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65 九品

仅1件

湖南怀化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小平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4F

上书时间2024-01-10

三超旧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前面有部分铅笔标记,如图所示介意勿拍其它品相完好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小平 著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0991283
  • 定价 5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58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锐新闻传播学者论丛
【内容简介】
  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环境传播取向也从田园话语、生态系统话语向环境正义话语变迁、演进、融合,这一过程分别体现了媒介环境话语的诗意、科学与民主的诉求。在理论研究层面,《新锐新闻传播学者论丛·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探究了风险社会中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类型化地论述了转型中国的环境风险议题的报纸再现与影视传播,剖析了环境新闻生产的现实困境,并着重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究了“邻避冲突”中新媒体、公民记者与环境公民社会的“善治”。此外,研究还探究了生态环境冲突中的媒体的风险沟通问题,并揭示了环境运动中传媒与非政府组织的复杂勾连。在传播策略层面,研究从环境传播的风险伦理、以生态思维重构环境新闻报道、消费社会的环境传播策略等维度,探索性地思考了环境传播的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博士、副教授,曾任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主要研究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风险传播等,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社科项目。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独著《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合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曾获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二等奖、湖北新闻奖(论著)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论

一、环境传播的现实语境:风险社会与生态环境危机

二、环境传播的媒介依赖

三、环境传播的现实路径:环境风险、传媒与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的目的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五、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西方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第一节环境传播、环境新闻与生态传播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环境传播”的界定

二、概念辨析:“生态传播”与“传播生态”

第二节西方环境传播的研究概况

一、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流变

二、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主要议题

三、对西方环境风险传播的评价

第三节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一、我国环境传播的研究现状

二、对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评价

第二章中外环境新闻传播发展的脉络梳理

第一节西方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资源保护运动与环境新闻的滥觞

二、20世纪60-70年代:环境新闻的成熟

三、20世纪80-90年代:环境新闻的发展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环境新闻的兴盛

第二节 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阶段性演变

一、中国环境新闻的启蒙阶段(1970年代)

二、中国环境新闻的起步阶段(1980-1991)

三、中国环境新闻的发展阶段(1992-2002)

四、中国环境新闻的繁荣阶段(2003至今)

第三章环境话语变迁、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

报道的转型

第一节生态环境报道演变的背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一、原始文明:依赖森林与生态传播的萌动

二、农业文明:毁林开荒与生态文学传播的诞生

三、工业文明:发展至上与科技至上思维主导下的“人类

中心主义”传播观

四、生态文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框架下的传播观

第二节西方环境新闻的话语变迁

一、媒介的“田园话语”及其“诗意”诉求

二、媒介的“生态系统话语”及其“科学”诉求

三、媒介的“环境正义话语”及其“民主”诉求

第三节环境理念的嬗变与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

一、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报道的理念更新

二、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的复杂动因

第四节我国环境报道的演变

一、从报告文学到新闻报道的转变

二、报道内涵不断丰富与报道领域不断拓展

三、环境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四、环境报道常态化

五、单一“曝光模式”的突破

第五节我国环境传播的发展趋势

一、环境传播的渠道与组织机构的多元化

二、环境传播的“融合新闻学”取向

三、环境传播中社会资本的涉取:大众传媒与环保NGO的

互动

第四章风险社会中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

第一节风险社会中媒体角色的功能性定位

一、媒体角色的界定

二、风险社会学对媒体角色的探究

第二节环境风险的媒介预警

一、大众传媒是环境风险的反思性监控机制之一

二、风险预警是环境传播的重要功能

三、有效发挥媒体的环境风险预警功能

第三节生态环境信息的传播

一、大众传媒是受众获取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大众传媒传播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环境风险的舆论监督

