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庵説唐诗 徐增撰 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連史紙二厚册

1200 六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徐增撰

出版人康熙間九誥堂刻本

年代1962

纸张其他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集部>总集

尺寸26.2 × 15.7 cm

册数2册

货号SF蓝白

上书时间2022-06-13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散木书三都赋(88年初版 库存书未使用)邓散木墨迹影印
散木书三都赋(88年初版 库存书未使用)邓散木墨迹影印 ¥40.00
巴蜀埋珍--四川五十年抢救性考古发掘纪事【羊子山遗址铜器、 万佛寺石刻造像 、广元昭化宝轮院、巴县冬笋坝铜器、彭县竹瓦街窖藏青铜器牛首纹铜钺、成都百花潭战国墓铜器、 涪陵小田溪铜器、 平武县出土金、玉、陶、瓷器、巫山县大溪文化陶器、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文物、新都马家战国墓铜器、忠县井沟蜀汉墓陶器、成都十二桥遗址文物、雅安沙溪遗址文物、荥经县战国墓铜器、广汉三星堆器物坑文物、什邡战国船棺墓文物等】
巴蜀埋珍--四川五十年抢救性考古发掘纪事【羊子山遗址铜器、 万佛寺石刻造像 、广元昭化宝轮院、巴县冬笋坝铜器、彭县竹瓦街窖藏青铜器牛首纹铜钺、成都百花潭战国墓铜器、 涪陵小田溪铜器、 平武县出土金、玉、陶、瓷器、巫山县大溪文化陶器、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文物、新都马家战国墓铜器、忠县井沟蜀汉墓陶器、成都十二桥遗址文物、雅安沙溪遗址文物、荥经县战国墓铜器、广汉三星堆器物坑文物、什邡战国船棺墓文物等】 ¥55.00
《山村前后》 朵云轩 木刻版画
《山村前后》 朵云轩 木刻版画 ¥300.00
89B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總案四十五卷 清光绪元年浙江書局校刻本 竹纸书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89B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總案四十五卷 清光绪元年浙江書局校刻本 竹纸书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30.00
89A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總案四十五卷 清光绪元年浙江書局校刻本 竹纸书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89A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總案四十五卷 清光绪元年浙江書局校刻本 竹纸书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30.00
100 苏诗续补遗二卷(宋)苏轼撰(清)馮景補注 清康熙写刻本 竹纸书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100 苏诗续补遗二卷(宋)苏轼撰(清)馮景補注 清康熙写刻本 竹纸书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50.00
168 增补苏批孟子二卷 (宋)蘇洵批點(清)趙大浣增補 清咸豐六年刻本, 朱墨套印 白纸书页一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168 增补苏批孟子二卷 (宋)蘇洵批點(清)趙大浣增補 清咸豐六年刻本, 朱墨套印 白纸书页一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25.00
237 明史紀事本末八十卷  (清)谷應泰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湖南思賢書局刻本 初刻初印本 竹紙书页一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237 明史紀事本末八十卷  (清)谷應泰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湖南思賢書局刻本 初刻初印本 竹紙书页一页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20.00
131 圆觉经直解 佛陀多罗譯 (明)憨山德清注 清刻本 白纸书页一叶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131 圆觉经直解 佛陀多罗譯 (明)憨山德清注 清刻本 白纸书页一叶 古籍线装残叶标本 可用作古籍版本留真谱 ¥25.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六品
商品描述
两庵説唐诗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存卷首一卷1-4卷(清)徐增撰,清康熙間九誥堂刻本,連史紙二厚册,经修书品如图
徐增(1612-?)字子益,别号而庵、梅鹤诗人。江南长洲人。明崇祯间诸生。是钱谦益的弟子,又与著名学者周亮工、金圣叹交善,能诗文,工书画。徐增因及壮而病废,只好以著述寄托余生。生当明清易代之时,身经国难,以十五年时间撰成《说唐诗》,表达了自己的诗歌观念和学说。书梓行后,数十年风行海内,脍炙人口,由于在选编唐诗诗带有遗民倾向,寓褒贬,含悲情,文笔婉曲而飞动,体会作品,颇为细腻,尤善咬文嚼字,故其解说方法与与风格上和《金说唐诗》相近,但选诗分类及阐释方面较之更为完备,对后来的唐诗选本曾产生重要影响,朱自清对此书颇有称赏,收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