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品 大金戒石铭
  • 珍品 大金戒石铭
  • 珍品 大金戒石铭
  • 珍品 大金戒石铭
  • 珍品 大金戒石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珍品 大金戒石铭

588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洛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代

传拓年代宋元及以前 (1367年及以前)

纸张白棉纸

装帧其他

尺寸68 × 74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19-09-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大金戒石铭:拓片墨迹68*74cm,拓工精。
      有意思的是,从右往左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领着俸禄还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软弱,却逃不过上苍的惩罚。
     从左往右读“上苍难欺,下民易虐,民膏民脂,尔俸尔禄”:上有苍天下有民众,是百姓在供应着你们的俸禄 。两头读都行,很有趣。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十六字被称为“戒石铭”,为宋太宗赵光义所首倡,立于州县官衙的大堂上,称为“御制戒石铭”。到了元代,更有廉吏将“戒石铭”改为“天有昭鉴,国有明法,尔畏尔谨,以中刑罚”,以突出国法的威严。明代朱元璋也明令各州县,俱立“戒石铭”于衙署堂前并建亭保护,称“戒石亭”。清代则将“戒石亭”改为牌坊,故又称为“戒石坊”。总之,这十六字“戒石铭”,堪称官箴中的极品。
       其实,历代“戒石铭”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蜀主孟昶的《颁令箴》。南宋洪迈《容斋续笔》中的短文《戒石铭》,说清了这一点。文章援引史料,记载孟昶颁文告谕蜀地:“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系。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所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为尔戒,体朕深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