一、我国的环境报道的演进:从正面报道、风险批评到

绿色反思

二、环境传播中的舆论监督

三、环境沟通中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策略

第五节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

一、生态教育的传播途径

二、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警示与示范

三、媒体生态教育的主要体现

第五章转型社会中环境风险议题的报纸呈现

第一节社会变迁与我国报纸环境新闻的演变

一、社会转型与环境风险的媒体“能见度”之变

二、“国家与发展”框架下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我国社会

转型与环境新闻的演变

三、报纸的环境意识不断地提高

第二节报纸环境议题分化与“环境正义”的诉求

一、城市“废弃物”的媒体再现:风险社会的环保主题

二、城市废弃物处置风险报道的议题框架差异

三、“城市废弃物”的媒介呈现:城市化与民主化的双重议题

第六章风险社会中影视媒体的环境传播

第一节风险社会中生态纪录片传播的多维审视

一、生态纪录片的滥觞及其发展

二、生态风险的影像书写及其“生态政治”

三、参与式影像传播与环境沟通民主

四、社会转型与我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变迁

五、生态影视的“终极关怀”

第二节环境风险与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文化传播

一、生态风险与动画片的生态意识

二、迪斯尼公司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主题

三、迪斯尼动画中的绿色寓意

四、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叙事与生态文化传播

第三节生态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优势、策略与伦理

一、生态纪录片“影像书写”的跨文化传播优势

二、我国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策略

三、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风险伦理

第七章社会资本视角下新媒体的环境传播

第一节环境传播中的新媒体使用——社会资本的视角

一、新媒体传播视域的“社会资本”

二、新媒体为环保传播实践“赋权”

三、新媒体促进环保运动的社会动员

第二节“邻避冲突”中的新媒体、公民记者与环境公民

社会的“善治”

一、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生成

二、新媒体背景下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机制

三、新媒体视阈下环境公民记者的参与式传播

四、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新媒体与环境公民记者的

环境参与

第八章转型社会的环境新社会运动、环境群体

事件与媒体沟通

第一节 媒介化社会的环境运动

一、新社会运动视阈下的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

二、我国环境运动的媒介依赖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环境运动与媒体功能

第二节转型社会中环境群体事件的媒体沟通

一、环境群体事件的界定

二、环境群体事件报道量的增加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大众传媒的功能

四、环境群体事件的媒体再现与公众维权的话语策略

第三节 环境运动中的媒介与NGO

一、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二、环境运动中NGO与媒体联盟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九章环境新闻生产视阈下生态文明传播的

现实困境

第一节环境新闻生产:传媒的公共属性与市场逻辑的冲突

一、我国媒介的双重属性与环境新闻生产面临的挑战

二、商业逻辑下报纸环境报道的价值追求

三、《新快报》“绿版”(1998-2001)的短暂命运:新闻专业

主义与市场主义的博弈

第二节传媒消费主义与环保传播的张力

一、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与环境危机

二、传媒消费主义倾向与生态文明传播的博弈

三、镜像与现实:高端杂志中的消费主义、阶层再现与

生态文明的解构

第三节环境新闻生产的偏差

一、报道观念偏差:极端的“经济增长论”与“环境中心论”

二、新闻题材选择出现偏差

三、环境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知识

四、生态报道缺乏持续性

五、媒体生态文明传播的片面化倾向

第四节环境新闻生产:多重博弈主体与生态环境话语冲突

一、政党与政府:政治精英对环境话语的主导

二、民间环保组织:环境公民社会的话语实践

三、新闻传媒:环境议题的建构与环境话语的媒介形塑

四、公司企业:绿色营销的话语实践

五、专家:科学话语下的客观主义追求

六、公众: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以及对“专家知识”的挑战

第十章环境传播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环境传播的风险伦理

一、坚持环境报道的风险责任伦理

二、环境报道:从“人类中心论”转向“生态中心论”

三、倡导风险报道的“环境正义”诉求

四、环境风险沟通的民主

第二节以生态思维重构环境新闻报道

一、生态环境风险的形象再现

二、生态报道的叙事策略:抽象议题的具象化

三、立足于受众以强化环境报道的接近性

四、借助融合媒介促进受众的环保参与

五、立足媒体定位形成环境报道特色

六、增加环境报道的趣味性与辩证性

第三节消费社会的环境传播策略

一、可持续消费与媒体传播

二、“绿色消费”的媒介倡导

三、适应消费社会特征的生态文化传播

结语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前面有部分铅笔标记,如图所示介意勿拍其它品相完好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