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朝南书房士大夫书法鉴藏活动研究/北京青年文艺丛书 艺术设计 刘亚刚 新华正版
  • 康熙朝南书房士大夫书法鉴藏活动研究/北京青年文艺丛书 艺术设计 刘亚刚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熙朝南书房士大夫书法鉴藏活动研究/北京青年文艺丛书 艺术设计 刘亚刚 新华正版

25.2 3.7折 68 全新

库存109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亚刚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78026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68元

货号119_9787512678026

上书时间2025-01-06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丛书序
文艺批评的新势力
序言一
序言二
绪论
      一、解题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现状
上篇  康熙朝南书房士大夫书法鉴藏活动述
  章  概况
    节  南书房及南书房士大夫概况
      一、南书房的布局和时间
      二、广义的南书房
      三、南书房士大夫的来源及其所承担与书画鉴藏相关任务
    第二节  南书房内的书法鉴赏活动
      一、赐观内府所藏
      二、南书房内士大夫间的鉴赏活动
  第二章  君臣间的鉴藏互动
    节  皇帝的支持
      一、皇帝的礼遇
      二、怀柔之策与文人传统
    第二节  进御
      一、进御古书画
      二、进御古书画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  南书房士大夫交往中的鉴藏活动
    节  文雅之交
      一、题跋、作序和题记
      二、雅集
      三、多主题的往来
    第二节  攀附、结党与倾轧
      一、攀附
      二、结党与倾轧
  第四章  南书的鉴藏群体与个案
    节  南书房士大夫鉴藏的群体特征
      一、普遍参与
      二、墨迹居多
      三、宋元为重
    第二节  南书房士大夫收藏的个案——以高士奇、王士禛为例
      一、高士奇
      二、王士禛
下篇  康煕朝朝野鉴藏活动之延伸讨论
  第五章  地域
    节  清初古代书画“北移”现象之辨
      一、“北移”现象的发现
      二、“北移”之辨
      三、南方旧族与新兴士大夫阶层
    第二节  南书房士大夫的地域分布
      一、南书房士大夫地域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探析
      二、南书房士大夫的地域属与书画鉴藏活动
  第六章  心态
    节  由“万几余暇”论康熙皇帝对待书法之心态
      一、体元主人
      二、康熙皇帝的书法学
      三、康熙皇帝对古代书法名家之品评
    第二节  从“子孙永保”到“销夏”
    ——清初士大夫书画鉴藏心态的转变
      一、子孙永保
      二、销夏
  第七章  著述
    节  由“江村体”之争论及康熙朝书画鉴藏类著述体例
      一、有关记录与证的“江村体”之争
      二、《江村销夏录》与书画鉴藏类著述体例发展的一条脉络
      三、《江村销夏录》与康熙朝书画鉴藏类著述体例
    第二节  朱彝尊《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与清初金石证之风
      一、提倡以金石文字证史的朱彝尊
      二、朱彝尊的访碑、拓碑活动
      三、清初金石证之风
  第八章  书风
    节  南书房士大夫群体与康熙朝书法崇董风气
      一、康熙朝书法崇董现象之兴起
      二、南书房士大夫与康熙朝书法崇董风气之关系
      三、康熙皇帝赐书对崇董现象的推波助澜
    第二节  南书房士大夫群体与清代书风的扭转
      一、康熙朝书风的三个走向
      二、清代书风的扭转
      三、书风的扭转与南书房士大夫书法史地位的没落
余论:延续到清末的南书房
主要参文献
附录一
  康熙朝入直南书房士大夫名录
  入直南书房士大夫存疑名录
  部分轮直南书房士大夫名录
附录二
  南书房士大夫重要书法藏品名录
附录三
  《吴其贞顺治十七年(1660)四月十一所见王际之购入书画列表》
附录四
  《康熙朝部分重要书法藏品之所在(不含南书房士大夫群体)》
后记

内容简介:

