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 中华人文精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人文精神

3 3.0折 10 八品

库存2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岂之 著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07587

上书时间2024-03-18

知闻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无缺页有勾画字迹,其他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岂之 著
  •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0412047
  • 定价 1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8页
  • 字数 100千字
【内容简介】
这本小书是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写的。

  近几年来,“人文精神”成为大学生和青年们的热门话题之一,他们想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获得较多的人文知识,并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于是,有些高等学校先后开设了“人文讲座”和“人文选课”。我作为大学的教师,看到这种现象,出自内心地感到高兴。这种喜悦之情并非由于我的职业(从事中国思想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使然,而是基于一种教育观念,即:21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深厚的人文知识,懂得祖国和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概貌。也就是说,人文基础学科——文学、史学和哲学的知识,对于跨世纪人才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人文基础学科虽然不能给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成果,但是,它们有助于人们高尚精神世界的塑造和健康审美能力的培育。

  由于这种观念的启示,从1995年开始,我选择“中华人文精神”为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随即讲给学生们听;他们的意见又帮助我加深对研究课题的理解。这样我就准备为他们写一本分量不大,比较容易阅读的小书。不过,如何选用材料,如何归纳,论点如何表述等,并不是很容易确定的,经过反复琢磨,到1997年春我终于拿出了一份书稿,就是现在送给读者朋友的《中华人文精神》。

  在这本书里,我不想过多地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意见,如果这样做,那就会离题太远。我只想根据自己职业的习惯,以可靠的资料作为基础,为读者们作一些切实的解剖和分析,为他们提供一点有关中华人文精神的知识。不知我在这本小书里究竟做到了几分。我衷心地希望朋友们把宝贵的意见告诉我。
【作者简介】
张岂之,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27年11月,江苏南通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53年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自著并主编有:《儒学·理学·实学·新学》、
【目录】
序    

第一章 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

  1.人文始祖黄帝传说的启示

  2.西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端

  3.人文精神的文字载体

  附录:关于中华人文精神的25种名著(篇)

第二章  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

  1.老子与“物极必反”规律

  2.孙子论人的自觉性

  3.《易传》关于“有对"之学的理论贡献

  4.“有对”之学的丰富与发展

第三章  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

  1.“天人相分”的理论及其价值

  2.义理之天与宗教之天

  3.庄子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 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

  1.古代道德人文理论

  2.古代若干道德规范的分析

  3.道德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扭曲

第五章 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

  1.“和而不同”的理论意义

  2.不同学派相互融合的举例

  3.中华文化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举例

第六章 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

  1.“经世致用”与历史责任感

  2.“经世致用”的丰富思想内涵

  3.“经世致用”与知行学说

第七章 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1.中华人文精神遇到的新问题

 2.中华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学术成果

 3.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及其现代价值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无缺页有勾画字迹,其他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