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
  •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
  •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
  •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

正版无笔记

7 1.1折 65 九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之川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其他

货号P251

上书时间2024-03-02

松果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顾之川 著
  •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2
  • 版次 1
  • ISBN 9787570106950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96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
本书为顾之川先生近年来所作散文、随笔、诗歌的结集,大致以类相从,分“往事依依”“语文地图”“温馨记忆”“纵横华夏”“漫游世界”“赏戏观影”“诗意人生”等栏目,视角新颖,文笔清新活泼,真实记录了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所思所感与日常生活,从多侧面勾勒出作者近六十年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该书为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成长样板和借鉴,对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有情趣有意义的读本。
【作者简介】

顾之川,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考试中心特聘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

【目录】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取名《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 包含这样几个关键词: 一是“语文”。二是“人生”。三是“随笔”。《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所收文字, 都不是什么正式的语文教育论文, 而是作者随意写下的文字, 内容上包罗颇富, 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形式上不拘一格, 语言则力求轻松活泼。总之, 一个“随”字, 就带有信马由缰、兴之所至、随心所欲的意思。

内容摘要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取名《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包含这样几个关键词:一是“语文”。二是“人生”。三是“随笔”。

《顾之川语文人生随笔》所收文字,都不是什么正式的语文教育论文,而是作者随意写下的文字,内容上包罗颇富,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形式上不拘一格,语言则力求轻松活泼。总之,一个“随”字,就带有信马由缰、兴之所至、随心所欲的意思。

精彩内容
 六十初度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一个人写自己的生平时,如
果说得太多了,总是免不了虚荣的,所以我的自传要力求
简短。人们或者认为自己擅写自己的生平,那正是一种虚荣;不过这篇叙述文字所包含的东西,除了关于我自己著作的记载而外,很少有别的……也并不足为虚荣的对象。
”对我来说,回顾自己的语文之路还是第一次,就像作家汪曾祺说的那样: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你的人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就意味着你的人生越丰富多彩。
一、从改名说起曾经有人对我现在的名字感兴趣,我就先从自己的名字说起。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反映着命名者的某种理想或愿望,背后折射出的是身世、文化与心态,应该属于所谓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要说我的名字,就不能不提到我的家世和我爷爷。我家世代务农,我是50后,出生在河南农村。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这“阳城”就是我的故乡,即现在的河南商水。我小时候,爷爷还在。据爷爷说,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爷曾当过“教书先生”,相当于今天的乡村教师。爷爷没有上过学,每逢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带着一家人到处逃荒要饭,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所以他深知读书的好处。这可以从他对待后辈读书的态度上看得出来。父亲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却上过两年私塾,如果没有爷爷的支持,这是难以想象的。据父亲说,他读完了《上论语》和《下论语》,《孟子》就只读到《上孟子》,因为经济原因,就没有再接着读《下孟子》。上学虽然时间不长,但父亲却练就两手绝活儿,为我辈所不及:一是毛笔字写得好,二是算盘打得熟溜,可以说能写会算。这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原农村,算是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很受尊重的,所以父亲曾当过大队会计。“文革”期间,父亲还曾被当作村里的“走资派”遭批斗。我最早认识的汉字,就是父亲当年存放账本的一个小木箱上的“辨公箱”几个字,蓝底白字,柳体楷书,笔力道劲,古朴典雅。到我们这一代,哥哥们怎么学习的,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我上小学时,每天晚饭后,爷爷总是提前把小方桌、小板凳给我摆好,点好煤油灯,看着我写完作业才睡觉。当然,我要与母亲共用一盏煤油灯,她要纺棉花,为的是节约煤油。
按我们河南当地农村的风俗,长者为尊,孙子辈的名字多半是爷爷取的,当然父亲也是同意的。我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叫“大功”,二哥叫“来富”,给我取名“来喜”。现在想来,应该是大有深意的。“大功”这个名字很大气,有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之意。“来富”则是希望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吃饱穿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解决温饱问题,乃至达到“小康”。到我这儿,既然物质层面的问题已解决,就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了,“来喜”喻示着一家人能够喜乐开心、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这几个名字,可以说,寄托着爷爷和父亲他们两代人的人生理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朴素追求与向往,也符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上学读书后,渐渐对自己的名字不大满意了,觉得有点儿俗,不过倒没想着改名。是上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受到了刺激。有一天,一个同学拿了一本小说,内容大约是反映新旧社会两重天,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之类的,其中写一个地主老财,对穷人非常冷酷无情,每当有人到他家乞讨时,他就放出恶狗去咬,而他家这只狗的名字居然就叫“来喜”!当同学拿着书指给我看,读着“来喜来喜,上!”时,同学们哄笑起来,我则颇显窘迫,不知所措。后来读了不少文学作品,知道很多作家都喜欢用笔名,有的还不止一
个,就想着哪天也给自己改个名字,但一直也没有机会。
在河南教育学院进修时,我曾把自己的名字写作“顾来玺”。所谓“天子所佩日玺,臣下所佩日印”,可见“玺”是皇帝的印章,这算是一次静悄悄的改名。1984年,我报考河南大学古汉语专业研究生时,填的仍然是原名。因为外语没考好,加上竞争激烈,我自然榜上无名。1985年,我第二次报考时吸取了教训:一要找招生人数相对多点儿的学校,二要找本校学生报考不那么踊跃的。这样选来选去,就选中了西南师范大学(现已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的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汉语史专业有六个招生名额,而且中文系也有这个专业。学校地处大西南,当时重庆还不是直辖市,属于四川省,天高皇帝远,正合我意。谁也不知道我原来叫什么,所以在地区招办填表时,我灵机一动,就填上了“顾之川”三个字。现在想来,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自己已有一次落榜经历,如果再考不上,面子上过不去,用个谁都不知道的名字,即使考不上,也没关系,权当是别人落榜了,很有点阿Q心理。
P2-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