     改朝换代之后,晚明固有的书法鉴藏格局被打破,大量的古代书法经典从以南方旧族为代表的藏家手中流出,出现名画满市的现象。康熙朝新兴的士大夫阶层借此时机,积极投身到书法鉴藏活动之中。他们得到皇帝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品鉴、题跋、收藏和著述等活动,推动了书法鉴藏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名扬后世的鉴藏家。本书围绕康熙朝南书房士大夫群体的书法鉴藏活动展开研究,以他们的视角构建起康熙朝书法鉴藏的政治和生态,对为何在此一时期能出现士大夫这样一个群体成为书法鉴藏主流的现象做出解释。

精彩内容:

本书将围绕康熙朝南书房士大夫的书法鉴藏活动,分上下两篇展开研究和讨论,尝试解答一个核心问题,即,是什么样的环境促使康熙朝数量众多的士大夫投身到书法鉴藏活动之中?开篇之首,理应对选题加以解读,并对本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现状加以阐释。 一、解题 本书的选题及其研究的范围包括四个基本问题:一、本书为什么选用“士大夫”一词来称呼南书房翰林群体;二、在当时的鉴藏活动中并无严格的书画之分,本书在研究中如何对待书与画的问题;三、尽管他们以古书画的鉴藏为主,但对同时代书画家的作品也有所涉猎,甚至主动索要和定制,本书又如何处理古与今的问题;四、南书房为非正式的内廷机构,人员流动大,如何界定南书房士大夫群体和南书房关乎本书的研究范围,本书又该如何处理。 (一)士大夫 对人直南书房者,有不论出身和资历概称“南书房翰林”,也称“南书房供奉”或t南斋侍从’’的说法。①朱彝尊离开南书房后,常落“南书房旧史”之款用以自称,如其扬州府仪真县重修儒学记落款便写道:“为文者谁?南书房旧史秀水朱彝尊。”。本书之所以弃用“南书房翰林”之类的词,而代之以“士大夫”一词来称呼这个群体,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虑:一是由于当时的汉族文官愿意用“士大夫”一词称呼自身所在的群体,且这种称呼的方式在当时的文献中较为普遍,如,康熙三十五年(1696)五月,宋荤在为王士稹蚕尾文集所作序文中回忆自己早年的交游,写道:“忆余髫时侍先文康公@京邸,执为郎,即喜从老辈诸先生游。逾壮,官京师,益得交海内名士大夫,而一时名士大夫亦往往匿予。”⑦二是在当时的文献中已关注到清初的士大夫群体普遍雅好书画的现象,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开始撰写的张庚国朝画征录即有此一说:“国朝士大夫多好笔墨,或山水,或花草,或兰竹,各随其所好而专精之。其宗法或宋或元,或沈、董,用笔有枯秀,有淹润,亦各随其而自成一风裁。”④沿袭“士大夫”这一称呼,可以使本文的研究与张庚等人的提法相一致,有所本源。三是本书的关注范围基于但不囿于南书房群体,用“士大夫”一词可为本书研究范围的界定留有余地。本书认为,康熙朝是历后一个私人能够大规模地收藏到诸多古代书画珍品的时代。此前的顺治朝,皇帝尚还颁赐内府所藏书画给部分臣僚,而在康熙朝,臣僚们已开始陆陆续续以进御等方式将自己的收藏贡给皇帝,并被纳入内府。此外,当时的满文档案中还留有康熙皇帝指派内侍到古玩市场上购买赵孟频和董其昌二人书画作品的记录。@此后,内府收藏逐渐扩大,至乾隆朝掀起一个,古代名作绝大部分被收归内府。清朝亡后,内府收藏转归国有,零星散落民间的藏品也陆续被外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流传有序的经典之作,数量有限,收藏的繁盛是藏品之幸,却是私人收藏的不幸。梁启超、章钰、张伯英等晚清名士,收藏虽富,但藏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