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劳动经济学

实拍图,高温消毒后发出,下午四点之前的订单一般当天发货

1.16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湘泉 主编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06

志悦淋图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湘泉 主编
  •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4543295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8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劳动经济学》作者借助国际通用的劳动经济分析理论框架,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现实,对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家庭劳动供给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劳动力市场歧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失业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全书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文字流畅,案例生动。适合大学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公务员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曾湘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专家。美国管理学会、美国薪酬协会国际会员。兼任国家卫生部第四届“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党建专家顾问、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时受聘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顾问。
    1998年8月至1999年9月作为美国宣布莱特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和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从事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问题研究。2003年度德国国家DAAD(国家学术交流中心)项目访问学者,2003年8月至9月在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从事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曾出访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2002年8月应邀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62届国际管理学大会;2003年9月应邀出席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3届国际劳动关系大会,并发表演讲。2004年在汉城出席第5届国际劳动关系协会亚太地区大会。2003年3月23日,应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就“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就业政策研究”进行讲解。
    迄今出版(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等著作10余部,在《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求是》《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15项。多项成果在国内外获奖,其代表作《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曾获中国劳动学会“十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特点
第四节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附录1-1 劳动经济学家是如何进行假设检验的?
附录1-2 经济学家的作用:征兵制度的终结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第一节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第四节 劳动需求弹性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附录2-1 “911”后的航空公司大裁员
附录2-2 《最低工资规定》
附录2-3 社会主义更要保护低收入群体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力参与率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附录3-1 “傍老族”真令人忧吗?
附录3-2 北京市居民有业者劳动时间有多长——生活时间分配调查系列报告·之六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第一节 家庭时间约束下的劳动决策模型
第二节 家庭的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分析
第三节 家庭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家庭劳动供给与生育决策
第五节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
第六节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的最新演进
附录4-1 母亲与孩子:三人家庭的时间分配模型
附录4-2 “海派丈夫”的再审视

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
第三节 在职培训
第四节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附录5-1 海克曼认为应加大中国的教育投入
附录5-2 人力资本已经成了现代经济中正式的资本形式
附录5-3 上大学是合算的吗?

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第五节 中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附录6-1 从“五普”数据看我国劳动力流动大迁移
附录6-2 即将到来的劳动力双向流动
附录6-3 中高层管理人才流失正成为困扰国企的主要危机

第七章 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
第一节 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
第二节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第四节 报酬制度和水平设计与员工激励
附录7-1 历史上曾经流行的几种工资理论
附录7-2 北京“非典”定点医院一线护工高薪难找
附录7-3 上海关注高技能人才:“李斌”为何那么少?

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
第一节 歧视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歧视定义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第五节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
附录8-1 不能对“小三阳”公开歧视
附录8-2 就业歧视面面观

第九章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
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附录9-1 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附录9-2 北京推行“3581”工程,公务员正大光明拿薪水
附录9-3 高校教师收入知多少?

第十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第三节 失业类型
第四节 失业原因
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
附录10-1 美国加州失业率升至5年最高点
附录10-2 高学历可高枕无忧?深圳大学生失业比比皆是——工作搜寻理论的一个实例
附录10-3 中国的“隐性就业率”到底有多高?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