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
¥
10
7.8折
¥
12.8
八品
仅1件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编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架10上
上书时间2024-08-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微经典》编委会 编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4488221
-
定价
12.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192页
-
丛书
微经典
- 【内容简介】
-
《弟子规》延续了原作平实朴素的遣词风格,添加了浅显易懂的注释和译文,且以富有时代性的笔触去解读了《弟子规》这部古老的启蒙教义,力求让阅读过此书的孩子树立起有关礼法、规矩的观念,达到更高层次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境界。此外,为了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我们还编入了十余幅精心挑选出来的古代插画,让文字与图画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践行”板块的设置堪称本书一大亮点,编者在此处明确地罗列出了符合礼仪规范的具体言行,以供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和实践。
- 【目录】
-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内容摘要
《弟子规》,原为清人李毓秀编撰的《训蒙文》,后于乾隆年间经贾存仁整理修订而成为今天所见之《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主要为伦理道德教育,发轫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以文”,三字一句,阐释和规定了幼童学子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言行守则。全书仅千余字,易于诵读,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第一本蒙训规范书。微经典编委会编写的本书在保留了原文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地增添了丰富的注释,译有通俗精辟的白话文,并进行了大量深度解读,扫除了阅读上的障碍,以飨读者。
精彩内容
总叙弟子规①,圣人训②。首孝弟③,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④。
注释①弟子:旧时对学生或年纪小的人的称谓。
②圣人:指孔子。
③弟:同“悌”,尊敬、顺从兄长。
④文:文献,典籍。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到谨慎约束,诚实守信。和人相处时要有平等博爱之心,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仁人。在修养自身、躬行实践之余,要是还有精力,就应该多读古代典籍,学习文化知识。
解读《弟子规》的总论出自《论语?学而篇》,原
文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作为教师的鼻祖,所讲所传自然堪称教育圣经。
孔子重视礼法教育,他所设立的“六艺”的第一
项就是“礼仪”,可见其对讲究礼仪、恪守规矩是多么看重。很多人认为在当今这个崇尚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社会,规矩已经没有用了,其实不然,规矩传承千年必有其道理,更何况,很多规矩不能不恪守。正如
《弟子规》总论中所述,规矩之首重者,在于孝悌。
而在行孝悌这方面,五帝之一的虞舜早已给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相传虞舜的父亲、继母、同父异母的弟
弟都不喜欢他,甚至时时想要害死他。有一次,他们让虞舜修谷仓,却在底下放火,虞舜手撑斗笠跳回了地面。还有一次,他们让虞舜挖井,却在上面填土,虞舜挖地道逃了出来。尽管如此,虞舜依然谨行孝悌,敬爱父亲,善待继母,爱护同父异母弟弟,连上天都被他感动了。
当然,仅仅行孝悌是不够的,人活于世,还要讲诚信,做事审慎,待人真诚,善于自我约束。历史上不乏讲诚信的人,宋代名臣晏殊便是其中之一。晏殊小时候才学过人,有神童之名,皇帝召见,当场出题,考察他的学问。晏殊一看到考题,便立刻请求皇帝另选考题,皇帝不解,晏殊回答说:“陛下,这道题我刚刚才做过,您要考真才实学,还是换一道考题吧。”皇帝因此格外赏识他。
除了以上两点,《弟子规》总论还要求弟子们平等爱众,亲近贤者,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文化典籍,就像三国时期的董遇一样。董遇内心纯善,待人极
好,而且学识渊博,因此深得邻里的喜欢。人们一有不明白的问题,总会去向他讨教,而他也总是热心地帮忙解答。有一次,一位邻居问他为什么学问如此渊博,董遇笑笑说:“要善于利用‘三余’不断学习,所谓‘三余’,即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夜晚为一日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众人一听,恍然大悟,方知董遇学习之刻苦。
历史可鉴,中华民族崇尚礼仪、恪守规矩,古代凡有圣贤之名的人,最初所做的也不过就是懂规矩、
守规矩。而《弟子规》终其一书,也就是为了告诉学子们这样一个道理——树立礼法的观念,懂得规矩;遵从礼仪的标准,恪守规矩。P1-1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