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科学史的方法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中国科学史的方法论研究

42 5.3折 79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新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2-05-1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郝新鸿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14288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0页
  • 字数 262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现实,特别是以李约瑟为代表的理性重建和以席文为代表的社会学重构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分析与反思,并聚焦于“后李约瑟时代”实证主义科学观逐渐淡出的现状,对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社会学、女性主义、人类学等研究路径进行分析与审视,剖析了当下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的方法论根源、理论困境和现实危害,借鉴国际STS后人类主义科学观的实践生成论思想和史学立场,寻求能真正把握中国科学的实践内涵与历史发展的方法论路径。
【作者简介】
郝新鸿(1976~),理学学士、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现为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史、科学编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研究。近年来聚焦于科学史方法论的相关研究,获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等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在《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专业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研究成果获南京大学、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奖励。曾赴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研究学院访学,师从STS 代表人物Warwick Anderson 教授;受邀参加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13th ICHSEA,2011)、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2nd ICHS,2015)、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2013、2014)、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2016)、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2017)等国内外学术会议,相关发言受到好评。
【目录】
导 论

  一 问题的提出/2

  二 研究现状/5

  三 思路与结构/13

  四 对相关理论的说明/14

第一章 李约瑟对科学史的理性重建

  第一节 西方科学史的理性重建/19

    一 规范编史学研究纲领/19

    二 科学合理性的编史学/23

    三 科学史的理性重建/28

    四 科学社会学的史学实践/39

  第二节 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史的理性重建/48

    一 “李约瑟问题”与SCC/49

    二 “显影”理性:内在主义重建/52

    三 寻找“病因”:社会学的外部辩护/63

  第三节 李约瑟的科学史方法论/70

    一 内外史的全面结合/70

    二 普遍主义的一元科学观/77

    三 欧洲中心论的再确认/80

  第四节 本章总结/81

第二章 席文对科学史的社会学重构

  第一节 李约瑟之后的反思与转变/84

    一 西方学者对李约瑟的批判/85

    二 编史学立场的重要转变/91

  第二节 西方科学史的社会学重构/98

    一 SSK的编史学主张/98

    二 科学史及其社会学重构/108

    三 社会建构主义的史学困境/121

  第三节 席文对中国科学史的社会学重构/126

    一 “文化整体”的社会建构论取向/126

    二 利益导向下的古代研究者/130

    三 中国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135

  第四节 本章小结/144

第三章 后李约瑟时代: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

  第一节 科学史研究中的文化相对主义/146

    一 科学史中的“地方性路径”/146

    二 多元文化的科学史观/152

    三 人类学方法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157

    四 女性主义视角对中医的研究/160

    五 后殖民主义视角对中国技术史的研究/167

  第二节 文化相对主义的史学困境/174

    一 外史对内史的取代/174

    二 科学成为“文化傀儡”/179

    三 对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解构/181

    四 陷入封闭的文化单元/184

  第三节 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的现实影响/187

    一 社会建构论在全球造成的危害/188

    二 热潮中自觉性反思的必要性/192

    三 警惕新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196

  第四节 本章小结/202

第四章 超越文化分水岭:后人类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第一节 后人类主义的实践转向/204

    一 反思历史叙事的二元结构/204

    二 走出二分法困境的理论努力/208

  第二节 后人类主义编史学:走向生成本体论/212

    一 本体论视域下的广义对称性原则/213

    二 操作性的编史学:异质性要素的共舞/217

    三 自然与社会的内生性:内外史的消解/223

    四 超越文化边界:“地方性知识”的生成/226

  第三节 对中国科学史的启示:走向实践/233

    一 借鉴的可能性:中国古代科学的主客相融性/233

    二 一个医学史案例:“和缓”医学实践的历史生成/240

    三 算筹与筹算:蕴含实践品质的物质文化/246

    四 吴文俊案例:“地方性知识”的互动与创新/2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263

结 语

  一 鉴往还须知来,返本不忘开新/265

  二 “碎片”无法遮蔽整体,“偶然”不能掩盖主流/268

  三 多元分离导致“以论代史”,交融互鉴创造生长空间/270

参考文献/274

后 记/30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