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120 九品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庆炳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9-07-1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庆炳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17584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2页
  • 字数 372千字
  • 丛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
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文体与文体的创造》、《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文学概论》等。
【目录】
导论
一、本课题的社会现实背景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三、本课题研究之学术策略
第一章儒—道—释——中华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
一、儒家的文学观念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
三、释家的文学观念
四、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
五、儒家、道家、释家文学思想的互补
第二章气—神—韵—境—味——中华古代文论的民族文化个性
一、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气、神、韵、境、味
二、和:气、神、韵、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
三、整体流动性:气、神、韵、境、味统摄文学的独特形式
四、空灵感: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
五、形成古代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
第三章感物—言志—原道——“天人合一”式的文学本原论
一、“感物”——第一序列观念
二、“言志”——第二序列观念
三、“原道”——第三序列观念
第四章“眼中”—“胸中”—“手中”——“胸有成竹”式的文学创作论
一、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二、“即景会心”与艺术直觉
三、“神思”与艺术想象
四、“成竹于胸”与艺术心象
五、“出语惊人”与艺术表达
第五章“言外”—“象外”—“韵外”——“文外之重旨”式的文学作品论
一、现代文学作品论的简要回顾
二、言、意、象与文学作品三层面
三、美在“言外”、“象外”、“韵外”
四、性情、意味——文学作品的“至处”
第六章“虚静”—“逆志”—“品味”——“知音”式的文学读者论
一、“文情难鉴”——读者的意义
二、“虚静”、“无己”——读者襟怀与心境
三、“以意逆志”——读者接受过程的对话性质
四、“含蓄无垠”——对读者发出的意义邀请
五、“品味”、“涵泳”——诗意的整体把握
第七章“志思蓄愤”—“情景交融”—“联辞结采”——中国古代文学抒情论
一、“志思蓄愤”——艺术情感生成之一
二、“情景交融”——艺术情感生成之二
三、“联辞结采”——艺术情感生成之三
四、“家国情怀”与“独造”——抒情的社会性与个性
五、“平澹”——抒情的民族性
六、“赋比兴”—一情感的表现方式
第八章“格物”—“性格”—“闲笔”——中国古代文学叙事论
一、“叙事实出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起源
二、“格物”与“动心”——叙事文学作者的条件与本领
三、“事体情理”与“天然图画”——叙事文学的艺术真实
四、“同而不同处有辨”——叙事文学人物性格的塑造
五、“闲笔不闲”——文学叙事功能的扩大与延伸
六、“杂而不越”——文学叙事的文法
第九章意象—意境—典型——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想论
一、西方文学理想论的成功与缺憾
二、“意象”——象征型文学的理想
三、“意境”——抒情型文学的理想
四、“典型”——写实型文学的理想
第十章传统—诠释—新变——中国文学理论的通与变
一、传统不可割裂
二、诠释——继承与革新传统的必由之路
三、在古今中西基础上实现新变
附录一获取真义与焕发新义——略谈中华古文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附录二《文心雕龙》“杂而不越”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