
一、有机污染物36
二、无机污染物36
三、放射性污染物38
四、水体中富营养物质38
五、病原微生物污染39
六、热污染39
七、硬水污染39
八、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40
第四节水质标准、水质指标与水质分析40
一、水质标准40
二、水质指标42
三、地面水项目分析方法43
习题44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46
第一节水环境中的沉积作用46
一、化学沉淀46
二、胶体颗粒的凝聚沉降46
三、重力沉降49
第二节水环境中的吸附作用49
一、吸附现象及其类别49
二、吸附等温线50
三、水环境中胶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51
第三节氧化还原作用54
一、环境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特点54
二、pE和E关系55
三、重金属化合物形态与体系的pE-pH图及决定电势56
四、水体中无机态氮的转化60
五、水体中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作用61
第四节水环境中配位体对重金属的配合作用63
一、水环境中的无机配位体对重金属的配合作用64
二、水环境中的有机配位体对重金属的配合作用65
第五节水解作用67
一、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平衡及其动力学原理67
二、影响水解速率的因素68
第六节光解作用69
第七节重金属的甲基化作用71
第八节生物转化作用71
第九节有机物在水-固体系中的分配作用72
一、分配理论72
二、分配系数72
三、标化分配系数73
四、颗粒物大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73
五、辛醇-水分配系数与分配系数的关系73
六、生物浓缩因子75
第十节挥发作用75
一、挥发速率76
二、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76
三、挥发作用的半衰期77
第十一节水处理方法概要77
一、给水处理与废水处理间的界限变化过程77
二、水处理的目的与方法分类78
第十二节水质模型81
一、河流水质模型81
二、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87
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89
习题91
第四章天然大气环境和性质93
第一节大气层的结构和性质93
一、大气的组成93
二、大气组分浓度表示法93
三、大气层垂直结构94
四、大气稳定度与污染物扩散关系95
五、近地层空气的物理性质97
六、按地理条件划分区域97
第二节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97
一、自由基的特点97
二、重要自由基的来源98
第三节光化学反应基础99
一、光化学定律99
二、初级光化学过程的主要类型100
习题102
第五章大气环境化学103
第一节大气污染103
一、大气污染源分类103
二、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104
第二节氮氧化物的转化106
一、NO2的转化106
二、NO的转化107
第三节硫氧化合物的转化与酸性降水107
一、SO2的气相氧化108
二、SO2的液相氧化109
三、酸性降水109
第四节硫酸型烟雾与光化学烟雾112
一、硫酸型烟雾112
二、光化学烟雾112
第五节臭氧层空洞117
一、臭氧(O3)117
二、臭氧层形成与耗损的化学反应118
第六节大气其他环境化学专题之温室效应120
一、温室气体120
二、温室效应的控制措施123
习题133
第六章土壤环境化学134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及其环境意义134
一、土壤的形成134
二、土壤的环境机能135
第二节土壤的组成136
一、土壤层次137
二、土壤矿物质及其粒级划分138
三、土壤有机质143
四、土壤生物146
五、土壤水147
六、土壤空气148
第三节土壤的性质149
一、土壤的吸附性149
二、土壤的酸碱性151
三、土壤的氧化还原性155
第四节土壤污染157
一、土壤污染源157
二、土壤污染物158
三、土壤环境质量159
四、土壤背景值160
五、评价模式与指数分级164
六、土壤环境容量165
第五节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机制167
一、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特征及指标167
二、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归趋168
三、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171
第六节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173
一、农药在土壤中的浓度估算174
二、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扩散行为176
三、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181
四、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183
五、农药残留186
第七节土壤的自净作用与污染防治的非生物方法187
一、土壤的自净作用187
二、土壤的污染防治方法188
第八节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188
一、原位生物修复188
二、异地生物修复189
习题190
第七章污染生态化学191
第一节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运转191
一、暴露途径191
二、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的途径192
三、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194
四、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反应类型195
五、排泄196
六、蓄积197
第二节生物膜的透过机理198
一、生物膜的结构198
二、生物膜的透过机理198
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浓缩、放大和积累199
一、污染物的生物浓缩199
二、污染物的生物放大202
三、污染物的生物积累204
第四节污染物的生物代谢205
一、微生物的酶205
二、细菌的呼吸类型210
三、代谢作用211
第五节污染物的毒性及效应218
一、毒物的毒性参数218
二、毒性作用的分类220
三、毒物的单独作用与联合作用220
第六节毒性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221
一、致癌作用221
二、致畸作用223
三、致突变作用224
第七节毒性测试225
一、毒性测试程序225
二、毒性试验226
习题231
第八章典型污染物的特性及其迁移转化232
第一节重要污染元素及其环境化学行为232
一、汞232
二、镉235
三、铅236
第二节重要有机污染物239
一、多环芳烃239
二、亚硝胺242
三、多氯联苯243
四、卤代脂肪烃243
五、单环芳香族化合物244
六、苯酚类和甲酚类244
七、酞酸酯类244
习题244
第九章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245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及主要组成245
第二节有害废物的判别特性246
一、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及组分246
二、有害废物的迁移及危害249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251
第三节放射性固体废物简介252
一、放射性252
二、照射量和剂量253
三、环境中的放射性254
四、放射性固体废物257
五、放射性物质的迁移259
六、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260
习题260
第十章其他环境化学专题262
第一节面源污染及其控制262
一、点源与面污染源262
二、面源污染的程度与负荷262
三、面源污染物264
四、面污染源控制措施270
第二节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273
一、《湿地公约》及其湿地定义273
二、湿地定义的基础及应用274
三、湿地的类型与分布274
四、湿地功能277
五、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278
六、湿地植物种植与开发模式283
七、湿地保护对策285
第三节地下水污染286
一、地下水中主要成分286
二、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290
三、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294
四、地下水污染源分类294
五、地下水的污染途径及污染条件分类294
习题297
第十一章环境化学研究中的实验室模拟方法和实验299
一、模拟实验研究案例299
二、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实验303
三、鱼体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分析305
四、工业废渣渗漏模型实验307
五、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大气中的一氧化碳307
六、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的研究308
习题310
附录312
附录125℃时一些气体在水中的亨利定律常数312
附录2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压312
附录3某些农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溶解度与蒸气压312
附录4标准状态下(25℃,101325Pa)某些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ΔGf)
及标准生成焓(ΔHf)312
附录5天然水中重要氧化-还原反应的pE值316
附录6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度积常数(25℃,101325Pa)317
附录7地表水中污染物挥发速率的典型值318
附录8腐殖酸配合物稳定性常数318
附录9卤代脂肪烃挥发时间319
附录10某些典型矿物的等电点319
附录11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31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