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2011—20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2011—2015)

全新正版现货

62.3 7.0折 89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乐野 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8693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89元

货号25257714

上书时间2023-04-29

乐淘正品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承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2006-2010)》的体例、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渠道等,以“十二五”为考察时段,从论文、著作、期刊、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学科五个方面综合考察和评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状况和水平,力求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十二五”时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发展情况。本书以数据为坐标,可以为人文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体系提供宏观视角,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机构的长远定位和发展提供思路,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国际学术视野调整学术方向提供参考;本书以数据为事实,可以增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自信心和使命感,对于提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姚乐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中国发展研究咨询中心执行主任,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项目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含教材、译著)12部。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王阿陶:女,博士,现任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发表国内外相关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两部。



目录】:

*章 绪论(1) 


 *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目的、意义(6)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9) 


  一 研究内容(9)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 


第二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国际学术影响力(14) 


 *节 导论(14)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14) 


  一 期刊论文年度分布(14) 


  二 期刊论文语种分布(16) 


  三 期刊论文来源期刊分布(17) 


  四 期刊论文作者所在机构情况(22) 


  五 期刊论文的合作国家/地区情况(24) 


  六 期刊论文受国外基金资助情况(27) 


  七 期刊论文被引情况(31) 


 第三节 结论(50) 


第三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国际学术影响力(52) 


 *节 导论(52) 


  一 数据来源说明(52) 


  二 数据检索说明(53) 


 第二节 2011—2014年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著作的情况(53) 


  一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的年代


分布(53) 


  二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的语种


分布(54) 


  三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的学科领域


分布(55) 


  四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合作国家/地区


分布(56) 


  五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的作者所在


机构分布(58) 


  六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的被引用


情况(62) 


 第三节 结论(65) 


第四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66) 


 *节 导论(66) 


  一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界定(67) 


  二 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67) 


 第二节 统计分析(67) 


  一__________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概况(67) 


  二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论文


概况(73) 


  三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论文


被引分析(82) 


  四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


分析(94) 


  五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施引文献


分析(96) 


 第三节 结论(101) 


  一 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101) 


  二 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态势(102) 


2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2011—2015)


第五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情况(103) 


 *节 2011—2015年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情况分析(103) 


  一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分析(103) 


  二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受聘讲学情况


分析(105) 


  三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社科考察情况


分析(106) 


  四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进修学习情况


分析(107) 


  五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情况


分析(108) 


 第二节 2011—2015年不同类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


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0) 


  一 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10) 


  二 专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11) 


 第三节 2011—2015年不同隶属关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


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3) 


  一 *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13) 


  二 其他部委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15) 


  三 地方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16) 


 第四节 2011—2015年不同学科属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


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8) 


  一 综合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18) 


  二 理工农医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19) 


目 录 3


  三 高等师范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21) 


  四 语言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22) 


  五 财经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23) 


  六 政法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25) 


  七 艺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26) 


  八 民族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27) 


  九 体育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


分析(129) 


 第五节 2011—2015年*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


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统计分析(130) 


  一 *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会议


统计排名(130) 


  二 *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受聘


讲学统计排名(137) 


  三 *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社科


考察统计排名(143) 


  四 *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进修


学习统计排名(149) 


  五 *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研究统计排名(155) 


 第六节 小结(161) 


第六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影响力(163) 


 *节 学科与数据来源(163) 


  一 学科对象(163) 


  二 论文所属学科(164) 


4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2011—2015)


  三 论文的作者归属(164) 


  四 数据说明(164) 


 第二节 哲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164) 


  一 引言(164) 


  二 数据来源(165)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65) 


  四 小结(172) 


 第三节 宗教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73) 


  一 引言(173) 


  二 数据来源(174)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74) 


  四 小结(180) 


 第四节 语言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81) 


  一 引言(181) 


  二 数据来源(181)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82) 


  四 小结(189) 


 第五节 文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89) 


  一 引言(189) 


  二 数据来源(190)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90) 


  四 小结(197) 


 第六节 艺术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198) 


  一 引言(198) 


  二 数据来源(199)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99) 


  四 小结(207) 


 第七节 历史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08) 


  一 引言(208) 


  二 数据来源(209)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09) 


  四 小结(216) 


目 录 5


 第八节 考古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17) 


  一 引言(217) 


  二 数据来源(218)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18) 


  四 小结(225) 


 第九节 经济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26) 


  一 引言(226) 


  二 数据来源(227)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27) 


  四 小结(233) 


 第十节 政治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34) 


  一 引言(234) 


  二 数据来源(235)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35) 


  四 小结(242) 


 第十一节 法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42) 


  一 引言(242) 


  二 数据来源(243)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43) 


  四 小结(249) 


 第十二节 社会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50) 


  一 引言(250) 


  二 数据来源(251)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51) 


  四 小结(258) 


 第十三节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59) 


  一 引言(259) 


  二 数据来源(260)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60) 


  四 小结(265) 


 第十四节 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66) 


  一 引言(266) 


6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2011—2015)


  二 数据来源(267)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68) 


  四 小结(273) 


 第十五节 管理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73) 


  一 引言(273) 


  二 数据来源(274)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74) 


  四 小结(280) 


 第十六节 教育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81) 


  一 引言(281) 


  二 数据来源(281)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82) 


  四 小结(288) 


 第十七节 心理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89) 


  一 引言(289) 


  二 数据来源(290)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90) 


  四 小结(297) 


第七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评估(298) 


 *节 回顾与评估(298) 


  一 期刊论文影响力分析(298) 


  二 著作分析(299) 


  三 期刊分析(300) 


  四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分析(301) 


  五 学科分析(302) 


 第二节 结论与建议(304) 


附录 中国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WOS学科类别对应表(308) 


参考文献(326) 

后 记(3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