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京剧泰斗传记书丛(7册合售)

正版现货 有册书口有斑点 内容无笔记划线 当天发货

39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志强 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2

上书时间2023-10-10

梦栀苋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实物拍摄 品相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安志强 著
  •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3428249
  • 定价 1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 字数 218千字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曲艺术,是我国整个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曾经风靡全国,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但它在艺术上的完整性、成熟性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凝固性,受时代的挑战也更严峻。它的丰富、深厚的艺术蕴涵必须尊重,必须继承,但面对当前的现实,更需要重视革新发展。唯有革新发展,才能真正摆脱自己的困境,走向与时代结合的康庄大道。

  “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先生,从十三岁拜师起,就得到“四大名旦”等的悉心指导,经过自己不懈的探索,形成“张派”艺术。他虽拜梅兰芳为师,但不单一宗梅,而是融“四大名旦”精华为一体,扮相似梅,唱工似尚,腔调似程,做工似荀,尤其是演唱,充分发挥嗓音“娇、媚、脆、水”的天赋,形成华丽柔美,刚健清新的独特风格。本书详细地记载了“张派”艺术的形成及发展史,为“张派”艺术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
【作者简介】
安志强,1941 年出生。现任《中国戏剧》杂志副主编,张君秋艺术基金会副会长。 1963 年毕业于前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在该院从事研究工作。自 1979 年开始协助张君秋整理艺术经验,撰写了回忆其艺术经历及总结艺术经验的文章。结集出版了《张君秋艺术散论》,著有《张君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少年学艺

 家里有个留声机

 上学

 同娘“换换肩”

 “我要学戏”

 “写字”拜师

 练功学艺

第二章 演戏生涯

 唱出了人缘

 赊账

 闹了场“误会”

 长庆社

 李凌枫捂住了耳朵

 当好角儿,还是成好角儿?

 上不第——很远很远的地方

 “先打交,后打雷”

 “咱们不出错,谁还会出错!”

 歇夏

 推崇所有名家

 《锁麟囊》的第一个观众

 “二进宫” 

 程师赠戏

 再闯一条路

 戏不好唱了!

 困居香港

 “凤还巢”

第三章 张派艺术

 “多做贡献”

 改戏

 《望江亭》

 张派艺术

 重返香港

 “总要留点尾巴”

 十年浩劫

第四章 接力赛

 “而今迈步从头越”

 张君秋和他的学生们

 “花本无愁老少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实物拍摄 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