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
全新正版现货
¥
44
5.0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徐忠明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2709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88元
货号27950563
上书时间2024-07-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
1. 以二十五史“循吏传”为素材,于寻常史料之中发掘新问题
在如今精彩纷繁的史学研究中,像二十五史“循吏传”这样的材料,实在太过寻常。因此,如何在寻常材料之中展开不寻常的思考,也就更考验功力。史料既无所谓新,也无所谓旧,史料的价值究竟怎样,不但要看学者据以研究什么问题,而且也端赖学者观察问题之视角,运用史料之技巧。正是在这些“土得掉渣”的史料中,本书发现了值得我们关注的新问题:两千余年来被帝国官方历史编撰者反复赞誉的循吏群体,他们的司法实践究竟有何典范意义?或者说,哪些要素构成了明清中国州县官员司法的类型特征,他们是否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恒定性?
2. 为帝制中国上下两千年的模范司法官员群体画像,展现法律文化史的独特魅力
人既是文化和制度的创造者,又是它们的产物,还是它们的运用者。如果国家、社会和文化是考察司法问题的宏观背景,司法制度是考察司法实践的程序架构,那么司法官员便是在宏观背景与具体制度中进行操作实践的特殊群体。唯有刻画司法官员的行为方式,才能获得司法实践的动态图像。通过司法官员群体这个中间视角,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宏观背景和制度架构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行为,而他们的实践行为又形成了怎样的司法风格,对司法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3. 考证与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既富有学术性,又令人有悦读感
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与理念,不仅长于考证,也不缺少适度的想象,学术性与悦读感兼备。史料翔实,参考文献及资料引用广搏,就学术原创性而言,既是对“循吏传”的经验研究,也提出了具有规范意义的理论构想。在论述过程中,丰富的故事和案例,读来趣味盎然,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各类史料的深刻理解,对研究对象的透彻体悟。
【内容简介】:
自太史公开创了修史之轨辙后,在中华帝国的正史编撰传统中,有那么一类官员成为帝国官僚所要仿效追慕的榜样,他们恪守官箴,事君以忠,牧民以爱,他们即可称作“循吏”。能够在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循吏,无疑是帝制中国模范官僚的代表。传统中国具有“家国同构”的泛伦理制度和泛道德政治,以循吏为代表的司法官员群体是礼法制度的赞同者与司法实践的操作者,从而在礼法制度与司法实践之间起到了桥梁或媒介的作用,是发掘和理解传统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司法裁判独特意蕴的关键。
本书从三个维度展开了翔实的讨论:考述传统中国循吏的历史源流,分析循吏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与文化氛围,解读循吏司法的独特风格。据此,作者向我们精彩地展现了三种相互关联的类型建构:“情感本体”的文化类型,践行“爱民情感”的官僚类型,以及“情法兼顾”的司法类型。可以这么说,明清时期以循吏为代表的司法官员群体,其司法裁判以考量“情感”为基本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传统中国的政治信念与司法理想。
【作者简介】:
徐忠明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古典中国的法律与文学、传统中国法律文化、明清中国的司法制度与司法实践。出版著作《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明镜高悬:中国法律文化的多维观照》等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寻常史料与不寻常的思考(代序)
*章 诉诸情感:明清中国司法的心态模式
一、 情感:明清秩序的基础
二、 申冤:民众的诉讼心态
三、 哀矜:儒吏的裁判心态
第二章 循吏与明清中国的司法实践
一、 引言:问题的由来
二、 明清循吏的历史渊源:概念与例证
三、 明清循吏的社会基础:制度与文化
四、 明清循吏的调处息讼:仁爱与教化
五、 明清循吏的刑事裁判:哀矜与宽宥
六、 明清循吏的司法技艺:智谋与神判
七、 余论:结语与引申
第三章 清代中国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
一、 引言:问题由来
二、 清代裁判的历史脉络
三、 清代裁判的个案解读
四、 余论:原因探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全新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