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学术史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学术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学术史

全新正版现货

405.6 8.5折 480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6071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28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80元

货号29180635

上书时间2023-04-28

乐淘正品书城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口述、自述、论文的形式讲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民间传统文化所做的调研、考察、研究经历,及学术成果呈现过程,是几代学人每个独立的主体在协会各个发展时期的学术记忆总汇。口述部分,由会内外 37 位前辈口述史的访谈成果整理结集;自述部分征集了 23 位由各地的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同志撰写的自述回忆录。*后是对协会不同时期重要学术事件、学术项目进行梳理总结的 16 篇论文。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系列丛书由书籍设计师张亚静女士做整体装帧设计。张亚静,原工作学习于北京敬人设计工作室,2005年成立个人工作室,从事书籍设计至今,曾获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金奖,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金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提名奖等奖项。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系列丛书分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学术史》(下简称《学术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发展史》(下简称《发展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图像志》(下简称《图像志》)三本书,在设计上,以点、线、面为元素拼组成“70”字样,代表丛书的学术、发展、图像三个方面,从人物、思想、事件等全方位展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70 年发展历程,整体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


       三书尺寸均为大16开本,圆脊精装,封面使用进口绒布,并做了烫金、烫漆片,压凹等工艺处理,环衬选用与封面对应颜色的特种纸,《学术史》《发展史》双色印刷、《图像志》四色印刷。因体量较大,在选取内文纸时考虑到印刷效果、呈现质感、成书重量等因素,选了三种纸张进行打样对比,*后《学术史》《发展史》选用70克大度瑞典轻型、《图像志》选用148克超感樱花。本次选用的轻型偏米色,给人以历史感,正符合本书主题,成书后手重量适中,能使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在内文整体版式上,前后呼应,很多细节地方调整再调整,力求精益求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集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简称中国民协)成立70年来的学术研究、考察及成果的资料文集,书中以口述、自述、论文三种形式围绕中国民协70年来所做的考察调研、学术研究等内容做了历史回顾、梳理与记录。*部分口述根据对学术界重要人物的访谈整理成文;第二部分自述是中国民协各地的同志撰写的回忆录,回顾了在中国民协所做的调研与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第三部分论文是对协会不同时期的重要学术事件、学术项目进行了梳理总结。中国民协组织了多次民间文艺调查、搜集与采录,成果显著,本书对不同时间阶段的学术事件与学术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整理,从民间文学学术史的角度,加以学术梳理与总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简称中国民协)成立于1950年(1987年前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为现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民间文艺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创作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深入生活、采风创作、评奖办节、成果展示、理论研讨、出版宣传、文艺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权益保护等各项工作,致力于我国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成为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

目录】:
 *部分 口述 

民研会:辉煌 70 年 王平凡 

我与民间文艺的情缘 刘 超 

阅尽千帆始识君,褪去浮华归本真 董 森 

我的民间文学人生 张 文 

从事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是我一生的骄傲 刘辉豪 

我记忆中的新疆民间文学发展之路 张运隆 

民间文学的铁杆分子 段宝林 

寻找自己 —— 关于民间文艺的探问和思考 刘魁立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示范卷的编撰历程 贾国辉 

为人作嫁半生缘 刘锡诚 

民间文艺园地中追故事的人 刘守华 

做学做人终身求 郝苏民 

这个是压倒一切的工作 农冠品 

我和民间文学 马 捷 

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陶立璠 

《格萨尔》的故事 降边嘉措 

默默耕耘在民间文艺园地里 贺 嘉 

谚语一干就是 20 年 李耀宗 

集成真是文化长城 董梦知 

田野就是我们的课堂 叶春生 

走向田野,倾听史诗 郎 樱 

希望有更多的民间文学传薪人 顾希佳 

民协的工作像一条河 冯骥才 

我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 —— 三套集成 孙丕任 

与故事结缘 40 年 张 余 

贾芝与民研会 金茂年 

集成工作没有止步 冯志华 

我是“文化长城”的一块砖 郑一民 

上海民协八九十年代的发展历程 陈勤建 

民间文学集成,23 年苦与乐 韦兴儒 

发现谭振山 江 帆 

我是民协的老兵 王 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罗 杨 

民协的工作代代传承 向云驹 

相遇·相知·相伴 —— 我与新疆民间文学的 40 年 马雄福 

要做国家*关切的事 白庚胜 

民间文学 拿命来搏 韦苏文 

第二部分 自述 

周扬与中国民间文艺 —— 庆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 70 周年 杨亮才 

复兴“歌谣”的责任担当 马汉民 

民间文艺是民族文化的根 刘 琦 

大地的吻 康新民 

贵州民间文学与民间美术普查札记 余未人 

栉风沐雨 —— 与民协同行数十年 龙海清 

25 年筑“长城”,苦中有甜 黄金钰 

缘分、工作与希望 陶思炎 

学术立会,砥砺前行 刘晔原 

吉林故事集成为全国“打样” 曹保明 

与集成相伴的日子 马 青 

牛粪火味香醍醐 张宗显 

难忘的“三套集成”普查 刘朝宽 

打开几近尘封的时光记忆 李路阳 

我与河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程建军 

自行车轱辘底下出集成 甄 亮 

我*的财富就是民间文化 郭晋渊 

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民间文学集成 李 松 

*难忘的还是福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 汪梅田 

另一种燃情岁月 孟 燕 

忆往云烟过 民协未尽缘 李 扬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者 —— 周巍峙同志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唐晓刚 

岁月的记忆 —— 我与《中国谚语集成·宁夏卷》的缘 陆阁丽 

第三部分 论文 

中国民协与藏族《格萨尔》史诗的发掘名世 李连荣 

中国民协与《玛纳斯》搜集保护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民研会”与《江格尔》史诗的学术史 刘思诚 

新文艺·民族遗产·学术研究 ——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重旨向 漆凌云 

民研会对民间文学讲述家的搜集、记录与研究(1950—1966) 冯 莉 

组织建设与项目管理 ——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学术回顾与反思 王素珍 

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 毛巧晖 

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 王 京 

保护与行动 ——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民歌保护行动 刘晓路 

站在未来看现在 —— 对中国木版年画价值的再认识 王 坤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与中国剪纸研究 朱芹勤 

数字化的民间文化长城 手掌上的“民间四库全书”——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综述 侯仰军 

振兴传统节日,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 萧 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传统村落保护理论建设与实践 蒲 娇 唐 娜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编纂思想与新时代人文理念 潘鲁生 邱运华 

编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